汉语政治话语与娱乐新闻中隐喻的对比研究

2018-08-14 05:29肖皇羊
现代语文 2018年4期
关键词:对比研究隐喻

肖皇羊

摘 要: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隐喻研究发生了重大转折。研究的切入点逐步从修辞手段过渡到认知领域。本文运用语料库研究方法,通过自建语料库,借助定量研究方法,对汉语政治话语及娱乐新闻这两大语言应用领域中的隐喻现象进行对比研究,探索汉语背景下文化对隐喻使用的不同要求,以期为翻译教学等领域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语料库方法 对比研究 隐喻 政治话语 娱乐新闻

一、近十年国内外隐喻研究发展趋势比较

借助计量统计的方法,参照已有研究成果以及“中国知网”①,笔者对十年间隐喻研究趋势作出统计。关于国外隐喻研究发展的趋势,数据主要来源于孙亚等(2017)。通过在“中国知网”检索“隐喻”主题词,选择2006年至2016年间所收录的文献,得到检索结果33337篇②。

从主题词分布(如图1、图2所示)来看,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研究热点集中

国内外隐喻研究都将研究重点放在概念隐喻、认知和转喻三个热点话题上,在检索近十年文献排名前20的高频词中,分别占30%(国内)和35%(国外)。可见,传统隐喻研究话题依旧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诸多研究依旧以概念隐喻为理论基础。像张辉等(2008)、Elena Faur(2013)、魏在江(2006)和Madsen Mathias(2016)等等。

2.多学科结合

出现隐喻研究与其他诸多学科结合,从国内来看,隐喻研究与文化、翻译和教学的结合占了7%的比重,诸如孙毅(2010)、黄国文(2009)都做过这方面的工作。从国外来看,也出现隐喻与语料库(Tina Krennmayr,2015)、文化(Rosario Caballero,2014)、翻译(Laura Kassner,2013)结合研究的情况。可见,隐喻研究理论与诸多学科的研究和发展都有很好的结合。

3.国内国外研究差距较大

比较国内与国外研究热点话题,不难发现,在当前比较新兴的话题上,国内相较于国外还有不小的差距。从对近年文献分析来看,国外隐喻研究逐步出现与多模态、时空认知、政治话语以及心理语言学结合的趋势,而这些话题的研究在国内还在萌芽阶段。

4.新兴研究方法

就研究方法来看,不管是隐喻研究还是认知语言学研究,都逐步有了向实证研究的发展趋势。从图2可以看出,在国外已经有很大一部分学者将研究点放在了语料库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的结合点上。在谈到国外隐喻研究发展趋势时,束定芳(2012)也提出:“目前,学者们对隐喻和转喻的本质有了新的理解,在研究方法上也更多引入了心理实验及语料库方法,有很多语料还直接取自日常生活话语”。

本文收集现实语料,应用语料库研究方法,借助语料库软件和数据分析软件,对汉语政治话语和娱乐新闻中的隐喻现象进行对比研究,以期紧跟国外隐喻研究的实证转向。

二、研究数据、方法及工具

(一)语料采集

本文研究共用到四个语料库,分别为:《政府工作报告语料库》《人民日报·人民时评语料库》《人民网·娱乐新闻语料库》以及Torch语料库③。其中前三个语料库为自建语料库。建库过程中借用Python④编程语言BeautifuSoup⑤包对网页文本进行收集处理。其中《政府工作报告》共收集2004年至2017年间政府工作报告⑥全文。《人民网娱乐新闻》选取2016年9~12月以及2017年5~8月网页新闻,共收集1014条新闻材料。《人民时评语料库》作为对比语料库,得出前两个语料库所特有的隐喻特征,收集2012年至2016年间《人民日报》子栏目——《人民时评》719条新闻材料。具体数据见表1。

(二)语料整理

自建语料库语料收集完成后,为便于语料库软件的使用,需要对其进行加工处理。由于语料来源于网页文本,里面含有网页链接等“噪音”,因此笔者利用PowerGrep⑦这一款支持正则表达式的文本处理软件,进行文本清理。除此之外,由于当的下流行语料库软件(如Antconc、Wordsmith等)主要针对英文这样以空格作为词边界的语言设计,在处理汉语文本时,需要对文本进行分词处理。本文应用ICTCLAS2012⑧,对语料文本进行了分词处理。分词后各语料库概况见表2

(三)隐喻识别与语料检索

近年来,随着语料库研究逐步发展,市面上涌现了诸多优秀的语料库检索软件,但考虑到费用等原因,本文采用Antconc⑨语料库检索软件进行语料库分析。

应用语料库研究方法进行隐喻研究的一大难题便是隐喻模式的识别。Lakoof和Johnson提出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可定义为从源域(source domain)到目标域(target domain)的投射,而投射是建立在认知和相似相关性基础上的。因此把握好隐喻的识别可以从源域、目标域以及投射过程作为切入点。

本文首先借助Torch参考语料库生成目标语料库的词表(Wordlist)以及主题词表(keyword list),筛选出可能具备隐喻意义的关键词。比如在娱乐新闻语料库中:频道(keyness:1691)、票房(keyness:681)、爆(keyness:679)、热血(keyness:561);政府工作报告中:结构(keyness:693)、工程(keyness:489)等等。结合已有政治话语及娱乐新闻领域隐喻研究成果(Han,2016;张庆冰,2008;刘文珍,2007),总结出一套隐喻检索词表,共涵盖12种隐喻模式,包括容器、火、风、光、水、工程、战争、江湖、家庭、旅程、人体和植物,其具体涵盖特征见表3。每种隐喻模式根据其涵盖特征确定检索关键词,例如“战争”隐喻模式下各个特征关键词,如表4所示。

检索过程中,为提高效率,应用Antconc通配符实现同一特征多个特征词同时检索。比如检索“战争隱喻—本体”特征时,检索“抗争|斗争|武装|战斗力”即可。通过对每个隐喻模式下每个特征进行检索,得到数据结果如图3。

三、政治话语与娱乐新闻中隐喻对比分析

从图3所示检索结果可以看出,在政治话语和娱乐新闻中某些隐喻模式的应用有很大差别。尤其是“火”“风”和“光”的隐喻模式,在政治话语隐喻模式中占比未到1%。而“战争”“人体”以及“旅程”隐喻模式在两者中都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一)“战争”“旅程”“人体”隐喻模式

概念隐喻是源域向目标域的投射,而“战争”“旅程”“人体”三种隐喻模式的广泛使用(见图4),可以预测在这两大领域内,表达者和接收者都更倾向于通过这类源域感知对应的目标域。然而,从微观来看,三种隐喻模式在两种不同领域的应用还是有所不同。

1.“战争”隐喻模式

宏观来看,政治话语中,“战争”隐喻主要分布在“要素”(5.07%)“战略”(11.68%),娱乐新闻主要分布在“要素”(6.37%)。

微观上看,政治话语中,“战争”隐喻主要分布在“应对…挑战”“攻坚,攻克”“战略”上。

(1)妥善应对国际上各种新挑战,积极负责地参与解决全球性问题。{z}⑩

(2)要增强忧患意识,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努力化解矛盾,更加周密地做好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准备,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z}

“挑战”一词原义指“激励对方出战”。《左传·宣公十二年》:“赵旃求卿未得,且怒於失楚之致师者,请挑战,弗许。”最初用于战场之中。通过搭配分析(collocate),政治话语中“挑战”指政治上所遇的各种困难,常与动词“直面”“战胜”搭配,与名词“机遇”“风险”共现。

此外,政治话语中也常出现“攻坚,攻克”。

(3)实施脱贫攻坚工程。今年要完成1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任务。{z}

(4)实施好这些重大专项,对于整合有限的科技资源、加快攻克事关全局和长远的科技难关。{z}

“攻坚”原义指“攻打强敌或敌人的坚固防御工事”,用在政治话语中指应对各种难题。

而娱乐新闻中,“挑战”的目标域则是各种娱乐赛事、演艺事业。

(5)而饰演郭富城戏中“妻子”的刘涛,则是首次挑战警匪犯罪动作类电影。{y}

(6)在《跨界歌王》挑战过不同音乐风格的江珊,这一次选择挑战自己,重唱自己的经典歌曲,回到那年那段那首歌的岁月里。{y}

(7)除此之外,政治话语中“战略,战术”出现的频率也比较高。

(8)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认真总结经验,完善政策,落实各项措施,积极有序地推进。{z}

(9)制定实施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实施新一轮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出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新十年规划,支持东部地区在体制创新、陆海统筹等方面率先突破。{z}

“战略”一次原义为“指导战争全局的计划和策略”,此处映射到国家全局工作上,义指工作开展的布局和方法。

2.“旅程”隐喻模式

“旅程”隐喻作为经典隐喻模式在政治话语及娱乐新闻中也占有很大比重,主要分布在“起点”“方向”“道路”和“工具”特征类别中。

“旅程”隐喻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旅行行为,从而更易于被人感知表达。作为旅行开端的“起点”特征常被映射到“事件的开端”这样的抽象意义上。在政治话语中,常与“实际”“国情”“全局”搭配。例如:

(10)坚持从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出发,建立科学、合理的住房建设和消费模式。{z}

(11)鼓励各地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对抗外部冲击中闯出发展新路。{z}

而在娱乐新闻中,“出发”“起点”多指某项娱乐事业的开始等。

(12)重新出发的《中国新歌声》(第二季)以刘欢和陈奕迅的加盟为最大惊喜,首期节目则是用多达7首的导师开场曲回馈了观众的热切期盼,选手演唱功底也让人惊喜。{y}

(13)这部充满了青春正能量的现象级之作也获得了业界学者的关注,专家们纷纷力荐《闪光少女》是近年来不容错过的青春片佳作,更是国产青春片创作的新起点。{y}

“方向”原义指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用在隐喻表达中,其目标域为人追求的目标或者事件发展的朝向。

(14)关键是要根据经济运行的变化,把握好调控的方向、重点、时机和力度,改进调控方式方法。{z}

(15)这些成就,标志着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迈出新的坚实步伐,极大地增强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必将激励我们在新的历史征程上继续奋勇前进。{z}

(16)这点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对于节目的定位和方向,我们希望节目能够传递出一种传承精神。{y}

(17)《国片大首映》超前的宣发模式不仅带动综艺节目形态与内容上的嬗变,也将带动国产电影走向新的高度。{y}

“道路”原义指供人、车辆通行的路,也指两地之间的通道。概念隐喻模式下,其源域可以指达到目标的途径或者事物发展、变化的途径。由此可延伸出“轨道”“路子”等相似源域。

(18)今年,推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在全国多数地区基本解决历史遗留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问题,今后企业裁员将逐步依法直接纳入失业保险或城市“低保”。{z}

(19)鼓励各地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应对外部冲击中闯出发展新路。{z}

(20)这次于梓贝演唱后,很多网友也纷纷微博评论“超喜欢她的节奏感”“老婆人美歌甜”“颜值实力派”等,颜值与实力并存的于梓贝,最终却决定走一条不同的“冠军路”。{y}

(21)其中,杨幂从“白淺上神”变身《谈判官》里现代职场谈判专家,而迪丽热巴则继续古装路线,携手张彬彬合作《秦时丽人明月心》。{y}

交通工具在“旅程”隐喻模式下衍生出“巨轮”“航行、运行”的源域,投射到“国家、政体”“国家运转”中。

(22)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科学发展,妥善应对挑战,使中国经济这艘巨轮破浪远航。{z}

3.“人体”隐喻模式

在概念隐喻理论下,作为认知主体的人及其构成要素、行为等也常常在投射机制中作为源域。

作为“人体”构成要素的“形象、面貌”常被投射到事物所呈现的景象、状态上。

(23)“走出去”的企业要依法经营,规避风险,防止恶性竞争,维护国家整体利益和良好形象。{z}

(24)国家的大力支持,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灾区群众的艰苦奋斗,使遭受重大创伤的灾区呈现出崭新面貌。{z}

(25)值得一提的是,四个战队的队徽由导师亲自设计而成,金磊认为,这样能让“每个战队的形象特别鲜明”,而且也更“符合对抗的那种视觉或者心理”。{y}

(26)劇本好,团队好,电影一定会以优质的面貌呈现给观众。{y}

此外,作为人体要素的“骨干”“精神”“脉搏”以及表达身体状态的“健康”等,也在隐喻模式下投射到更加抽象的目标域中。

(27)充分发挥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农村金融中的骨干和支柱作用,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增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为“三农”服务的功能。{z}

(28)以扩大国内市场应用、重要关键技术攻关为重点,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z}

(二)其他隐喻模式下政治话语与娱乐新闻的差异

从图3可以看到,除了上述三大常见隐喻模式在娱乐新闻及政治话语中都被广泛使用外,剩余9中隐喻模式的使用都有很大差异。尤其是“火”“风”“光”等隐喻模式。归结其原因有三点:

第一,由于题材的差异,政治话语主要描述政府机构的政策等,而娱乐新闻主要以营造热点、吸引眼球为主。因而,娱乐新闻更多以“星”“风”等自然现象作为源域。

(29)第一期节目中,beatbox大神张泽掀起了《中国新歌声》的嘻哈风潮,全新的音乐形式也让越发挑剔的网友赞不绝口。{y}

(30)近日,电影《杀破狼·贪狼》曝光了影片主海报,古天乐、吴樾、托尼·贾、林家栋、克里斯·科林斯等爆狠来袭,一场风云混战如箭在弦。{y}

第二,由于政治材料话语较为正式,而娱乐新闻相对更随意,因此一些“源域”在政治话语中使用便有所局限。诸如“爆”“热”等便很少在政治话语中出现。

第三,政治话语和娱乐新闻各有其特点,尤其是文化特点。因此,“植物”“工程”隐喻模式常见于政治话语中,而“江湖”“容器”隐喻模式则常见于娱乐新闻中。

四、结语

本文通过使用计量统计的方法对国内外近十年以“隐喻”作为主题词的文献进行检索整理,数据显示国内外隐喻研究的发展趋势依旧是以“概念隐喻”“认知”及“转喻”为主,出现向实证发展的趋势,而国内此方面研究还有所欠缺。

之后,本文运用语料库方法,自建娱乐新闻和政治话语语料库,结合概念隐喻理论,对两个领域内的隐喻使用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由于日常认知活动中,人作为主体倾向于更加具体形象的源域,因此经典隐喻模式“旅程”“人体”“战争”在两个领域依旧占很大比重。然而,具体将各个模式细分出不同特征,可发现两大领域中依旧存在些许差异。此外,由于两大领域文体、话语及受众的不同,以及各自独有的特点,在其他隐喻模式下,政治话语和娱乐新闻的隐喻使用存在较大差异。

由于汉语隐喻研究中一些固有的欠缺,本文还存在以下不足:

汉语隐喻识别牵涉到汉语语料分词,由于汉语本身的语言特点,近年来该方面研究虽然取得很大进展,但还无法做到完全精确。因此运用语料库软件进行分析时还不能完全保证其正确性。

关于隐喻的识别,国外已有诸多研究成果,诸如MIP(Metaphor Identification Procedure,Pragglejaz Group)。然而,关于汉语隐喻识别的发展依旧未得到较大提高。

由于人力、物力等原因,本文收集的用于隐喻研究的语料还有所不足。虽然随着语料库语料学的长足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将视角投向隐喻与语料库结合研究方法上。但是,“作为一个新兴领域,其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与隐喻认知理论自身的缺陷有关,也受到当前我国语料库语言学发展状况的制约。”(郭振伟,2013)

注释:

①中国知网(http://www.cnki.net/)

②检索日期为2018年1月5日22:27.

③http://www.bfsu-corpus.org/channels/corpus

④https://www.python.org/

⑤https://pypi.python.org/pypi/beautifulsoup4/

⑥http://www.gov.cn/

⑦http://www.powergrep.com/

⑧http://ictclas.nlpir.org/

⑨http://www.laurenceanthony.net/software/antconc/

⑩为便于区分不同语料来源,{z}表示来源于“政治

话语”,{y}表示来源于“娱乐新闻”。

参考文献:

[1]“ToRCH2009现代汉语语料库”建成[J].语料库语

言学,2014,(1): 103-104.

[2]Anthony,L.AntConc(Version 3.4.4)[Computer

Software].Tokyo,Japan:Waseda University.Available from http://www.laurenceanthony.net/,2016.

[3]Donald J.Trump:“Inaugural Address,”January

20,2017.Online by Gerhard Peters and John T.Woolley,The American Presidency Project.http://www.presidency.ucsb.edu/ws/?pid=120000.

[4]Elena Faur.Integral Semantics and Conceptual

Metaphor: Rethinking Conceptual Metaphor Within an Integral Semantics Framework[J].Cognitive Semiotics,2013,(5): 1-2.

[5]Han,Chong.Metaphor and entertainment:a

corpus-based approach to language in Chinese online news[M].Palgrave Macmillan,2016.

[6]K?vecses,Z.Metaphor:A Practical Introduction[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7]Lakoff,G.,& Johnson,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02.

[8]Laura Kassner.Three ways to view a sonnet:

Metaphor and poetic structure in three translations of Shakespeares sonnet XC[J].Yearbook of the German Cognitive Linguistics Association,2013,(1).

[9]Madsen Mathias W.Cognitive Metaphor Theory

and the Metaphysics of Immediacy[J].Cognitive science,2016,(4).

[10]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OL].http://www.

oed.com/

[11]Rosario Caballero,Iraide Ibarretxe-

Antu?ano.Ways of Perceiving,Moving,and Thinking: Revindicating Culture in Conceptual Metaphor Research[J].Cognitive Semiotics,2014,(5):1-2.

[12]Seana Coulson,Cristobal Pagán Cánovas.

Understanding Timelines: Conceptual Metaphor and Conceptual Integration[J].Cognitive Semiotics,2013,(5):1-2.

[13]Tina Krennmayr.What Corpus Linguistics

Can Tell Us About Metaphor Use In Newspaper Texts[J].Journalism Studies,2015,(4).

[14]Weisser,Martin.Practical corpus linguistics:

an introduction to corpus-based language analysis[M].Wiley-Blackwell,2016.

[15]Xu,Jiajin.Torch Corpus:Texts of Recent

Chinese,2009.

[16]馮志伟,王克非,卫乃兴,濮建忠,梁茂成. “语料库语言学在中国”专家论坛发言摘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3):371-375.

[17]桂诗春,冯志伟,杨惠中,何安平,卫乃兴,李文中,梁茂成.语料库语言学与中国外语教学[J].现代外语,2010,(4):419-426.

[18]郭振伟.我国隐喻语料库研究现状与展望[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38-43.

[19]黄国文.语法隐喻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翻译,2009,(1):5-9+92.

[20]李福印.意象图式理论[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01):80-85.

[21]刘文珍.现代汉语政治语言中的隐喻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2]束定芳.近10年来国外认知语言学最新进展与发展趋势[J].外语研究,2012,(1): 36-44.

[23]孙亚,钱玉彬,马婷.国外隐喻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OL].现代外语,2017,(05):1-9.

[24]孙毅.英汉情感隐喻视阈中体验哲学与文化特异性的理据探微[J].外语教学,2010,(1):45-48+54.

[25]田现辉.汉语政治语篇中概念隐喻的分析——基于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J/OL].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6,(1):62-66.

[26]魏在江.隐喻的语篇功能——兼论语篇分析与认知语言学的界面研究[J].外语教学,2006,(5):10-15.

[27]肖家燕.《红楼梦》概念隐喻的英译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28]殷融,苏得权,叶浩生.具身认知视角下的概念隐喻理论[J].心理科学进展,2013,(2):220-234.

[29]张辉,杨波.心理空间与概念整合:理论发展及其应用[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1):7-14.

[30]张庆冰.汉语政治话语中的概念隐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1]赵秀凤.概念隐喻研究的新发展——多模态隐喻研究——兼评Forceville & Urios-Aparisi《多模态隐喻》[J].外语研究,2011,(1):1-10+112.

[32]朱曉军.空间范畴的认知语义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A Corpus-based Contrastive Study of Metaphor in Chinese Politic Discourse

and Entertainment News

Xiao Huangyang

(The School of English Languages,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Shanghai 201300,China)

Abstract:Since 1980s,the study of metaphor has experienced a great transition from rhetorical areas to cognitive areas.In this study,quantitative and corpus-based analysis are adopted with the aid of contrastive approach.The study tries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 of metaphor usage in different language domains,hoping to provide some valuable insight for other analysis,such as translation and language teaching.

Key words:corpus approach;contrastive analysis;metaphor;politic discourse; entertainment news

猜你喜欢
对比研究隐喻
爱的隐喻
英语读思言的隐喻意象与教学互见
A Cognitive Study of English Body Idioms in Textbook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ceptual Metaphors
论隐喻理论构建的参照维度及连续统
概念隐喻新类型中的认知机制探讨:共现性还是相似性
基于隐喻相似性研究[血]的惯用句
诗歌里的低诉,苍凉中的守望
模因论视角下的英汉网络语言对比研究
汉藏数词对比
传统中药学与生药学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