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梓铭
【适用话题】反思 变化缅怀
今天是“5·12”汶川地震十周年紀念日。回望,缅怀,期许,当此“十年之祭”,望川不忘川,天涯共此时。十年很短,石火光阴,转瞬即逝;十年也很长,长到当年经历这场灾难的人都染上了岁月的痕迹:曾冒着危险勇救两名同学的“小英雄”林浩,已经长大成人踏上了演艺之路;在地震中失去10名亲人、坚持在救灾一线的“最坚强女警”蒋敏,如今重新拥有了家庭;骑摩托车背着亡妻的吴加芳,经历过“情义男”与“薄情寡义男”的争议之后,重获平静的生活;被所有人唾弃的“范跑跑”,到如今也有网友认为当时对他太过苛责。经历了地震,饱尝了痛苦,十年,有的人在成长中拥有了新的方向;有的人在被聚焦之后,又回归平淡。
我们曾苛求地震幸存者勇敢,希求他们震后的人生轰轰烈烈。但他们能在后来的日子走出灾难的阴影,用时间疗伤,过着平常的日子,未尝不是最好的事情。
震后十年,各路媒体重返汶川等地,镜头、文笔所现,无不呈现了一种当下平凡而又简单的日常。但所有的救灾、赈灾以及灾后重建的目的,其实再简单不过——让经历过灾难的同胞,像其他地方的人们一样,过上正常的日子与生活,追求自己的梦想。
本质上,国家对国民的守护,底线目标也在于此:力所能及地保障每一个人都拥有这样一份简单的美好、日常的幸福。所以,我们在今天回望汶川,除了关注灾后重建的成就,灾区民众的生活状态,也是为了更深刻地记住这样一个信条——一个社会历经灾难之后不忘成长。十年了,中国社会的这份成长,无疑是对逝者的告慰,也是对生命价值最好的称量。
时光流逝,生活继续!在今天,我们祭奠汶川地震中的逝者,是为了表达对生命的敬畏,也是为了铭记真正的价值,为了每一个普通人都有稳稳的幸福。
(摘自新京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