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的救赎

2018-08-14 09:01
南风窗 2018年16期
关键词:莫里哀电影明星卓别林

几年前,一位并不那么有名的电影明星说了一句很有代表性的话:如果一个演员给人们带来了快乐,他就应该得到尊敬。

第一反应是,他改写了演员的定义,把它视为“逗比”的同义词了。但这几乎就是当下的大众价值观:快乐第一。

幸好他没有举出卓别林作为证据。卓别林让人很快乐,但同时还让人感到悲凉,发人思考。他可能不知道更为久远的莫里哀,他的喜剧也让人很快乐,但同样,他最终是要引导人们思考。

是思考,而不是快乐,让戏剧真正表现其价值,让它成为艺术。

仅有快乐的不是艺术。艺术是前后一贯的,当你进入它的时候,你思考,当你回到现实中,你仍然思考。

而快乐,是造物赋予人类的一种短暂的逃离方式,一切快乐都是临时的。比如,享受美食很快乐,但吃饱以后再端上来就变得恶心;鱼水之欢很快乐,但结束之后就马上失去了兴致;肤浅的笑话让人很快乐,但你决不会一直笑下去,也不会想听第二次。

有没有一种办法,能让快乐变得持久?有,那就是享受完美食,再去行鱼水之欢,接着又给你讲笑话……花样翻新,无穷匮也。

这就是今天的生活,每一种文化媒介,都在做一件事情:让这个链条不会断裂。如果一个人骗了你一辈子,你至死都不知道真相,那他就相当于没有骗你。

用尼尔·波兹曼的形容,这叫一个“躲猫猫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一会这个、一会那个突然进入你的视线,然后又很快消失。这是一个没有连续性,没有意义的世界,一个不要求也不允许我们做任何事的世界,一个像孩子们玩躲猫猫游戏那样完全独立闭塞的世界。但是和躲猫猫一样,也是其乐无穷的。”

电影,也一直在和观众玩“躲猫猫”的游戏。我们前面提到那位电影明星,就是一位至今除了低俗、肤浅的快乐之外,什么也没有提供过的演员。

再说什么书本媒介之美妙,它构建的富有逻辑的复杂思维、高度的理性和秩序、对自相矛盾的憎恶、超常的冷静和客观以及等待受众反应的耐心,都已显得迂腐而过时。我们拥抱新技术、接受新媒介、宽容新文化,但仍然要思考,在这个已经无法截断的链条中,还有没有可能顽强地给它楔入一点意义?

技术、媒介、文化中的一些自觉的精英,必须去做一点为行业救赎的事情。比如电影,也要有好電影。

卓别林和莫里哀,在幽默之余留给人们思考的空间,思考什么呢?

当然是现实,唯有现实能真正触发深刻体验和反思的机关消息。

猜你喜欢
莫里哀电影明星卓别林
400 岁莫里哀在法国“无处不在”
女影星王人美:银幕内外的歌舞、演艺与健美
民国电影明星的“健美”表演研究(1931-1937)
赢得生前身后名
电影与戏剧的融合与差异
电影与戏剧的融合与差异——浅谈二者时代环境下的关系
国内外莫里哀研究初探
我的歌
模仿大赛
卓别林的模仿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