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里・马达沙希
前联合国高级经济师、华南理工大学客座教授
从古至今,城市都是经济发展与政治力量的引擎,是创新与变革的中心。当今人口增长加速,城市体系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这使得人们在规划和运行城市中心时,不得不对线性经济模型进行重新思考。
今天,城市中心面临着一个可持续性发展的难题。虽然城市中心是当前最高效的服务分配方式,但它们仍旧消耗着大量的水、能源、天然产品与加工制品,排放着全球 80% 的温室气体。大多数国家的城市管理者面临着交通拥堵、基础设施落后、社会不公平、住房与能源供给效率低下等众多巨大挑战。
麦肯锡公司报告显示,到2030年,发展中国家有30亿消费者将成为中产阶级。这种巨大的转变,再加上日渐枯竭的资源与不断增长、不可预测的商品价格,使得各个公司之间为保护宝贵的自然资源而加剧竞争。因此,“制造——使用——丢弃”的理念正被人们所摒弃。随着对循环利用的推崇,各公司正抓紧创新,寻找方法,以利用更少的资源做更多的事并延长资源使用时间。
循环经济的优势
循环都市区域在其所有功能中都体现着循环经济原理,进而有意地建立了一套具有可再生性、可恢复性的城市体系。
循环经济为城市提供了系统性框架,以应对某些严峻的挑战,并为建立繁荣而恢复力强的社会创造了新的机遇。这些目标的实现得益于参与经济治理的系统性方法以及对各城市社会、文化与环境支柱的调和。由于加强了对自然资源的管理,可以同时满足人民、机构与企业的要求,也对这些目标的实现起到了补充作用。
技术与创新是推动循环型城市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因此设计与技术之间的互联性被视为这些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艾伦・ 麦克阿瑟基金会认为,对市民而言,“循环型城市能够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并能够为企业家带来新的商业模式”。在全球范围内,欧洲在循环经济竞赛中遥遥领先,比如阿姆斯特丹、伦敦与意大利等地就涌现出了几个范例。
阿姆斯特丹——循环经济案例研究
2015年,阿姆斯特丹针对都市区域转型成为循环经济的可能性制定了一份报告,这是全球关于城市循环经济首次具备如此规模的研究。该报告显示,引入循环经济,能够为这座城市及其工商业界提供诸多机遇。报告中列出了通过当前体系下进入城市的粮食与建设材料的数量、使用状态以及当它们变为废物时我们的处理方法。报告随后对这些过程实现循环后产生的结果进行了调研。研究人员在两条价值链(建筑与材料)中都发现了可进行大规模变革的巨大空间。比如,可以通过改进设计与施工,使在拆除建筑物时,材料更容易回收利用。以下来自《阿姆斯特丹研究》的报告显示了建筑物拆除后,其材料是如何重新用于建设新的建筑物的。阿姆斯特丹及其相关企业与整个荷兰的建筑行业均决定在拆迁、翻修与施工领域开展循环项目。目前阿姆斯特丹建筑业的从业人员有75000人,新增就业主要针对中低技能人员。在项目首期完成后,材料重复利用率的提升可大致节省材料 50万吨,相对于当前每年 150万吨的材料进口量来说,成效显著。温室气体减排方面,预计每年减少 50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阿姆斯特丹二氧化碳年排放量的2.5%。上述效果依据的是下列关于建筑业循环性提升的战略:旨在使建筑更加适宜再利用及材料重复利用的智能设计;对阿姆斯特丹跨行业连接价值链的综合分析;废物的高效拆解与分选;材料与组件的高价值回收与重复利用;利用宏观经济统计数据并确定能够在循环方面实现最佳效果的价值链;采用新的视角、范式与生活方式,鼓励规划者为基础设施与公共设施等的未来发展保留空间;加强创新,寻找方法,以利用更少的资源做更多的事、延长资源使用时间。
作为十三五计划的一部分,中国强调了大湾区这一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性。2017年3月5日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 ,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
“大湾区规划”如何从循环经济与“都市圈战略”中受益?
该规划是中国城市化建设的一部分,旨在集中并利用一线城市的力量来促进欠发达城市的发展,大湾区辐射 56500平方公里的面积,包括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惠州、江门与肇庆等11个城市。
欧盟荷兰应用科学研究组织研究显示,荷兰循环经济项目每年约有70亿欧元的经济利益,相当于50000个就业岗位。据预测,循环应用与材料回收可使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 1700万吨,水资源使用量也会显著减少。在建筑业方面,该报告研究了循环过程对 2040年前建造7万套新建住房的影响,并得出如下结论:通过循环经济的应用,每年可节省约8500万欧元,创造700个新的就业岗位,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达 50万吨。这一经济增长结果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废物智能、高效的重新利用而产生的保值效应。鉴于研究获得的经验数据,
来源:广东省统计局
4家全球100强大学与16家全球500强企业坐落在大湾区。这里有两条主要铁路线,即京广铁路与京九铁路,还坐落着中国四大机场之一的广州白云机场。 大湾区计划的实施旨在增强相关城市的基础设施连接并促进经济合作。2016年,大湾区的GDP总量约为93320亿人民币。
中国大湾区项目把 9个城市群打破融合到一个大都市计划中。该计划虽然诞生不久,但其根本目的颇具政治经济意义。鉴于计划中大多数城市都高度城市化并且每个城市都拥有 1千多万人口这一事实,有必要对现有城市基础设施进行重新设计,包括更加智能的饮用水管理、用于公共卫生的局部与循环体系的设计、能源生产。成功建立一个更加环保的都市圈包括如下重要因素:新颖和谐的城市机动与交通(以应对私家车、卡车与公共汽车带来的严重污染),更加人性化的自行车道与人行道,更加稳健与更具弹性的公共交通,更加有效地利用小排量汽车及其他交通方式。
都市圈设计面临的挑战是在增加智能分散化的同时还要保留并发展“较慢”品质,比如历史遗迹、绿色空间品质以及生物多样性。循环行动计划的意义是如此重大,而我们只是刚开始了解其影响。对“循环”含义的不同解读扩散也可能使这些挑战更加严峻。一些解读主要提到的是变得更加高效的线性过程,比如伦敦就是一个例子。伦敦实施了人们可共享电子与电气产品的“物库”项目,通过这种做法,许多资产的使用寿命得到了延长,新产品的购买数量及最终报废产品的数量有所降低。然而,鉴于大湾区所展示模型的重要性,线性改进可能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将继续保持极快的速度与巨大的规模,这给国内外环境及自然资源带来了巨大负担,但同时也带来了机遇,让我们能够真正了解如何实现生态文明并建设美丽中国。
该项目的主要目标之一似乎旨在刺激港澳以及目前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其他较小城市中心的经济发展。以人均GDP指标衡量,香港、澳门在全球排名靠前,深圳则同西班牙一样处于中游水平。除此之外,还有像肇庆一样排名靠后的城市。不像纽约、东京与旧金山,粤港澳大湾区的独特之处在于其集“四个城市、三个关税区、两种不同货币、两种不同政治制度以及南沙、前海与横琴自由贸易试验区”于一体。由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各个城市必须以多维机制开展合作,它们需要创造鼓励增长的环境并在建立新技术、金融与人力资源平台方面开展合作,以促进人才、物流、资本、信息与通信技术的自由流动,从而实现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
未来愿景
都市圈或本案例中的城市群不是把地域上彼此距离较近的几个城市简单地组合到一起,而是要实现各城市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促进资源高效自由流动、增强基础设施的连接、完善产业链并共享公共服务。城市之间互相配合有助于发挥出城市群的规模、集聚与协同效应。大湾区未来必须建设新的平台,精简金融、研发与工业体系,还要协调技术标准与职业资格。
大湾区仍旧处于概念阶段,要落实到地尚需时日,不过,要想利用各种机会,包括政府与私有部门之间的紧密合作,在早期考虑向经济循环型都市圈过渡是及时之举。从这方面出发,可对现有城市基础设施与环境进行重新设计,把市民消费与用于市民的生产都整合起来。模块化结构有助于不同建筑功能的快速转换并实现成本的节约,进而降低闲置率、优化未利用的建筑空间。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建立材料数据库与存储设施,对城市机动与交通系统进行重新设计使之稳健、高效,进而有助于污染控制,推动可持续能源与灵活基础设施在水、能源、废物及食物配送领域的应用。这些都是大湾区提升市民生活质量可以采取的主要措施。对大湾区城市绿色与蓝色型态以及城市基础设施进行重新设计,尤其能够提升其针对破坏性变化(气候与经济相关变化)的恢复能力,并满足其各种都市区域的健康与生物多样性需求。
结论
要想实现文化政策同产业政策、城市规划以及环境政策的连接,垂直管理结构必须实现向扁平化转变,官僚主义思想必须消除,组织文化必须变革。市民的共享意识有助于了解迫切需求并确定优先项,有助于形成一种深植于都市文化与文化多样性的思想观念。
总之,鉴于我们的世界急需对生存空间进行改善,我们在循环框架内对城市进行设计、建设与运行,其积极影响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