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汉伟 陈于书 Zhao Hanwei & Chen Yushu
(1.2.南京林业大学, 江苏南京 210037)
在美国设计师维克多·帕帕纳克在《为真实的世界设计》一书中,开始提出了“设计伦理”这个概念。其核心观点主要有以下三点:一、人与自然要和谐共生,设计要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基础上进行;二、设计要为广大人民服务,提升服务质量并给予人们更多的人文关怀;三、设计不仅要为正常人们服务,也要为残疾人服务。
家具产品作为与我们日常生活最为紧密的物品,它融入了我们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当代家具设计师要在设计、制造、生产过程中对其进行设计伦理的考虑,使得家具产品更好的为大多数人服务。
早在2006年,中国就成为了世界第一的家具生产大国。如今,中国更是拥有众多的家具制造企业,而这些企业中又涵盖着众多从事家具制造生产的专业技术人员。据统计,目前中国的家具企业超过8万家,从业人数达550万人。中国在世界上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家具生产制造大国和出口大国[1-2]。
但同其他制造业一样,中国虽然是家具制造大国,却并不是家具制造强国。直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家具的设计意识才逐步觉醒:比如早期的联邦家私、澳珀等,很早就开始立足于自主设计,这拉开了我国现代家具设计的序幕。到了2000年以后,国内更多的家具设计师开始注重家具产品的自主研发设计。随着景初、深圳家具研发院、拓璞等一批知名家具设计公司的成立,使得我国家具设计行业自主研发的进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到了2010年以后,更多的家具设计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来,吸引了更多的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参与到家具设计的行业里。越来越多的优秀设计师愿意去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在设计的过程中,他们将自己的设计理念注入进自己的作品中,作品中体现的设计理念与设计伦理的方向相也相契合。
在中国古代,传统造物的基本原则也同样符合当代设计伦理。《考工记》作为中国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书中写道“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指出设计要顺应天时,主张“天人合一”。道家哲学也主张“清静无为”、“顺应天道”、“逍遥齐物”等思想。这些思想运用在设计中表现出的便是一种对自然的尊重:认为真正的巧,在于处处顺应自然规律,在这种顺应中自然而然的实现设计的目的[3-4]。
家具设计,仍然是当代社会造物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家具造物过程中合理运用自然的资源也是当代家具设计师应有的责任。木材虽然是一种可再生资源,但过度的使用仍然会造成木材资源的枯竭。作为家具设计师仅仅从生产工艺、加工过程对环境的污染角度去思考问题,已经远远不能解决现代社会所面临的问题。设计师必须将思考范围扩大到原料选择、设计、制造、使用、直到废弃的整个家具生命周期的全过程,从而在最大限度上利用、保护自然资源,同时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环境污染。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设计师将自然材质巧妙运用在家具设计上,更多的用来表达一种“虽为人作,宛若天成”的设计理念;或是能在家具作品中看出几分设计师的“随性”抑或是“无为”的思想。例如澳珀家具的首席设计师朱小杰为厦门银行设计的卵石茶几(图1),也能看出作者自身对绿色设计的理解——“我们选择了简单,美就会变得永恒”。卵石茶几的几面设计选用了原本粗犷华丽的乌金木的横切面,唯一特别的地方便是把河里的卵石做成了茶几的腿。设计者去除了传统家具设计的框架,将自然的石材运用到家具设计之中,这样的家具设计同样是遵循现代设计伦理要求。
图1 卵石茶几——朱小杰
图2 伴侣几——朱小杰
图3 多人沙发——左琼耳
中式设计追求的是一种圆与满,一种完整。这样的思想,就讲究在家具的设计中要求用完好的木材作为家具的基材:木材本身不能有开裂、结疤、虫孔等缺陷。基于这样的客户需求,设计师如何设计才能克服木材这些固有的特性。同样,朱小杰在其另外的设计作品伴侣几中就给了一个很好的阐释,也体现了作为一个设计师如何在材质和功能上如何合理的运用。年份久远的乌金木,在加工过程中一不小心自然而然的开裂了。加工的师傅正在为此困扰的时候,朱小杰恰经过此地,便让那端面开裂阴阳契合的乌金木,高低错落放置。“阳”在上,“阴”在下,取名为“伴侣几”(图2)。这样的一个经典的设计,便在这对待事物的“利弊”中诞生了。已经断开的木材,也不刻意的进行修补,而是顺其自然的形态加以利用,让其更好的以另一种形态呈现。
个人定制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在满足不同人群的个性需求的同时,需要在思想上强化绿色设计的理念本就困难;又要将绿色设计与设计作品完美结合就更是难得。作为设计者,应不仅是绿色设计的学习者,更是绿色设计的践行者和传播者。
“本原设计”主张设计应当回归为人服务的本原,不要为设计而设计;要从人需求的角度出发,让产品服务于人。设计的产品是否合理,是否符合人的功能需求,是否具有人文关怀,都是比外观更需要重点考虑的事情。
自工业革命后,英国一批设计师对设计目的进行反思:认为设计应该为大众服务[5-6]。后来这也成为了工艺美术运动的思想根源,平等与尊重的理念开始在设计中得以体现。之后,从20世纪初期的现代主义设计到70年代后的后现代主义设计,在原有平等、尊重的基础上,设计师们对人类的需求有了更高层次的解读。注重产品的质量提升、人的个性化需求的满足,在设计中加入了更多的人文因素。我们从现代主义大师密斯设计的巴塞罗那椅,再到后现代主义的多元化产品,如PH灯具、蚁椅、天鹅椅等都可以看出这种“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在作品中的渗透。
人文关怀在家具设计中主要体现在把人作为设计主体,就是要设计出更符合人的行为习惯、使用便利的家具。这些是现代社会的家具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着重考虑的。信息化的时代,工作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大的生活压力,使得人们更加希望能够在家居空间里得到更多的人性化关怀,使个人生活的更为舒适和放松。
国内近年来的家具设计,也更加注重这种以人为本的家具设计。当代家具设计师蒋琼耳创立的“上下”品牌,其初衷便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包含着传承中国文化及复兴传统手工艺的梦想。将渐渐淡出人们生活的中国传统手工艺保留下来,这本就是对民族的一种大爱。在其设计的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便是以“家”为原点,演绎出“绚烂而平淡”的生活方式。这是一种居家的爱,传递出设计以人为本,希望用其设计作品来传达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多人沙发(图3)的设计,整体造型简洁流畅,温润的实木搭配温暖的玫瑰红色软包,给人一种温暖的视觉体验。扶手的设计也是别出心裁,局部的拼宽工艺给与手部以良好的支撑,缓解手部肌肉疲劳。在外忙于奔波的人们,回到家总能感受到一种简单,一种温暖,这也是设计师处于当代社会中,深刻体验生活后,将感悟带入设计中的缘故。
在当今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技术以不同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但仅凭借靠科学技术并不能造就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才是人类社会最有价值的东西[7]。家具的设计,需要尊重民族文化传统和地域风格特点,以便更好地体现设计文化。将传统的文化被蕴含在新的设计中,使得优良的文化得以继承和流传。
家具设计师应当把其对人的关怀应该体现在其设计作品中,一方面要尊重人的情感需求,如地域文化、风俗等,另一方面要考虑到其功能的关怀,使得使用者有着舒适的用户体验。只有这样,家具的设计才不仅体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湛的艺术水平,还能同时反映出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人文素养[8]。
设计不仅是设计功能和形式,它更是一种社会的必要存在因素。人们每天所接触的各类物品都是经过设计的。因此无论设计什么产品,都要考虑到多种人群的不同需要。基于这个概念,形成了“全设计观”。马克•哈里森是“全设计”的奠基人。他强调“设计要为所有能力水平的人”,使人可以简单、方便、安全的使用。家具设计的宗旨亦是如此。为了让家具更加便捷、实用,以适应更多人们的生活需求,通常来说设计者一般考虑大众设计,即设计产品满足大多数的客户需求。但是,我们的生活过程中总会存在着各类的消费人群。不同的消费人群有着千奇百怪的消费需求,尤其是特别需要帮助的少数弱势群体,他们更是有着自己独特而又区别于大众的自我需求。在家具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对这些特殊人群进行分析,通常可以从心理上和生理上入手。比如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的弱化导以至于的自身体力不支,经常需要借助外力的支持与辅助;孩子们则总是对世界充满好奇但又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对于潜在的危险缺乏基础的判断意识;孕妇出于对孩子保护的本能,通常比普通人群更加渴望心里上的安全感;生理或心理有缺陷的人更加渴望自己独立并且得到别人的尊重[9]。这些不同的生理或者心理上的需求,决定了他们对家具功能的选择上大相径庭。设计者也需要根据不同使用者的生理心里状态来设计家具产品,通常会从家具的无障碍性、辅助性以及保护性三个方面入手来设计家具。
无障碍性设计,要求设计者在家具设计过程中应消除家具在使用过程中障碍物和危险物。从弱势群体或少数群体的心理生理角度出发,设计者客观的根据特殊人群的需要入手,设身处地为特殊人群考虑,设计符合特殊需求适宜的家具产品,以提高他们日常生活的质量,减少因家具产品设计上带来的不便。
图4 辅助老年人站立的座椅
图5 保护性儿童家具
辅助性设计(图4),主要针对的是老年人、行动不便者以及肢体残疾人士。该类人群,主要表现为身体机能不健全、或者体能的弱化、感觉器官不灵敏而造成动上反应迟缓。基于这样的考虑,在家具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家具结构、功能上的辅助手段,以适应他们的生理心理需求,让家具的结构和功能设计更加便利的为人服务。
保护性设计(图5),这类家具针对的人群主要是婴幼儿以及待产的母亲。这类人群在生理上表现的比较脆弱,在心里上需要安全感,同时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和意识,容易受到伤害。这样的情况下,就要求在家具设计中,必须采取一些保护性的措施:例如在儿童家具的设计选材上采用软体材料,家具的边缘尽量避免锐角的设计;同时为增加儿童家具的趣味性,在家具颜色的设计上可使用丰富的色彩。对于孕妇使用的家具因充分考虑到家具的便利性以及安全性,设计时应当考虑在使用过程中,要确保孕妇的一切活动都能安全自如地完成,并能在使用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安全感。家具的设计不仅要服务于多数人,也需要服务少数人。尤其是特殊需求人群使用的家具,需要更专业的设计者和生产者。不仅如此,由于特殊人群的心理较为敏感,设计者需要对特殊人群的心理活动进行深入的考虑。
家具产品的设计应当遵循设计伦理的价值取向。家具设计是一个造物的过程,也是协调人、物、环境三者之间关系的创造性活动,更是对人们生活方式的一种设计。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实现产品功能,并在很大程度上定义产品的使用方式,进而深刻地参与和影响人们的生活行为。
设计与伦理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伦理是设计活动的指导[10]。在生活实践过程中,有些设计师会把有计划地进行设计活动作为自己的职责所在,在设计过程中通过缩短设计周期,来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的速度。这样的设计理念,是符合市场需求,通常可以获得高额的经济效益,但是在这样的设计理念下,需要以消耗大量的物质资源为代价,这与长久发展的设计伦理观念是相互违背的。
在家具设计过程中亦是如此,目前市面上的家具材质虽然已经十分丰富了,但木材仍然是作为家具的主要材质。虽然我们通常把木材视作可再生资源,但是在设计、生产过程中若不取之有度,也很难满足后人对木质家具的需求。这样的情况下,在家具设计中更多的考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设计、生态设计也是同样重要。此外,家具设计还有必要虑用户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审美经验等[11-12]。家具设计的目的是为人们的生活方式提供相应的功能需求,其次,在满足功能需求之后,满足人们一定的精神需求,其最终目标便是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获得舒适、良好的生活体验。换句话说,对于家具外在的形态并非设计的关键,关于家具设计自身意义的探索才是设计师的职责之所在。作为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家具产品,产品的意义并不仅仅满足人们功能和心理的需求,更多的是通过产品来体现人们的生活意向和价值观念。所以,家具设计不应也不会只停留在产品的外在表现形式上,而要延伸到人与产品的相互作用中人的需求的完美解决和良好体验上[13-15]。
在上世纪60年代,由美国设计师维克多•帕帕纳克在《为真实的世界设计》一书中提出设计伦理这一设计理念。这一理念对设计界有着深远的影响,我国的家具设计也深受设计伦理的影响。当代的家具设计中,越来越多的设计师也将设计伦理与家具设计结合起来。本文通过当代中国家具设计的案例,分析了设计伦理在家具设计中运用以及设计伦理的必要性。未来的家具设计要向创新、发展的方向进行,更应在其设计过程中,遵循设计伦理的价值取向。从而进一步深化设计者对家具设计的思考,推动设计观念的发展,并用以来指导具体的家具设计实践。一方面这符合绿色设计的设计理念,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另一方面,富有人文情怀的家具设计也是我们生活的需求。
(责任编辑:张 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