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云飞
肖复兴先生写过一篇文章《紫桑葚,白桑葚》,塑造了反面人物小秋:“文革”之前,小秋姑娘和父母,租住大院小仓房。小秋幼师毕业,跟一个带拖油瓶的离异男人,火速恋爱结婚——且未婚先孕。两年后,小秋离婚,带着自己的孩子回到小仓房。因嫌房小,她趁“文革”的乱劲儿,将小仓房旁的两棵桑葚树砍了,往外扩房。不久,她又结婚。婚后,夫妇二人将房东老太赶出正房。“文革”结束,房東老太回到正房。小秋又跟第二任丈夫离婚了。小秋一家又搬回仓房。
而在另一篇文章里,这个小秋却又有着另一面。她跟第一任丈夫离婚的原因:他们的孩子有自闭症,丈夫容不下这个孩子。她砍桑葚扩建小仓房,是为多点空间跟孩子相处。小秋二次离婚,亦因男人对孩子不好。
同样一个主人公,前后人物形象却判若两人。我们看到的许多人与事,其实是被遮蔽的,是在潜意识中不自觉地将完整的人生割裂开来的。
我们比较熟悉的一些现象,比如广场舞,以及暴走团。一说起来,许多人会露出鄙夷的神色。但是,如果我们换一种提法:那些跳舞的、暴走的一个个具体的人,是谁?他们是我们的父母,是孩子的爷爷奶奶。这样一来,立马就会有人说:老了多锻炼锻炼,身体好;身体好了,让我们少操心。
你看,是不是换了一个标准和参照体系?
人性是复杂的。只有直面和了解其幽暗,才能真正认清自己与他人本来的模样。还原到关于小秋的那两篇文章之中,就是将其糅合成一篇:母爱不会因为你作的恶而少一分光,你的业障也不会因为母爱而消掉。那样,才更有感染力。表现出复杂的人性,才能写出真实的人生。
(摘自《中华读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