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经济资助对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

2018-08-13 04:40王丽莎
读与写·教师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就业质量影响研究

王丽莎

摘要:高校大学生经济资助不仅是推动教育公平的有力保障,而且对大学生就业质量和就业满意度有重要影响。本文认为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勤工助学岗位等,对被资助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就业起薪、职位发展和就业满意度等有明显正影响;在正常情况下大学生国家货款项目具有正影响作用,但过度追求货款额度则存有负面影响的风险。稳步提高大学生资助的投入规模,适当规避过度货款风险需要引起政府和高校的关注。

关键词:大学生经济资助;就业质量;影响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3-0221-01

引言:大学生资助不仅仅是解决“上学难”的问题,资助政策的内涵伴随这项工作的深入推进,已经从单纯的经济“助困”职责迈上全面发展的“育人”新台阶,进而向综合性资助效益的方向发展。本文着力从资助对大学生德育价值、学业能力以及就业质量等方面的作用进行探讨,以期为大学生资助工作向更高层次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困难形成原因

1.1 个人、家庭层面

个人层面: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主要来自于城镇低保家庭、失业家庭以及偏远山区家庭。这样的成长背景下,学生主要分成两大类:第一类是学习非常认真刻苦,所有的精力几乎都用于学习相应的专业书本知识,而不太参加学校的社团、集体等活动,自身的沟通、组织等综合能力在大学期间都没有得到提高,缺少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又或是缺少实践、动手能力。第二类是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进入大学与部分地区、部分家庭经济优越的同学住在一起进行接触后,发现贫富差距太大。例如:有的同学一餐费用就是他们一个月的生活费,或者发现不同的成长背景导致他们先天条件落后,使得部分学生产生严重的心理压力,让他们觉得社会不公、低人一等;对自己的未来产生自卑和自暴自弃的心理,对课业敷衍了事,对学生社团活动没有热情,虚度四年的大学光阴。高校经济困难的学生由于受到经济原因的限制,尤其是女大学生,在形象体貌方面可能会有一些不利的影响。同时,由于家庭、个人长期的积累导致他们中部分同学产生了自卑或人际交往障碍等心理问题,这些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平时表现,间接地影响他们的就业,而且在求职过程中直接影响他们的求职表现。

1.2 家庭层面

对于高校经济困难的大学生来说,在社会资源背景等方面,他们的社会关系能够加以利用的比较少。再加上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父母大多数都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社会地位都比较低,他们无法给予子女相关就业发展和信息渠道的帮助,使得这类大学生接触的信息量比较狭隘。此外,缺乏家庭经济的支持,导致他们在找工作过程中错失相应的培训机会,与其他人相比这方面能力有所缺失,失去一些需要投入较多求职成本的工作机会。

1.3 学校层面

目前的大学教育已经成为大众化教育,一纸文凭对用人单位已经没有吸引力,他们更看重的是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实践性能力。而提高大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最有效的环节就是学校开设的专业实践内容课程。然而,学校往往因为专业课实践学时太少,或者合作的实习单位少等原因,对这一环节的设置并没有那么丰富,所以才会出现本科生找工作反而没有专科生好找的情形。

2.大学生资助有助于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在就业准备方面,高校家庭經济困难学生是否获得资助与毕业后的打算,就业应具备的专业技术能力、工作基本素质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自学能力、求职能力之间具有显著性关系。研究表明,获得国家奖学金的毕业生受试者,其整体就业机会有影响的发生比是对照组的两倍。大学生经济资助投入变量中,对获得资助毕业生自我发展规划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作用,投入指标有:经济资助类型投入变量的国家奖学金,经济资助力度投入变量的国家奖助学金资助力度和勤工助学岗位资助力度。随着国家奖助学金资助力度的提高,对毕业生学习自我发展规划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提高具备显著的正影响作用。以有偿资助为目的的国家助学贷款经济资助,获得国家助学贷款能够促进毕业生自我规划发展能力的提高,但随着资助力度的提高,对毕业生自我规划发展能力的影响不再显著。通过访谈可知其原因是,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经济资助力度越高,这部分大学生的家庭经济水平可能较差,家庭经济水平因素制约了这部分学生的能力发展,进而影响其在自我规划发展能力提高。

3.如何有效提高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能力

3.1 做好基本的经济资助

经济困难是造成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之一,它不但会直接导致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错失部分需要一定成本的培训和能力提升机会,还会间接影响到这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为此,学校通过“奖、助、贷、减、免、补、勤”这样的资助体系来做好基本的资助工作,尽可能覆盖到每一位需要帮助的学生,这样才能解决他们最基本的生活问题,从而为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打好基础。

3.2 提高资助结构中勤工助学比重

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地域差异、城乡差异带来的经济上的贫困差异,以及由于见得少、锻炼得少形成的能力差异。在传统资助方式上增加勤工俭学的比例,借用罗斯福“以工代贩”理念,高校中多设置些有技术含量的科研辅助岗位、行政管理辅助岗位,在工作成绩方面增加一定的奖金项目,吸引并从实际角度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问题。积极参与到高校各部门工作中来的同学,除了能获得相应的报酬减少经济压力,还能无形中获得能力的提升、经验的积累,能形成正确的工作思考方式,形成成熟的社会职业认知感和责任心,这将是他们未来人生规划和发展中一笔不可估量的财富。通过这种资助方式也传递着“劳动光荣,按劳分配”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让他们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和不易,意识到通过积极参与劳动可以获得报酬。

4.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改革与前进,经济的新常态化,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也应当与时俱进,不断提升。伟大的民族梦、中国梦的实现更依赖于目前正在高校接受教育的莘莘学子,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正是莘莘学子中的一部分,如何培养好他们的就业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是我们应当不断去探索实践和总结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纪效珲.大学生经济资助对人力资本发展的影响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7.

[2]刘灿灿.资助对硕士研究生学业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6.

[3]鲍威,陈亚晓.经济资助方式对农村第一代大学生学业发展的影响[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5,13(02)80-96+190.

猜你喜欢
就业质量影响研究
大学生就业质量提高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路径探析
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研究
如何认识新大学生就业中的工作能力问题
论个案串联教学法在影响研究教学中的活用
科技人力资源管理伦理对企业绩效影响研究
体育电视节目对大学生体育教学的影响研究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
信息化对民政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