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艳婷
摘要:校园心理剧由学生扮演的当事人或由当事人自己来呈现各种典型的心理困惑或心理问题,在心理辅导老师、全体参与演出者及观众的帮助下學会如何应对和正确处理心理问题,从而既能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又能使全体学生受到教育和启发,与心理健康课的体验式教学相符合。本文结合课堂案例探析校园心理剧的功能、实施过程与注意事项,促进提高高中心理健康课堂的课堂效果。
关键词:心理剧;校园心理剧;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3-0172-02
1.校园心理剧的由来
心理剧最先出现是由维也纳精神病学家莫雷诺(JD.Moreno)创作,应用于精神治疗过程中,它是借助舞台表演的形式,在指导者的引领、支持和帮助之下,使个体重新经历情绪冲突的体验;在探索个体的人格特征、人际关系、心理矛盾等过程中,让个体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尝试改变自己旧有的行为或学习新的行为,使心理问题得到解决[1]。
校园心理剧是在心理剧的启发下发展起来,它面向的是在校的学生,校园心理剧由学生扮演的当事人或由当事人自己来呈现各种典型的心理困惑或心理问题,在心理辅导老师、全体参与演出者及观众的帮助下学会如何应对和正确处理心理问题,是一种新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2]。
体验式教学就是教师创设合理的情境,有目的、有计划地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感知、领悟世界的丰富性,培养学生独立审视问题的能力,师生共同经历生命活动、历程的教学方式或教学过程,并且在这样的活动或历程中经历着对生活的感悟和自我的实现,建构着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鸣[3]。
校园心理剧是帮助情感体验式教学得以实现的一个非常好的方式,因为它趣味性的故事情节,直观的行为表现,清晰的人物关系,深刻的内涵让学生能够在有限时间内,准确、完整地把握故事的精髓。
2.校园心理剧的功能
2.1 具有教育的功能
心理健康教育在于运用心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对学生进行健康思维、情感和性格的教育。校园心理剧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具有心理学理论基础,通过当事人、表演者、观众观看,向学生传达心理健康知识、学习处理困扰、问题方法和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促进与人交流的能力[4]。
2.2 具有发展性功能
校园心理剧是取材于学生当中,符合高中生心理发展需要。高中生一般的心理问题基本是发展性问题,如自信心的提高、正确的自我认识、人生规划、意志力的培养、人际交往问题等,学校心理健康辅导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完善自我,校园心理剧为学生创造了平台,让学生了解问题发生、解决问题方法或借鉴他人经历,以达到储备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应对方法,同时参与者能更好提高与人合作与情感表达的能力。
2.3 校园心理剧影响面广
校园心理剧是把学生当中具有普遍性的问题通过同伴角色扮演呈现出现,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并在过程中伴有解决问题的性质,个别心理咨询对象是一对一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并且事实上还有很多学生对于走进心理辅导室接受心理辅导有保留,相比之下,校园心理剧具有明显优势。
3.校园心理剧的实施过程
校园心理剧一般由三个阶段形成:准备阶段、表演阶段、分享与总结阶段。
3.1 准备阶段包括:确定主题、选定人员、场景布置、组织排练
(1)确定主题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或学生普遍遇到的问题进行主题确定。如所在学校高二x班班主任反映班上有部分同学出现异性交往困扰,影响学习状态,有个别同学交往很密切,影响班风,在同学中树立不良榜样效应,并且已与个别谈心后效果不大,想在班里上一节一个关于中学异性交往主题的心理健康课,让同学们有一个正确的交往意识,于是围绕这一主题让学生进行中学生异性交往的资料收集,编写故事情节,再经过教师的审阅,最终确定可行有效的剧本。
(2)选定人员
校园心理剧的成员包括导演、主角、辅角,由学生来担任角色,演员可以是对心理剧有兴趣的学生或者教师轮流分配到不同小组当中,而角色的分配则由表演小组成员自行决定。如针对本文里的中学生异性交往这一课题依然是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敏感话题,因而在选定演员时候此次对主动参与者以及心理协会成员作优先考虑,有利于成员主动讨论剧情,增强剧本的成熟度。
(3)场景布置
校园心理剧演出与其他戏剧表演一样需要一个舞台,但具体场景布置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果作为心理健康日面向全体师生表演则需要一个宽敞、音响设备齐全的舞台;如果作为教学方式引入心理健康课堂,表演是在课室进行,则需要学生自行安排好舞台与观众观看的位置,并准备简单的道具。如本文中关于中学生异性交往主题心理辅导是在课室进行,表演成员把舞台搬到课室的中间,把课室的书桌挪到一边,观众座位成“U”形状摆放,方便每位同学都能清楚看到表演与表演过程中的互动,表演所用的道具尽量为同学们日常熟悉的用品:书桌、课本、书包、课室多媒体等,这样可以减少学生排练剧本的负担。
(4)组织排练
当剧本完成、选定演员、场景布置需要大致确定后,就要进行排练。排练过程主要对表演方法进行调整,或者根据演员对扮演角色的理解与排练过程中真实感受对剧本进行深加工,使得所需要的校园心理剧更贴近课堂主题,达到辅导更佳效果。如在本文所提及的案例中,原本剧本更多的想表达中学生异性交往过度情况所带来到的负面影响,让同学们感知到异性交往的危害,后来在排练的过程中有演员提出了中学生异性交往是符合人的正常需要,应该有其积极的一面,只是当超出适度原则后才会危害,通过大家修改与教师审阅后最终剧本更符合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往异性。
3.2 表演阶段
校园心理剧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方式,则要根据课程内容需要,安排表演时间放在课堂开始、中间或者结束时候;表演过程可根据学生观看表演的反应增加互动环节或让学生静静观看。如在中学生异性交往主题的课堂上,教师先播放了一小段歌曲《桅子花开》作为课堂的暖身环节,通过简单提问全班同学对于异性交往的看法引出本课的校园心理剧《青春的味道》,当演员表演到当男女主角因班上工作合作而互相欣赏对方的优点,加之同学们的对二人行为议论纷纷时,教师观察到班上有同学出现轻声讨论,就在此时教师抓住时机向同学提问:“如果你是女/男主角会怎样处理?”“作为旁观者,你是怎样看待二人的行为?”通过即时的提问能在特定情境有效获得学生真实想法,既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准确引导,又有利于学生对中学生异性朦胧情感产生的认识。
3.3 分享与总结阶段
这一階段是校园心理剧必不可少的环节,是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体现。表演结束后,教师、表演者、观众或当事人进行分享感受与经验,教师引导学生探讨问题解决的对策,最后教师作出总结。如本文中《青春的味道》表演结束后,教师先对表演者积极参与和付出努力进行肯定,接着邀请扮演男女主角与扮演他们父母与班主任的演员分享一下他们当时真实的感受,其中父母的扮演者说到:“当时面对着女儿跟自己发生争吵时并要执意与自己过不去时,心里真的很气愤、很伤心,也不知道要与她怎样沟通,现在我知道为人父母的忧心,对于异性交往尺度要清晰,尽量让父母少操心。”通过大家探讨中学生异性交往的影响与处理方法,最后达成大致的共识,由教师来总结中学生异性交往原则,这样学生能比较容易接受此观点来提醒自己,也达到了本课堂的目标。
4.校园心理剧的思考
4.1 认真收集素材、用心策划、充分准备
校园心理剧面向的是在校学生,其主题必须是围绕学生日常生活中容易或普遍出现的话题展开的,因此要做好调查,收集素材,根据实际内容用心策划剧本,使之成为学生感兴趣课堂内容,不脱离现实,便于学生理解,提高课堂的实效性,有助于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校园心理剧引进课堂,有别于即兴的课堂情境表演,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情境呈现,更是有明确的意义导向,需要通过修改、排练等前期充分准备,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4.2 需要专业指导
校园心理剧是一种新型的心理健康辅导模式,逐渐被中小学学校接受,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教学实践[5]。国内对校园心理剧关注更多的是停留在基础理论,将校园心理剧引入心理健康课堂还是的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如在操作层面上的技术、心理辅导的要求等等,因此针对这些问题开设校园心理剧专业化培训是在非常有必要的,重视和进一步挖掘校园心理剧的心理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1]耿柳娜,刘金萍.演绎/网络游戏成瘾0)心理剧(Psy.chodram a)案例分析[J].河北教育,2005,20:11-13.
[2]用心理剧演绎学生的内心世界[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3(4):7-8.
[3]马丽娜,南纪稳.探究体验式教学[J].当代教育论坛,2007,(6):70.
[4]林赞歌.校园心理剧: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途径.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6月1期.
[5]徐伟康.校园心理短剧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J].心理健康教育,2006(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