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罗
【剧情简介】在充满理想和激情的军队文工团,一群正值芳华的青春少年,经历着成长中的爱情萌发与充斥变数的人生命运。乐于助人、质朴善良的刘峰和从农村来的屡遭文工团女兵歧视与排斥的何小萍,意外离开了浪漫安逸的文工团,卷入了残酷的战争,在战场上继续绽放着血染的芳华。他们感受着集体生活的痛与暖、故人的分别与重逢,还有时代变革之下,每个人的渺小脆弱和无力招架……
几个月前,母亲告诉我,她有一个同学当年死在了越南。从那天起,我就决定带她去看冯小刚导演的《芳华》,目的很简单:致青春。对母亲来说,这是一部好电影。前半段她看着文工团版青春大观园怀旧文艺,后半段在感叹:太欺负人了。她哀叹命运对刘峰和何小萍的不公。于是,结尾处两人抱团取暖的画面抚慰了她伤感的心。她在观影过程中形成了一个情节与情绪的闭环,合乎期待,已然足够。
对我来说,这是一部不差的电影。影片的技术环节没什么好挑剔,美术、摄影、服装、配乐都合乎水准,戰争场面的长镜头也可圈可点。但我特别讨厌“被设计”,知道情节在哪里等着准备搓揉我的情绪,我偏不就范。而且我喜欢“复杂性”,刘峰的真善良某种程度上挑战了我人性的恶之花。萧穗子的旁白最让我跳戏。仿佛一个去美国读了书、知道现代心理学的人,在你观影时非要出来强行弹幕,告诉你什么是“自我、本我、超我”“弗洛伊德和心理分析”“自我认同”……于是你也想弹幕:反对阐释!留白……
打开《芳华》小说扉页,有一行英文you touched me,直白点说就是“你摸了我”。看完小说,终于明白观看电影时那股子违和感究竟是从哪里来的了。冯小刚的“芳华”和严歌苓的“触摸”;冯小刚的温和厚道和严歌苓的冷眼刻薄;冯小刚的怀旧美学和严歌苓的深度批判;冯小刚的通俗趣味和严歌苓的文人视角;冯小刚的私心和严歌苓的私心,在电影文本中发生了一定的冲突。那段岁月,对冯小刚来说,也许是铮铮硬骨绽花开;对严歌苓来说,怕是滴滴鲜血染红它。冯小刚的故事最终还是落到善与美,玫瑰色的底蕴。然而,即使他用了“阳光打在水面上”的镜头美学,严歌苓原版故事中霸凌、告密、卑劣、黑暗的底色还是透了出来。这种冲突和割裂集中体现在使刘峰的命运急转直下的那次“触摸”事件,那个夜晚,到底发生了什么?
电影中是这样带节奏的:
首先,刘峰虽然对谁都好,但对林丁丁特别好,她不知道吗?至于在事后表现得那么震惊吗?
其次,那晚刘峰本来是去找萧穗子的,林丁丁和他去看沙发纯属偶然。林丁丁给他听了邓丽君的靡靡之音,他压抑的情愫被引爆,是你林丁丁“撩”出来的。
接下来,刘峰诉说了压抑已久的情感,情不自禁地抱了小林一下,这拥抱并不轻薄,只是被人撞见了,小林才开始表现得惊慌失措,这是为她构陷刘峰埋下了伏笔。
最后,林丁丁告诉调查的人,刘峰摸了她的内衣纽襻。刘峰愤怒了:我没你们想的那么猥琐。而这个没那么猥琐的人从此命运急转直下了。
结论是:刘峰是个平凡善良的好人,他不过是动机纯洁地告白了一次而已,命运就将他推向了深渊。
再来看看小说中,原版的“触摸”故事是如何呈现的:
首先,刘峰对谁都好,连萧穗子都一度怀疑他喜欢自己,刘峰喜欢林丁丁,但他隐藏得特别深。
其次,那晚刘峰是去找林丁丁的,找萧穗子只是他的借口,在关门闭户的舞美空间里,一切都是他的预谋。接下来,刘峰把林丁丁扑在怀里,对她告白,无视她越来越猛烈的挣扎和哭泣。
最后,林丁丁哭着跑走被人看到,在被审问之前,她没有提到触摸,就连摸到内衣纽襻这一最恶劣的细节也来自刘峰本人的回忆。
结论是:刘峰的确猥亵了林丁丁。林丁丁不是被刘峰触摸她的念头,而是被刘峰爱她的念头“强暴”了。
从小说到电影,这种嬗变的过程,正是冯小刚对文本的通俗化改造。严歌苓的小说文本明显不符合多数人的预期,而冯小刚本人最大的优点就是他很容易捕捉到多数人要的是什么。
严歌苓坐实了刘峰的猥亵,这就构建了一个故事陷阱:如果刘峰真的性侵了,放到任何一个年代,他不都应该承担后果吗?刘峰的命运真的应该归咎于年代的残忍吗?那么我们对他本人的怜悯如何落地?
严歌苓坐实了刘峰的猥亵,并提供了一个批判视角:瞧,人性藏污纳垢。那个推崇活雷锋的年代,并没有真正的圣人。人,就是人,如果他想成圣,那么就把自我好好收起,只留那个超我示人便好。因为他表现出来的人的情感,让所有人“恶心”。因为他们由于人性的局限,在心的黑暗潜流里,从来没有相信完美人格的刘峰是真的。他们批判他时,痛心的潜台词是:你就不能争气到底,树立一个“人是可以纯洁高尚”的证明,永远让我们自惭形秽?
即使坐实了刘峰的罪,严歌苓依然认可刘峰的善良。“只有不被善待的人,才最容易识别善良。”还好她没有连“善良”都给解构批判掉了,只是把“善良”从神拉回到了人的位置上。刘峰,这个老好人的善良在别的年代不会被拿来大做文章,他的非凡之处不会被无视。如果刘峰的善良需要回报,他的善良依旧是无损的。如果他的善良掺杂了人性的大荤,他的善良依旧是无损的。
对有些人来说,其实这文本是有点拧巴了。
电影中,通过冯小刚对老好人刘峰“触摸”事件的一点点细节篡改,被害者林丁丁和时代成了施害者。除了社会学者和女权分子,大多数人的故事通顺了。刘峰的善良以没有猥亵为基础,一点都不拧巴。
冯小刚是个很柔软、很喜欢“人味”的导演。《集结号》的结局,如果受了委屈的英雄最后没有得到正名,可能更像一部“一流”的作品,一部“能拿大奖”的作品。可是冯小刚说,他没有这个选项,因为观众看了会不舒服。他也不是为了取悦观众,他本来就是这样的人。结局中英雄终于得到正名,他更“舒服”。所以他其实是很适合做个高票房导演,因为他的嗨点和社会基本的价值观以及大多数人的审美和叙事期待是合拍的。
所以我们似乎可以理解,为什么冯小刚不愿坐实刘峰的耍流氓行为,甚至不肯让英雄的形象更平庸一些。
所以冯小刚的电影也不能拍到刘峰的结局:得癌症死去。对“英雄”命运的一点点照拂能让他自己心里过得去,也不会让观众心里太堵。
《芳华》中的“触摸”事件从小说到文本的嬗变,是大众的趣味压倒了文人的旨趣。不被质疑的善良与不被剥夺的救赎,仍然是我们大多数人的基本诉求。这一大众的趣味在严歌苓的文本中得不到彰显,甚至被压制被嘲弄。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到此间,我也不会再批判萧穗子的旁白,这是严歌苓本人意志的最大保留。你有你的水光潋滟,我有我的深水炸弹。我们共同制造出一个开放的文本,留给受众不一样的阐释空间。如何评说,全看观者的本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