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景婧 1987年3月生于广西宁明县。现居南宁。广西理论家协会会员,第七届全国中青年文艺评论家高级研修班学员,鲁迅文学院第四届西南六省青年作家培训班学员。多篇散文、书评、影评发表在《文艺报》《芳草》《广西文学》《广西文艺界》等报刊上。
微凉的空气在指尖跳跃,伴随着窗外孩子们雀跃的笑声震颤着雨后通体晶莹的绿叶。广西的初春,绿意已浓郁得漫山遍野,春雨又将莽莽群山滋润得云蒸雾绕,如同传说中巫师呼风唤雨的幻术,却也切合了我手中这本神奇的儿童小说《巫师的传人》。这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王勇英用魔幻的文字,为孩子们织就的一幅奇丽的壮锦。就让我们跟随少年鸟麻,以巫为翅,乘着飞翔的幻梦,一跃而进广西的民间主题。
少 年
少年名叫“鸟麻”,在此之前,他的另一个名字叫“舞风”。名字的取舍是一件值得探究的事情。“舞风”和他的都市背景一样,炫丽、虚无。当他突遇了养父母离婚、身世变故之后,大都市动荡的人际关系像一片雾霾笼罩着他的内心。于是,少年被迫离开了安定富足的“家”,来到了亲生父亲的山城鸟麻。
“鸟麻,一座山中小城,原始、古老、神秘。云雾在峡谷中凝聚,看上去像一片海。它们从峡谷漫不经心地游到街上,泊在木楼的高处或低处。”已经去世的亲生母亲给少年取名“鸟麻”,和山城同名。于群山之巅,如飞鸟般自由俯瞰世间。这个名字和民间土医爷爷“老草各头”、搜妖人“树巫”“树鸡”一样,是从广西少数民族的语言音译而来,无论从字面还是意义来看,它的巫气、野性,它和大自然的密切关系,都跟原始苍茫的山城、古老神秘的少数民族融为一体。少年注定和他的新名字一起,经历一场场神奇的冒险。
《巫师的传人1》是冒险的开启。鸟麻来到山城的第一天,就被三个不速之客盯上了,后来才知道,他们来自夜盖寨,是奶奶的族人,因为月巫师的旨意来寻找传人。鸟麻无可奈何地来到夜盖寨参加巫师仪式,并认识了同是巫师传人之一的女孩“季风”。巫师仪式包括考验传人的洗尘、落杖,由巫杖选出巫师的真正传人之后,再由长老们带着传人到月巫师的古墓参拜。在惊心动魄的巫师仪式中,广西少数民族的巫术秘仪像一朵幽蓝色的花,在云雾缭绕中层层绽开神秘的花瓣,第一次向世人展示了她的神奇和瑰丽。
“三个穿着盛装的长者,在前方出现,白须飘拂,一个拿着长古琴,一个手拿短古琴,一个手执巫杖,边弹边唱。……琴声只是单纯地重复三个音调,歌声也是重复三句,妙如天籁。在这魔音中,淋在身上的云雾有了清脆的水声,这时候的云雾才是从天上流来的仙泉,把我们的头发、衣裳全部浇透,我们浸在水中,轻轻划动手臂就能浮飞起来。”洗尘仪式中的古琴,明显来源于广西黑衣壮的天琴。据清光绪九年(1883年)修撰的《宁明州志》记载:“女巫,俗名魓婆……以交鬼神为名,以‘匏为乐器,状如胡琴,其名曰‘鼎……凡患病之众,延其作法,则手弹其所谓‘鼎者而口唱其鄙俚之词。” 这里的“鼎”,也就是天琴,琴身常雕刻着龙头、凤头、鱼形、帅印、太阳、弯月等图案,造型古朴,线条粗犷,有驱邪镇妖、光明吉祥的寓意。而在实际的民间祈福驱邪活动中,男巫的数量也不少。随后,也和长老指引鸟麻观看的古墓壁画,用简洁的造型把原始部落的战争、祭祀、庆祝活动画下来,与广西崇左的花山壁画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时,正式接任巫师传人的鸟麻,却因为自己的好奇和怀疑,碰碎了古墓中的幽灵王封妖符,于是,他背负着愧疚与责任,一个人踏上了茫茫寻妖路。如果说身世突变是少年被命运的巨手扔进世界的第一步,那么此刻的出走,则是心灵成长所必须经历的孤独磨砺。
《巫师的传人2》是巫术的传承。在第一部里,鸟麻在寻找幽灵王的途中遇见了搜妖人树巫和树鸡;在对付九头恶灵的战斗中,改邪归正的幽灵王和大家一起并肩作战。鸟麻不仅收获了责任和友谊,更学会了用自己的眼睛分辨善恶。在第二部《花语风声》里,鸟麻和树鸡、幽灵王的故事还将继续,只是故事的重点,已由自身的成长转向了救助弱者的勇气和担当。故事由鸟麻在阳城的同学升月莫名患病开始。鸟麻为了给升月治病,辗转阴湖、墓湖等阴森神秘的禁地,遭遇狼妖、读骨人和花巫,带着升月到不老村又遇到药灵。在这个过程中,月巫师、阳王和幽灵王的故事真相,读骨人和狼妖的神奇际遇,阴湖、墓湖背后的巨大谜团,升月的真实身份都将一一揭晓;花巫、幽灵王和月巫师为了鸟麻牺牲自己,鸟麻在得知真相的同时得以继承真正的巫术——只有具备伟大的牺牲精神,才能拥有最强大的巫术。
最神奇的是,在故事的最后,树鸡用云淡风轻的语气告诉鸟麻,这一切,都只是梦,是月巫师为了传承巫术,特意制造的一个幻境。幻境中那些真实的细节、神秘的真相、巨大的牺牲、难忍的悲痛,都不是现实中存在的事物。作者的敘事如同环环相扣的迷宫,在不动声色中将人带入亦真亦幻的秘境,不禁令人想到《红楼梦》的那句偈语:“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巫师的传人3》尚未上市,但从作者王勇英的自序《解开封在树纹里的记忆》里可以看出,作者把第一、二部中的神秘人物——鸟麻养父的新婚妻子苏莲娜,作为第三部的主角,“借树叶的脉络骨架与树纹的生命足迹来一个尝试与探索,把苏莲娜家族遭受一个巫咒的秘结安置在树纹中,把一个关于古国羽衣的传说封存在树纹中,由少年巫师鸟麻破开树纹里的咒阵,解开一个个谜”。我猜想,经过了第一部的心灵独立,第二部的巫术传承,第三部才是鸟麻走回巫术源头、真正体悟巫师意义的根源之作。这也是非常让人期待的。
飞 翔
一部儿童小说,如果光靠引人入胜的情节,是无法成为经典的纯文学作品的。它必须有一些独特的、闪闪发光的东西,才能让孩子们在获得阅读快感之后,有所思考,有所沉淀,有所飞扬。《巫师的传人》是一个关于飞翔的梦。从梦境起飞,在现实降落。梦里,有重重山峦、滚滚云海,有萧萧竹林、灯火人家。少年鸟麻以巫为翅,飞越了成长的欢欣与苦痛,也带领我们这些被尘世枷锁紧紧锁住的成年人,再次重温儿时的飞翔之梦。
小说中关于飞翔的描写有多处,而且每一处都飘逸如云、精致如玉、光彩夺目。有的飞翔是精灵般的乳白色:“云雾像绸子般柔软的雾纱从天上落下来,盖在我们身上。转瞬之间,雾纱又在光的指挥下变成瀑布,从天流落,我们沐浴在天的晨光之水中。那份微凉让我神清气爽,身上穿的白色麻布衣裳像是身上生长出来的翅膀,飘散拂动起来。我,仿佛正在飞翔。”有的飞翔是翠竹般的青玉色:“我像大鸟一样展开翅膀凌空飞翔。……很突然的,便轻盈地降落在竹林顶端。……我纹丝不动,如鸟一样牢牢站着,任竹子承载着,起起落落。竹子真是有着超然能量的植物,柔软而又有着强大的韧性,弯而不折,低落到一定程度便能重新直立,这弯曲与展伸的重复就是一种持续飞翔的姿态,能驾驭竹子的人也就如同有了飞翔的能力。”还有的飞翔,是死亡的血红色——
宝哟(注:孩子)
阿努瓦
听哟
碟母(注:母亲)的歌哇
骨头的血开出花朵
灵魂像蓝色的烟雾
那么美丽
宝哟
阿努瓦
听哟
碟母的歌哇
风会来骗你
花朵也想把你迷惑
宝哟
阿努瓦
跟着白鸟飞哟
回来哟怀里哟
喝一口甘甜的乳汁
都是你的碟母哇
……
这是得知幽灵王逃跑后,夜盖寨的老阿妈们为了安抚恐惧的族人,带领女人们一起唱起的古歌谣。夜盖寨的古歌,既是战歌又是招魂歌,对死亡不畏不避,充满了凄绝瑰丽的意象:“骨头的血开出花朵,灵魂像蓝色的烟雾”“跟着白鸟飞哟,回来哟怀里哟”,此时,剔透的血红、迷蒙的幽蓝和苍茫的雪白揉成一股极具穿透力的光束,仿佛要踏着古老的音符,将千万年前母亲们的悲伤透过文字直击每一个人的心灵。这是死亡的飞翔,一扫现代文明中关于死亡的颓废幻想,充满了人类昂扬向上、生生不息的欲望,它和之前那些轻灵自由的飞翔一起,生死之间构成了生命力的荒蛮之美。
这些飞翔的文字,是王勇英带给我们的最宝贵的财富。它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们:在精神的源头,人类飞翔的渴望是多么强烈,像云,像鸟,甚至像魂魄。而这飞翔之梦,又有多少人能精雕细琢,并将原始人类充满野性的荒蛮之美赋予它呢?王勇英在《巫师的传人》里做到了,她把生机勃勃的飞翔写进了文字,送给了她深爱的孩子们,也把生命、自由和爱送给了每一个向上的灵魂。
民间主题
关于民间主题,有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比如:它们是否只是故事?如果只是故事,为什么千百年来口口相传从未断裂?它们是否只是逢年过节的点缀、旅游景点的噱头?如果不是附属,为什么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忽隐忽现?我们年轻一代要传承的究竟是什么?
这一宏大的主题,很多先哲都曾进行过深入的追问。尼采在《悲剧的诞生》里探讨了古希腊日神造型艺术与酒神民间精神的斗争与融合,对二者的反顾激发出德国精神的再生;鲁迅在晚年小说集《故事新编》里对民间故事的新创,不仅仅是调侃讽刺,更是对自由精神的躬行。王勇英则从2009年开始,以小说的形式对民间主题进行了不同角度的探索。比如:《弄泥的童年风景》系列小说以故乡“大车”为背景,融合广西博白客家文化,用歌谣一般美妙的客家方言,为自己的童年生活构筑了一个完整的精神原乡;《青碟》是对童年故乡的民间匠人的怀念,对已消散在现实乡村的匠人精神的祭奠;《巫师的传人》则以广西融水、三江、龙胜、巴马等少数民族山乡为写作背景,结合少数民族民间文化元素进行创作,将重点放在有着现代都市生活背景的少年,是如何在貌似相隔十万八千里的民间“巫师”生活中,重新找回内心生长力量的过程。
从民间主题的出发、怀念,再到重返传承,王勇英的思考轨迹在将近十年的小说创作中画了一个圆。在这个圆里,唯一不变的,是她对“美”的追求。这种美,不仅是广西民族建筑、民族服饰的绚丽独特之美,不仅是山乡精神的淳朴之美,更是一种生命力的荒蛮之美。這种荒蛮之美代表远古的野性、万物的平等和异质生命之间的沟通。
现代文明以人类为尊,其他生命皆以人类为中心,凡是不符合人类价值观的事物,都被污蔑为“异类”。在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而过的今天,现代文明更以一种自以为是的独裁姿态,横扫一切“异族”,把建立在工业革命和商业社会基础之上的价值观硬生生地架在每一个民族头上,以至于很多民族趋于同化。民族精神在民族语言、民间习俗的流失之中已被架空;现代文明对生命力的弱化和摧残也愈演愈烈。在《巫师的传人1》中,刚刚接触到“巫术”的鸟麻,第一反应就是“陈旧落后的迷信观念”,甚至想用“科学”去“教育”夜盖寨人。这种不顾一切的“自信”恰好是现代文明狂妄盲目的表现。其实,民间文化都有其深厚的精神渊源,广西民间巫术传承几千年,除了原始社会医疗条件有限之外,巫术里所包含的民间草药偏方、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对自然万物的理解信仰等,哪一样不是劳动人民积累了几千年的精神成果?
生命之间,是有感应的。哪怕是一些异质的生命。而“巫”,只不过是连接异质生命之间的一条通道。对异质文化的理解和尊重,说到底,就是对万物平等、生命可贵的信仰。在《巫师的传人2》里,一直不被世人理解的幽灵王为了拯救鸟麻,在形神俱灭之前对他说了一番感人肺腑的话:
“我熟知的万木是以你为亲,你也应以一颗植物之心融归自然,善待它们。请以你的巫术,安抚幽灵谷中花草树木、飞鸟走兽之灵魂,让该安归泥土的重新生长,让该轮回的由白鸟牵引它们归去。日后遇到流落无所的幽灵,请善待、安抚,引其升往安然的归宿,不至于牵绕人世,迷茫无助,化怨气宿留人间。”
作者王勇英也在《自序:写在花语风声时》里,讲述了母亲和早夭的哥哥阿东之间神秘的感应,以血浓于水的深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还原了“巫”的真实面貌:“在我出生、成长的乡间,民间文化浓郁,有不少巫师。巫师是乡村人在日常生活中密切联系的人,这些巫师也是普通农人,耕种劳作。巫师‘做巫相当于医生治病,以‘巫的形式为人们除去心中不安、恐惧的阴影,得到安宁与平静。”
永远以一腔热情为孩子们写作的王勇英,希望孩子们从文字中得到的,不仅是美和熏陶,更是善良和力量的传承。在王勇英的笔下,在广西的奇山秀水中,在神秘瑰丽的民间主题里,愿我们都能做一个飞翔的大梦,梦醒之后,仍是少年!
责任编辑 冯艳冰
特邀编辑 陆辉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