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我国正处于新的社会经济转型期,不可避免的增加了社会的矛盾和冲突,社会变革给信访工作带来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引起信访人群的增加。同时面临的新的信访问题也更加复杂,不易解决。因此,信访工作越来越被国家和地方政府所重视,虽然,我国的民主制度正在不断的健全中,但在现实信访工作中,依然存在着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下面我们就目前基层信访现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基层 信访 现状 存在原因 建议
作者简介:陈佩君,中共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委党校。
中图分类号:D6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6.177
信访工作能够很好的反映人们群众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也是维护群众基本权益的工作,对于国家和谐稳定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何更好的完善信访工作,更加及时的解决信访者诉求问题,已成为各地方政府的重点课题。
一、目前基层信訪的现状
(一)涉法涉诉案件突出
我国的司法体制和诉讼活动还存在一些弊端。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经济升级的提速,社会利益多元化、矛盾问题复杂化,但司法不独立、不公正现象依然存在。有些上访者在矛盾纠纷出现后因诉讼成本考量、对司法公信力不信任等因素考虑,不愿寻求司法途径解决,而是更愿意采取上访找领导反映问题的途径,所以产生上访现象。有些信访者在两审终审之后,不信司法仍愿选择信访方式。因此涉法涉诉类的信访件在中国法治进程中也是一种的必然现象。
(二)土地征迁引起的集体上访案件增多
近年来因土地征迁案件、建筑工程欠薪案件、商品房两证无法办理等集体信访件呈多发态势。一些地方政府在推进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因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的需要,过度追求大干快上的政绩观,面对土地征迁和房地产建设过程中复杂的利益诉求,没有及时妥善的处理好,导致这类庞大的群体集体访案件呈多发趋势,必须予以重视。
(三)信访人员成分呈复杂化趋势
集体访类型信访件的上访人群呈复杂化和多元化。出现集体来访者中有与信访案件没有直接关系的人员也牵涉其中。如工厂倒闭或房地产建筑项目转承包欠薪事件的信访,常常出现厂方或工地负责人统计出来欠薪人数和金额与群访者说的不同,这种案件各执一词,解决起来千头万绪,难以圆满满足各方利益诉求。
因此有必要加强在全社会各行各业法治意识的提升教育,在工作制度上建章立制,工作进行中及时“留痕”存档,防范于未然。
(四)维稳压力导致信访案件进一步向上集中
有些信访者仍有“唯官心理”不相信基层官员。专挑大型活动等敏感时间点盲目的越级上访,跑省城、进首都,以期引起高层领导的注意从而促成案件的解决。而一些地方和部门在稳控的过程中方法不利,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矛盾纠纷,在一定程度上又激化了社会矛盾,使得群众对基层组织失去信任,信访案件进一步向上集中。
二、基层信访存在问题的原因
信访工作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执法能力、法律意识淡薄,工作机制不健全等原因,都会使群众无法正确的解决实际问题。
(一)执法人员能力不强
个别执法办案人员存在道德性原则性不强。在案件处理中办关系案、人情案等,或在开展案件调查的各个环节中,存在执法过失或过错等导致案件有瑕疵,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从而走上信访投诉的道路。
(二)基层法律普及率不高
基层群众的法律普及率不高。这类信访人主要集中在基层,以中老年人为主,普遍存在法治观念淡薄,喜欢通过找政府反映问题来解决诉求。有些信访案件甚至还没有进入法律诉讼程序,或者已经接到了有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口头、或法律文书的告之形式后,当事人仍不愿意使用法律赋予的权利来保护利益诉求,而非要采取上访的方式寻求解决诉求。导致很多原本可以通过法律解决的问题,非要上访,能够正常信访的问题,一定要越级上访,很多可以及时解决的问题,无法及时解决,从而使信访工作的难度加大。
(三)社会管理法治化机制不完善
我国机构设置庞杂职能交叉重叠的机制还未有效改善。如青蛙归哪儿管?在河里归水利管到岸上归林业局管,这种大家都有管但又管不好的,因机制问题造成诉求不知找到哪个部门反映,而只好通过信访来解决的现象依然存在。还有一些已结案但又要长期来缠访的信访户,抓住地方政府“零上访”维稳压力,专门选择在敏感维稳时间点要挟政府满足其各种不正当利益的需求。这是“老赖型”信访户结案后仍要长期缠访的一个很大因素。
(四)个别基层政府部门科学决策能力不强
有些地方基层领导缺乏科学决策意识。在制定政策时,存在会议随意化,决策往往通过各式各样的会议作出。在调研环节存在不够深入,样本不够广泛,导致一些政策严重的脱离了实际情况。有的没有开展社会风险评估,致使政策出台时不能有效解决问题甚至是激化某些社会矛盾,给群众带来了诸多不便,是造成了信访人员增多的一个因素。
三、改善基层信访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一)建立健全信访工作机制
要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调整并完善各部门之间的调解功能,切实落实初访责任。建立健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落实、责任追究、和信访处置奖励制度。完善全国信访报警互联网系统和有关信访机关(部门)访情互通的机制。对同一信访人,同一信访事项已经终结,特别是多次、跨级上访的案件及时预警不再接访。要建立与机关效能机制联动机制,增强信访督查督办工作绩效。要建立党政部门专项督查工作机制,对信访工作绩效不佳的单位进行督查通报,有利于提高一次性办结率。
(二)进一步加强政法队伍建设
要建立健全政法执法人员教、学、练、战一体化教育培训机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及时补充知识弱项,从加强能力建设上保障执法素质。
要强化监督,加强日常对政法机关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监督管理,形成有效地监督制约机制,确保政法队伍的纯洁性。新媒体时代,要增强适应新媒体监督下执法办案的意识和能力,建设好良好公共关系。
(三)加大基层法律普及宣传力度
信访工作的目的在于从法律层面尽可能地解决弱势群体的困难。但很多信访件源自于弱势群体法律意识的淡薄,基层普法不应简单地停留在获取法律知识的层面,而是要根据上访对象对法律的真正需求,给与法律援助。普法宣传工作和信访工作是一种“相辅相成、共同推进”的关系,在信访工作中可以普法,同时针对性的普法也有助于及时帮助解决上访诉求,因此在信访工作中加强法制宣传意义重大。
(四)提高信访工作者的素质
信访工作者应该具备良好的工作素质。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熟悉法律法规。要了解部门分工,不同问题应去哪解决,明确怎么解决。
同时,应该在信访工作者上岗之前,提供业务培训,在确定信访工作者具备工作能力后再启用,从根本上提高第一时间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
(五)加强案件评查和责任追究力度
政法机关应定期开展案件评查。重点评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在社会上有重大影响的涉法涉诉案件,对因办案人员故意或过失造成涉法涉诉的行为,应根据情况及时进行纪律处分或法律惩处,以维护办案机关队伍的纯洁和廉洁高效。
(六)加强社会主义保障体系建设
政府应从实际出发增加财政对社会救助的投入。有针对性的加强社会主义保障体系建设,完善社会救济机制,积极引导非营利性的民间力量参与到社会救助工作中,增加各种社会救助专项基金的设置,对符合条件的信访人尽可能的进行社会救助。让群众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人民生活有了保障,自然就减少了信访。
(七)引入心理干预机制
我国正处于社会变革经济转型期,城乡差别、区域差别、地域差别更加突出,社会关系复杂,就业压力相对加大,就业方式不断变化,必然面臨诸多矛盾、冲突、利益等各种关系,继而出现紧张、困惑、恐惧、焦虑等情绪。因此引入心理干预机制,组织或吸收有专业知识的心理咨询人员正式加入信访工作队伍参与接访,对在心理上起到预防、疏导、缓和、化解矛盾的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结语
总之,基层信访工作的好坏,直接反映了政府执政能力的高低,只有在实际工作中,真正的有效解决群众问题,才能提高政府的公信力,让群众更加信任政府。
虽然,目前我国各地区基层信访工作存在很多不足,但相信在不断的工作制度改进中,能够得到不断的完善,使信访工作做得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刘春霞.信访的现状、原因及出路之浅见.法制园地.2010(10).
[2]李百顺.新时期我国信访的特点、成因及对策研究.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12).
[3]贾宾.新时期涉法涉诉信访的原因及对策研究.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6).
[4]全华相.基层信访问题与对策思考.商情.2012(5).
[5]黄燕玲、黎家丰、陈小桃、王俊岭.我国基层信访工作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海南儋州市为例.法制与社会.2012,2(上).
[6]孟克那顺、王浩然.新时期破解信访难题的对策.中国检察官.2014(5).
[7]戴秋美.浅谈当前基层信访工作.神州.2012(8).
[8]张亚光.当前信访工作绩效考评制度的不足及改进设想.人民信访.2016(4).
[9]王晓璐.浅析社会转型期信访人心理康复及将心理干预引入信访工作.管理观察.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