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俊 钟秉枢 郝晓岑 张建会 张治华 徐刚 代坤 韩勇
摘 要:采用文献计量法,运用CiteSpace Ⅴ软件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核心期刊发表的648篇关于我国体育发展短板研究的论文进行可视化分析,探讨我国体育发展短板研究的时空分布特点、热点和历史演化。研究表明,我国体育发展短板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达到顶峰,虽然之后有所下降,但依然保持在高位。高等院校是关注并研究体育发展问题和短板的主要科研力量。体育发展短板的研究主要在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等领域展开,经历了起步探索、快速发展和深化拓展等阶段后,研究从宏观角度转向微观层面,并逐渐认识到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彼此关联,这意味着补齐体育发展短板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领域,需要多措并举、协同发展。
关键词:体育发展短板;知识图谱;研究热点;演进路径;中国;时空分布;问题分析;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学校体育
中图分类号:G 80-051 学科代码:040301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By using the method of bibliometrics, using CiteSpace V software, 648 papers published in the core periodicals of China journal full text database are visualized and analyzed, and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focus points and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the short board research on sports development in China are discussed.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research of sports development short board in China began in the early 1990s and reached the peak after the Beijing Olympic Games in 2008. Although in decline, it remains at a high leve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the main research force concerned about sports development and short board. The research of sports development short board is mainly from the fields of competitive sports, mass sports and school sports. After the stage of starting and exploring, rapid development and deepening and expanding, the research changes from the macroscopic angle to the micro level, and gradually recogni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mass sports and school sports. Correlation means that it is a systematic project to make up for the short run of sports development. It involves multiple fields, and needs multiple measures to coordinate development.
Keywords:sports development short board;knowledge map;research hot spot;evolution path;China; space-time distribution; problem analysis; athletic sports; mass sports; school sports
党的十九大确定了我国建设体育强国的宏伟目标,但是,我国体育领域尚有不足之处[1],体育改革势必是一个不断补齐短板、提亮成色的过程。而要补齐短板,首要前提是找准制约体育发展的短板是什么、在哪里,只有这样才能明确发展方向、强化改革根基。有大量研究者对此做了深入分析,笔者通过中国知网检索近30年在核心期刊刊发的关于我国体育发展短板研究的相关论文648篇,时间跨度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至今,涉及竞技体育[2]、群众体育[3]、学校体育[4]、体育产业[5]、体育文化[6]等各领域,这些研究成果为我国体育事业在不同时期的改革路径选择奠定了理论基础。
然而,人的认识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正如恩格斯所言,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会因时代不同而体现出不同的形式和内容[7]。在我国体育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人们对于制约体育发展短板的探索同样也是一个发展演化的过程,其形式和内容会随着体育发展本身及所处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断演进,表现出对中国体育发展认识的历史继承性;因此,考察这一认识的历史演化与现代发展趋势十分必要。一方面,我们需要回溯过去近30年体育发展短板研究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的特点;另一方面,在体育发展的短板中,人们关注的领域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和哪些因素被认为是影响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最为薄弱的环节。此外,对體育短板的认识过程是对短板系统诸要素之间关系的动态展开,因此,需关注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体育短板辩证认识的过程,这对于深入把握体育短板认识规律具有深远意义。鉴于此,本研究借助知识图谱软件(CiteSpace Ⅴ)对学术界近30年来我国体育发展短板研究文献进行量化分析,以期厘清我国体育发展短板研究的基本现状和演进脉络、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系统梳理并动态把握全面建设体育强国所面临的关键性短板,从而为明确短板、强化认识、凝聚共识,进而为补齐我国体育领域短板提供参考和理论支持。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计量法
1.1.1 数据来源
以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来源数据库进行检索。虽然本研究的主题是我国体育发展短板,但在查阅文献时发现直接使用“体育发展短板”或“体育短板”等词语进行检索难以得到与该主题相关的文献。在一定程度上,短板表现为事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8],彰显出鲜明的问题导向[9],因此,本研究将检索表达式设为:主题=“体育发展”并含“问题”并且主题=“中国”或“我国”(精确匹配),期刊来源类别为核心文献,检索时间范围确定为1987年至2016年(检索日期为2017年6月8日),共检索到符合条件的期刊论文648篇(总计664篇,筛除了16篇无关文献)。检索得知最早在核心期刊刊发的关于我国体育发展短板的研究论文始于1992年,因此,本文检索的实际年份是1992—2016年。这些文献分别以“Refworks”格式及“Endnote”格式导出,前者进行文献可视化分析,后者进行文件储存及其他数据分析。
1.1.2 知识图谱分析
本研究采用基于Java平台的知识图谱软件CiteSpace Ⅴ(版本号为CiteSpace 5.0.R7.32-bit),将论文数据绘制为图像,直观地呈现出科学研究的前沿热点及演进过程。
2 我国体育发展短板研究的时空分布特点
2.1 时间分布
文献数量的历时性分布能够较好地反映一项研究主题的动态发展过程[10]。结合核心期刊文献数量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可知:1)从1992—2000年,核心期刊刊发的关于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研究数量较少,该类主题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这也说明该时期关于我国体育发展短板的研究還处于起步阶段;2)进入21世纪后,针对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中存在问题和短板研究的数量表现出快速增长势头,这一势头至2009年达到顶峰,表明21世纪初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以及北京奥运会成功申办的社会背景下,中国体育事业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因而,很多研究者在这一时期深入探讨了进入21世纪的中国体育的改革之路[11];3)从2010—2016年,对我国体育发展短板的探讨热度虽然有所回落,但依然保持在高位(该主题每年核心期刊发文量均在40篇以上),这与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以及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分不开的,在这一时期深入剖析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及谋划体育事业改革发展,依然是广大体育工作者探讨的重要议题[12];4)“十三五”时期我国体育事业改革发展到了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13],改革是未来中国体育发展的主旋律[14],特别是面对备战2020年东京奥运会及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严峻形势,“恶补短板”工作将势在必行[15],因此,可以预计“十三五”时期对体育发展的短板、短板形成原因,以及如何补齐短板的系列问题的研究文献数量会有所上升,并将成为中国体育事业实现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理论参考。
2.2 空间分布
知识图谱软件能够以作者、研究团队和研究机构等内容来展现研究主题的空间分布状态[16]。统计显示,1992—2016年共有1 005名研究者对我国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进行了研究,他们及其所在机构之间以多种形式进行合作。李杰等[17]指出,在1篇论文中同时出现不同的作者和机构,就被认为存在合作关系,其中作者之间的合作被认为是微观层次,机构之间的合作被认为是中观层次,而国家(地区)之间的合作被认为是宏观层次。考虑到我国体育发展问题和短板的研究者主要集中在我国大陆地区,所以本文将分别从微观和中观层面探讨研究我国体育发展短板的作者和机构之间的合作网络。
从表1可见,作为第一作者在该主题发表3篇以上论文的作者共有18位,其中有14位来自高等院校,占比77.8%,分属14个不同的研究机构,反映出高等院校是关注并研究体育发展问题和短板的主要部门。在这14位作者中,有8位来自普通院校,6位来自专业体育院校,虽然有研究指出普通院校和专业体育院校在体育学科研究领域中有各自的侧重点[10];但由于我国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布在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学校体育、体育文化、体育产业等众多方面,这些领域分别契合了普通院校和专业体育院校各自的主要关注点,从而能够成为研究者共同探讨的一个主要论题。当然,体育管理部门的研究人员对我国体育发展同样也做出了诸多分析,他们的研究成果在推进我国体育发展中同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从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来看,广泛交流与讨论的整体学术氛围并没有形成,特别是建立在其中较为固定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合作群体没有出现。笔者通过对该主题的作者合作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如图2所示),除张兵、沈克印和周学荣结成的3人合作团队之外,其他结成团队的是以2人合作为主(如杨桦和任海、吴贻刚和辜德宏、孙庆祝和付玉坤、熊晓正和郑国华、何志林和董众鸣、康元宁和蔡兴林、高鹏飞和白光斌、黄聚云和舒盛芳、黄滨和刘彬、李会增和高爱民等),但这种小规模的合作团队数量较少,且超过4人以上的更为大型的合作群体并没有形成,大部分研究者为单独完成研究。
从发文机构来看,统计显示,以第一作者身份发文超过10篇的研究机构共有12家(见表2)。在这12家研究机构中,除国家体育总局之外,有7家机构来自专业体育院校,有4家研究机构来自普通院校,其中发文量排名前2位的分别是北京体育大学(32篇)和上海体育学院(25篇),从研究机构的角度来看,这说明专业体育院校的研究队伍相对雄厚。此外,笔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各个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网络(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部分研究机构之间形成了初步合作关系,其中北京体育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和上海体育学院在合作中的影响力相对较大。从这3家研究机构在合作网络中的中心性数值来看,北京体育大学的中心性为0.12,江西师范大学为0.11,上海体育学院为0.06。出于中心性测度的节点在网络中的重要性,拥有高的中介中心性的节点,通常是连接2个不同领域的关键枢纽[17]90,这说明以上3家研究机构在对我国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和短板研究中具有相对重要的位置。但是,从中心性数值来看,这些值并不是很大,这说明,我国各机构(及其中的研究者)之间关于我国体育发展短板的研究还没有形成较为固定的,且具有一定规模的合作关系(如图3所示,大部分研究机构还处于单独研究的状态)。由于不同机构之间的合作是促进资源优势互补和知识交流共享的主要途径,能够有效提高研究成果产出和影响力,因此,加快建立科研攻关工作机制,推进各机构和研究者之间深度交流与合作,对于积极探索并全力攻克我国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3 我国体育发展短板研究的热点
关键词或主题词往往凝聚了作者研究的中心内容,因而通过统计关键词或主题词在某研究领域呈现的频次,可以反映出这一研究领域的主要热点[17]180。基于此,本文运用知识图谱软件对648篇文献的关键词共现频率进行统计,其中“时区分割”选择1992—2016年,“单个时间分区的长度”值为2,“节点类型”选择“Keyword”,节点阈值设定为默认值,即频次最高的50个关键词,选择“寻径网络算法”和“对合并后的网络进行裁剪”。此外,为得到更好的分析效果,本文将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关键词进行合并,例如,将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体育、体育俱乐部和职业体育俱乐部等关键词进行合并,对关键词进行规范与统一,规范后的部分高频词及其中心性见表3,最后运行软件,将“词频临界值”设置为8,从而生成我国体育发展短板主要研究热点的可视化图谱(如图4所示)。由表3和图4可知:1)竞技体育、职业体育、举国体制和运动员是关键词出现频次第1位、第7位、第11位和第13位的高频词,这说明我国研究者高度关注我国竞技体育在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特别是通过对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即举国体制)[2]、全运会[18]、三级训练网[19]、项目发展战略[12]、职业体育运行[20]、运动员职业规划[21]、奥运争光计划实施[12]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来探求中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之路。2)群众体育、农村体育、社区体育是关键词出现频次第2位、第4位和第10位的高频词,这类关键词集中关注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短板,重点是从社区体育[22]和农村体育[23]2个维度探讨群众体育发展短板。3)学校体育、体育教育、青少年体育、高校体育的频次排在第3位、第14位、第17位和第18位,这类关键词主要关注的对象是青少年群体。一方面探讨学校体育的困境和改革出路,以及如何通过学校体育增强学生体质并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习惯,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4];另一方面分析我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面临的困境及发展路径[19]。4)民族体育、体育文化、体育产业和休闲体育的频次排在第5位、第8位、第19位和第20位。民族体育一直是体育研究者讨论的话题,尤其是伴随着西方近代体育的传入,民族体育发展日益萎缩,如何创新发展民族体育,传承民族体育文化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24]。当然,体育文化除了民族体育领域之外,还存在于西方体育项目(奥运会项目是其主要代表)在中国的繁荣发展中。有研究认为,当前体育精神冲突与文化缺失被认为是阻碍奥运项目,特别是传统优势项目发展的根本原因[25]。相对于民族体育和体育文化而言,休闲体育和体育产业的频次较低,这说明人们对体育产业发展短板的研究相对较少;但是,已有研究结论指出,尽管当前参与体育健身休闲活动成为更多人的选择,但体育服务业在体育产业中的占比较少,体育产业结构依然不平衡[26]。5)世界体育发展、体育强国、发展方式、发展战略分别排在第9位、第12位、第15位、第16位。中国自刘长春拉开参加奥运会的序幕以来,至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许海峰夺得我国历史上首枚金牌,再到成功申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并摘得北京奥运会金牌总数第1名,经历了从体育小国到体育大国的转变,并将继续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27],这已成为未来我国体育事业聚力发展的宏伟目标。然而,体育强国的建设是多维度的,从竞技体育角度来看,有研究者认为我国已进入世界体育强国行列[28],但从群众体育、学校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管理制度等方面来看,我国与世界体育强国发展相比,差距依然明显[29]。
从以上分析可知,研究者对我国体育发展短板的关注主要分布在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学校体育、民族体育、体育文化、体育产业及体育强国建设等多个领域,其中竞技体育规模、结构、效益不均衡,群众体育根基薄弱、城乡体育发展不平衡,青少年体育参与不足及后备人才培养困境被普遍认为是影响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最为薄弱的环节,其形成主要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竞技体育赶超发展和我国资源禀赋结构的不相称,以及近几十年我国经济、社会及国际体育发展所带来的挑战。这些主要短板之间不仅彼此关联、相互掣肘,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牵绊着民族体育和体育文化的涵养与传承、体育产业市场机制培育和创新,进而制约着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步伐。可见,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學校体育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也同时制约着我国体育事业不同领域公平和效率的均衡发展;因此,实现体育强国必须适时调整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式,在这些薄弱环节(特别是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等的主要薄弱领域)加大补短板工作力度,但同时也必须看到,实现我国体育事业均衡发展需要补齐多年历史欠账,这意味着在短期之内难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4 我国体育发展短板研究的历史演化和发展趋势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指出,任何认识都是历史演化的过程[7]。人们对于制约体育发展的短板探索也同样是一个发展演化的历史过程,因此,考察不同历史阶段体育发展短板的研究热点,可以动态地把握我国体育发展短板研究的演进历程。本文在以上关于1992—2016年体育发展问题和短板研究关键词共现分析的基础上,在“Layout”中选择“Timezone View”得到研究热点变化时区的可视化图谱(如图5所示),从中可以看到,近30年我国体育发展短板研究热点的演进脉络与发展趋势。
1)在1992—1999年,人们对我国体育发展短板的认识处于起步探索阶段,研究主要集中在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领域,这3个主题是20世纪末期人们关注的主要议题,而其中对竞技体育的讨论最先出现。由于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向苏联学习系统的训练方法、竞赛制度及管理体制[30],经过多年发展逐步取得了一系列国际大赛成绩,人们对竞技体育格外关注,探讨了运动队建设、运动项目布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及奥运战略实施中逐渐显现出的各种问题[31]。与此同时,对群众体育的讨论也逐渐增多,特别是在1995年我国首个《全民健身计划》颁布后,研究者对全民健身意识、健身设施等物质条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32],初步探讨了与发达国家相比,实现全民健身计划存在的不足[3]。而在学校体育领域,研究者主要关注学校课余训练开展及学校体育教学方面的问题及改革方向[33]。在以上3个主题相对独立的讨论之外,一些研究者开始反思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协调发展的问题[34],由于1995年颁布的《体育法》中指出竞技体育、社会体育(即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是我国体育的主要组成部分[35],而当时中国体育的竞技一元格局较为突出,应向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三元并行的方向转变。此外,随着20世纪末国家体育管理部门的机构改革、体制改革、依法治体等逐步被提上议程[36],在学术界逐渐掀起了步入21世纪的中国体育应如何发展的讨论浪潮,为21世纪我国体育转型道路探索拉开了序幕。
2)在2000—2008年,借助21世纪初我国体育体制改革及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的“东风”,我国体育发展短板研究的论文数量呈现快速增长势头。2000年国务院颁布的《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为我国体育改革指明了方向[37]。在这一背景下,研究者对中国体育存在问题的探讨逐步细化,在竞技体育领域,对问题的考察开始向职业体育、体育管理、举国体制、运动员培养等方面延伸,从体育俱乐部运作模式、产权关系、融资渠道,以及我国运动项目管理体制中的制约因素来分析中国职业体育发展存在的不足[38];从举国体制与市场经济的不相适应、奥运争光战略与全民健身战略的不协调发展,全运会与奥运会的项目布局和业余体校训练萎缩等方面提出体育管理体制机制上的瓶颈[39];从我国运动员的文化教育、个人发展及退役后的社会支持等方面关注运动员职业生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40],思考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存在的现实困境[41],厘清运动员培养走体教结合道路的制度性障碍。在群众体育领域,除了体育场地设施之外,研究者开始考察家庭体育、社区体育、农村体育、体育社团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家庭体育是群众体育发展的最小单元,而21世纪我国家庭体育发展依然受时间、场地和经济条件影响,这限制了家庭成员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42]。此外,农村体育和社区体育发展不足也是制约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主要瓶颈,需要在资金支持、文化培育、社会组织、人力资源供给等方面加大发展力度[43]。在学校体育领域,研究者逐渐重视学校体育指导思想、课程设置、体育教师素质、学生体质健康和高等体育教育中存在的具体问题[44],同时不断总结学校体育领域政策法规的缺失[45]。在民族传统体育和体育文化领域,研究者重点关注民族传统体育存在的发展危机,提出应转变对西方体育项目的简单模仿,进行自身文化价值重构和创新发展,由此才能走出一条崭新的发展道路[46]。
3)在2009—2016年,研究者对体育发展短板的认识进入深化拓展阶段,深入考察后奥运会时代中国体育的转型方向[47]、中国体育存在的不足[48],以及为建设体育强国而进行的全面深化改革措施[49]。在这一时期,研究者将对体育发展短板的考察放置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背景下,关注点聚焦于公共体育服务、体质健康、青少年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法规、资源配置和体育治理等关键领域,分析如何通过供给侧改革补齐这些领域中的短板,从而推进我国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社会体育领域,201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但在推进全民健身工作中,遇到了不少问题,例如,全民健身公共产品供给的区域差异、健身用地等[50],因而补齐政策法规体系、公共服务能力、消费体量和结构、基础设施条件、全民健身意識和经费筹集渠道等短板是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重要着力点[51];在竞技体育领域,研究者更加关注后奥运时代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方式的缺陷,例如,项目结构失衡、冬季项目落后、运动员全面发展不足等问题,提出处理好“拿什么样的金牌”以及“如何拿金牌”的问题是中国竞技体育健康发展的关键[12];在青少年体育领域,自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以来,我国青少年体育发展进入一个崭新阶段,但与2008年之前不同的是,人们开始将学校体育、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后备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统筹考虑,通过强化政府职能、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和后备人才培养等薄弱环节,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校体育发展、夯实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队伍[19];在体育产业方面,人们对体育产业发展困境的分析更加细化,提出产业结构不平衡(特别是体育服务业相较体育制造业而言占比较小),市场主体不成熟、有效需求与供给不足、专业经营管理人才缺乏、体育产业配套政策不健全等是制约体育产业发展的主要短板[26];在体育文化领域,由于多年来我国对体育文化工作重视不够[52],体育教育功能没有在体育文化传承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必须大力提升体育文化软实力,切实涵养体育文化的校园根基[53],深入挖掘冬季运动文化价值及冬季项目的文化内涵,扎实推进传统体育项目传承与国际传播[54]。
综上所述,众多研究者对我国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的考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演化,表现在:一方面对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分析逐渐从宏观领域转向微观层面,对问题的梳理也更加全面深入;另一方面人们逐渐从普遍联系的视角看待中国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彼此相连的。不仅如此,体育文化和体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困境也渗透在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之中,这意味着补齐体育发展短板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领域,需要多措并举、协同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理念,对于补齐中国体育发展短板有着深远意义,这在研究热点演进图谱(如图5所示)中有所体现,即在2000—2008年研究者热议的“体育管理”一词,到了2009—2016年期间逐渐被“体育治理”所替代,推进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抓手,体育治理对于我国全面深化体育事业改革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5 结束语
研究结果表明,关于我国体育发展短板的研究始于1992年,研究成果数量随着社会发展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申办而逐渐增加,并于2009年达到高峰,虽然之后有所下降,但依然保持在高位,这为“十三五”时期我国体育事业改革发展攻坚克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
从体育发展短板研究的发文作者和发文机构来看,高等院校是该领域的主要科研力量,它们对我国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由此产生了在该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研究者和研究机构。另一方面,从发文作者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网络来看,我国各机构及研究者在体育发展短板研究领域中还没有形成较为固定的,且具有一定规模的合作关系,这也说明加快建立科研攻关工作机制、推进各机构和研究者之间的深度交流与合作,对于我国体育改革中存在的重难点问题的解决意义深远。
从研究热点和演进路径来看,我国体育发展短板的研究主要在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等领域展开,在经历了起步探索、快速发展和深化拓展等阶段之后,每个领域的研究渐渐从宏观角度转向微观层面,考察的视角也更加全面,对问题的梳理也更加深入,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彼此相连的,民族体育、休闲体育、体育文化、体育产业及体育强国建设中存在的困境也渗透在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之中,这意味着补齐体育发展短板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领域,需要多措并举、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新华网.《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发布[EB/OL].[2017-10-29]. http://news.xinhuanet.com/sports/2016-05/05/c_128960270.htm.
[2] 李元伟,鲍明晓,任海,等.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 2003,39(8):1.
[3] 熊斗寅. 从国际大众体育发展趋势展望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发展前景[J].体育科学,1998,18(2):3.
[4] 王登峰.学校体育的困局与破局:在天津市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3,28(1):1.
[5] 杨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体育学刊,2012,19(4):30-38.
[6] 王智慧.体育强国战略背景下体育文化实力的维度解析与提升路径研究[J]. 体育与科学,2011,32(4):28.
[7] 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534.
[8] 刘国平.关键是补齐短板[EB/OL].[2017-10-29].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6-01/26/c_128670370.htm.
[9] 王玉宝.短板所在就是工作方向[EB/OL].[2017-10-29]. http://zj.people.com.cn/cpc/n2/2016/0427/c337202-28229658.html.
[10] 聂应军,吕万刚,郑湘平.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内、外体育文化研究现状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39(11):26.
[11] 熊晓正,郑国华.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模式的形成、演变与重构[J].体育科学,2007,27(10):3.
[12] 钟秉枢.奥运战略目标的实现与竞技体育发展模式的转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11):114.
[13] 苟仲文.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苟仲文2017年新年献词[EB/OL].[2017-10-29].http://www.sport.gov.cn/n316/n343/n1195/c783499/
content.html.
[14] 林德韧.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苟仲文:改革是未来中国体育发展的主旋律[EB/OL].[2017-10-29].http://sports.people.com.cn/n1/2017/03
08/c22155-29130845.html.
[15]中国奥委会.苟仲文: 2022冬奥会形势严峻必须“恶补短板”[EB/OL].[2017-10-29]. http://www.olympic.cn/e-magzine/1703/20
17/0327/145085.html.
[16] 阳艺武.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热点及演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5,39(2):73.
[17] 李杰,陈超美. CiteSpace: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6.
[18] 徐本力.我国全运会体制的利弊及走向的探析[J].体育学刊,2001(1):5.
[19] 郭建军.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培养优秀竞技后备人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4):1.
[20] 杨铁黎,张建华.职业体育市场运作模式的理论探讨:兼谈中国职业体育市场存在的问题[J].体育与科学,2000,21(3):6.
[21] 赵冰,武胜军,杨雨凡,等.我国优秀运动员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体系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2):87.
[22] 任海,王凯珍,王渡,等.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产生原因、现状及问题:对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探讨之二[J].体育与科学,1998,19(3):18.
[23] 張岚,刘志敏.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我国新农村体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4,37(10):39.
[24] 赵文,胡小明.发展民族体育的思考[J].体育与科学,2000,21(3):18.
[25] 陈林会.体育文化的培育与传承:我国传统优势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策略[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26(5):437.
[26] 钟秉枢.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提出与体育休闲健身产业的发展[J].体育科学,2015,35(11):19.
[27]田雨普.努力实现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迈进[J].体育科学,2009,29(3):3.
[28] 田麦久.“竞技体育强国”论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11):1441.
[29] 杨强.体育强国发展战略的思考:突破与不足:基于《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的解读[J].体育科学,2010,30(9):12.
[30] 毕世明.论50年代学习苏联体育经验[J].体育科学,1992,12(3):9.
[31] 钟秉枢,池建,姚万祥.我国城市居民竞技体育发展意识的调查[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1992,15(3):9.
[32] 李瑞年.试论全民健身[J].体育科学,1998, 18(5):21.
[33] 周登嵩,李永亮,毛振明.中国学校体育教学现状及2000年发展战略目标与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1997,17(1):17.
[34] 韩丹.论中国体育:一分为三[J].体育与科学,1999,20(2):41.
[35]国家体育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EB/OL].[ 2017-10-29]. http://www.sport.gov.cn/n16/n1092/n16819/312031.html.
[36]伍绍祖.正确对待机构改革再创中国体育新辉煌[J].体育科学,1998,18(4):1.
[37] 伍绍祖.谈《2010年中国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J].体育文史,1999(1):2.
[38] 钟秉枢,于立贤,董进霞,等.我国竞技体育职业化若干问题的研究:兼论深化我国运动项目管理体制改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2, 25(2):145.
[39] 杨桦.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存在的问题[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2, 28(1):1.
[40] 王进. 从过程理论观点探索我国运动员的退役(II):社会支持与退役教育的构想[J].体育科学, 2006, 26(8):17.
[41] 张瑞林, 黄晓明.新时期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8, 25(1):1.
[42] 周传志.武汉市家庭体育现状调查[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1):46.
[43] 马先英,杨磊,沙磊.农村体育:制约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瓶颈”[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 27(10):1310.
[44] 姚蕾.中国城市学校体育教育现状与思考[J].体育科学,2004,24(12):68.
[45] 白莉,曹士云,季克异,等.关于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处理的若干法律问题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7(5):25.
[46] 王崗.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中的问题:文化模仿[J].体育科学,2006,26(7):71.
[47] 谢琼桓.后奥运时代中国体育的价值取向和策略取向[J].东岳论丛,2009,30(12):44.
[48] 茅鹏. 体育强国“开门钥匙”何在:陈旧训练思路堵塞体育强国之门[J].体育与科学,2009, 30(6):1.
[49] 何强,冉婷.关于全面深化体育改革几个基本问题的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4,29(2):113.
[50] 刘国永.对“十三五”时期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 39(10):1.
[51] 李颖川. 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重在补短板[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6(6):96.
[52] 冯建中. 加强体育文化建设 迈向体育强国:在全国体育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 体育文化导刊, 2011(8):1.
[53] 黄卓,童艳,周美芳.美国体育文化软实力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6,33(6):647.
[54] 陈刚.“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推进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2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