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几年来贺铸词研究综述

2018-08-13 16:11陈文祺
文学教育 2018年8期
关键词:表现手法女性形象

内容摘要:贺铸是北宋词人,他的词作留下来的有286首,数量仅次于苏轼,位居北宋词人之亚。作为北宋词坛的重要作家,贺铸有着重要的地位和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归纳总结的方法,对自2000年至2017年间的100篇(部)左右研究贺铸词的文章(包括专著)进行综述,并通过归纳分析的方法,将研究成果分为贺铸词的人物形象、风格特征和表现手法三个方面。本文以贺铸词为基础,分析其关注度不足的原因,以强调贺铸词在文学史上的重要性。

关键词:贺铸词 女性形象 风格多样化 表现手法

贺铸是北宋词人,出身贵族的他,大半生都在羁旅漂泊、沉寂下僚。贺铸有286首词流传至今,从作品数量来看位居北宋词人之亚。作为北宋的一大名家,贺铸在词坛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梳理研究史可见,学界对贺铸词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若干进展。2000年至2017年,贺铸词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贺铸词人物形象研究

贺铸词中的人物形象十分丰富,尤其以女性形象的塑造最具特色,学界对此较为关注。赵晓辉(2003)提出:“贺铸词中不仅有符合传统体性特征的侑酒侍宴的歌儿舞女,还出现了更多富有新质特色的女性形象:有感发幽远、深得风骚之旨的凌波美人的形象,有情感深切的亡妻形象,还有反映社会问题的征人思妇与怨妇形象。”他对于贺铸笔下多重女性形象的原因进行研究,最终归于词人广泛的现实关怀与理想胸襟。祝云珠(2009)将贺词中女性形象的丰富性归因于词人的复杂个性,指出贺铸笔下不同的女性形象是由不同的表现手法展现的,由此归结出“工笔细描的艳冶佳人”“淡笔写意的白衣素女”“简笔白描的勤劳妇女”三类形象。齐晶(2011)的研究着眼于女性之苦,她强调:“贺铸从女性的视角层层递进地映射了男权社会下女性的艰难处境及封建意识对女性和人道的蔑视……他笔下的女性悲剧从个人到社会都承载着作者对那个时代女性命运的同情和反思。”这篇文章从女性的心理角度出发,探讨贺铸内心的失意以及他对女性悲剧的关怀,反映了宋代以来女性觉醒的艰难历程,是一个较为新颖的研究视角。此外,腾倩兰(2009)致力于发掘贺铸词与温庭筠词表现女性形象手法的异同。这些论文对贺词中多重女性形象进行横向的比较和纵向的挖掘,拓展了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二.贺铸词风格特征研究

学界对贺铸词的风格特征有较为全面而细致的归类分析。赵晓辉(2004)将贺铸词笔势态总结为四种型类,其归类不仅以其“多样风格”为依据,还融合了内容情意、创作势态、修辞体貌等多种因素。杜慧(2009)认为,“相当一部分词作是融豪放和婉约于一身的,呈现刚柔并济、相得益彰的特点。”而贺铸词正是如此。还有一部分论文结合贺铸词作品具体分析了其风格特征的表现,如张嘉宇《浅析贺铸婉丽风格在<青玉案>中的表现》等,将研究具体化。

学者们立足于贺铸所处的时代背景,探究贺铸风格多样化的成因。大多数学者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着手研究。毛嘉宾(2001)认为,北宋中后期的社会环境、沉居下僚的坎坷境遇以及贺铸的豪侠性情所造成的个人气质、艺术直觉、灵感等深层心理结构等在其作品中留下痕迹,形成了贺词丰富多彩的风格状貌。党保国(2010)在研究贺铸所处的环境、身份、地位等客观原因以外,还从词本身的发展变化与贺词风格多样化之间找出联系,由此提出:“北宋词坛审美风尚的发展对歌词的演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从形式上要求小令向慢词发展,从作风上要求俚俗词向和雅演化,豪放词向柔婉演化。……正是基于宋词的发展变化,才使得贺词的风格趋于多样化的。”由此可见,学者们都尝试将贺铸词放到时代大背景中,结合词人个人性情及经历,进行风格多样化成因的考察。

一些学者从诗词传承与发展的角度对贺铸词风格特征进行考察。大部分研究认为贺铸前承苏轼、温庭筠、李商隐等诗人的文学风格并受到楚辞的影响,同时对后代文学产生一定的影响。苏静(2010)指出贺铸“一方面沿着苏轼抒情自我化的道路,写自我的英雄豪侠气概、开启了辛弃疾豪气词的先声;另一方面,又承晚唐温、李深婉密丽的语言风格,影响到南宋吴文英等人”。高卫红(2013)认为贺铸已成为众多词人之间过渡的桥梁和纽带,并强调了风格多样的贺词对我国古代诗词发展所起的纽帶作用。

从上可以看出,很多学者注重从风格归类整理、成因分析、文化传承与发展等层面切入贺铸词研究,并取得了若干值得重视的研究成果。此外还有一些角度新颖的课题研究,如阮丽萍(2006)通过解读《东山词》文本,归纳出贺铸词的“多重品格”,探究词人的生存状态及其心理状态,从而探究词人所处时代的社会文化心理。整体来看,这些论文从不同角度对贺铸词风格特征进行了多方面的考察,推进了对相关领域的研究。

三.贺铸词表现手法研究

2000年以来,学界总结出了贺铸词有化用前人成句、诗化特征、情景交融、结构回旋曲折、炼字炼句等艺术表现手法,并对不同表现手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

学界对于贺铸词“善于化用前人成句”这一表现手法的研究成果最为显著。关宁(2001)认为,“贺铸在使用杜牧的成句时,将原诗稍加点化,使成词格”,或“只借用杜诗的字面、词意与诗意并无关系”,或“在词中同时袭用杜诗字面、体格与意义。”贺铸之所以如此认同杜牧,原因在于他们有着相似的出身,有着相同的“济苍生”“安社稷”的远大抱负却终不得美官的坎坷境遇。这是在对贺词融化前人成句的艺术手法进行追根溯源。彭建安(2007)对这种手法的内在表现进行了深入研究,他提出“贺铸之用前人句,绝非专以善于炼字面,雕章琢句见长,而注重炼意。……通过炼意,即能实现所引词句与要表达的情志完美结合,浑化如同己出,而不觉有板滞、生硬、晦涩之嫌。”艾璐璐、赵红(2007)认为贺铸的《青玉案》诗境与词境沟通于无形之中,将诗人的‘言志与词人的‘缘情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

一些学者将贺铸词与前朝诗人作品联系起来进行解读。叶帮义(2013)指出“贺铸词对唐诗的化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艳情与身世之感结合的角度化用杜牧、李商隐等晚唐诗人的作品;二是从清词丽句的角度化用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及大历诗人等盛、中唐诗人的作品。”文章最后提出,贺铸词对唐诗的化用既有“得前人遗意”的一面,也有“自出新意”的一面。总体来看,学者们对于贺铸化用前人成句的表现手法有较大的研究兴趣,并尝试从多个角度切入,其研究成果也较为显著。

学界对贺铸词“诗化”特征的研究是一个热点。从上世纪末开始,陈心浩(2000)对贺词的诗化特征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他微观地审视贺词的诗化特点,认为其诗化特色反映了贺铸词体观念的转变:“从音律方面看,他的词豪放而不隳音乐声韵;从抒情方式看,他更加注重词之传统的审美特征,或汲取楚骚遗韵,以比兴、寄托的方式抒写郁结在心的难平悲愤,或刚柔相济,以健笔写柔情。”

此外,学者们对贺铸词其他艺术手法的研究也逐步完善。贺铸词善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回旋曲折的结构,且炼字炼句,务求精工。彭建安(2007)认真地研究了贺铸词的表现技巧。他将贺词中“情景交融”的手法概括为“融景入情”,强调“贺词常常运用赋情于景的手法,使景物具有灵性而直接与人的情感相通。这样情景相融,更臻化境。”同时他将此手法归为贺词秾丽风格的重要因素。他还认真研究了贺词结构之回旋曲折,认为其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词情上呈抑扬互换的回旋状态”,一是“‘意识流式的跳跃手法”。此外,彭建安研究总结出贺铸炼字的功夫首先体现在“他对动词的贴切使用上”,其次“善炼一些虚词为词作润色增辉”,而“利用对仗所能提供的特殊效果来突出作品的对称美和整饬美,是贺铸炼句之所长。”万静(2008)以《东山词》为例,指出“炼字是使东山词妥贴流畅、用语精新,工秀绝伦的重要手段,而圆熟、精新、工秀正是词作典雅的前提。”

总体来看,近十几年来学界对贺铸词表现手法的研究主要在“善于化用前人成句”和“诗化特征”两方面,而对其他手法的研究相对较少但也在逐步展开。

贺铸词研究内容当然不止以上三个方面,还有许多其他研究课题值得探讨。在贺铸词文本的研究上,多数将贺铸《鹧鸪天》与苏轼《江城子》这两首悼亡词进行比较分析。有一些论文及专著着眼于贺铸词的历史评价及影响,如徐承伟《论贺铸的词史地位》,张晶《历代贺铸词批评研究》等等。此外还有学者提出,目前学界对贺铸词的研究多集中在其内容、风格、技法,但尚缺乏对贺铸词内部叙事性的研究。

贺铸词研究虽涉及了许多方面,但总体而言,其受重视程度仍是不足的。贺铸存词数量位于北宋词人之亚,但对贺铸词的研究却不那么热烈,这背后的原因仍然值得探讨。虽然不能将贺铸与苏轼、周邦彦等宋词大家并举共称,然而将其列入名家之列,作为词体演变中的重要一环,亦无愧也。因此,對于贺铸这样一位重要词人,是需要我们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的。

参考文献

[1]滕倩兰.浅论温、贺词中表现女性形象手法的异同[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2).

[2]赵晓辉.论贺铸词的多重词笔[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4.

[3]杜慧.浅论贺铸词的风格特征[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12):239.

[4]张嘉宇.浅析贺铸婉丽风格在《青玉案》中的表现[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6):201-202.

[5]阮丽萍.贺铸词的多重品格及其文化心理探赜[D].重庆:西南大学,2006.

[6]彭建安.贺铸词的特征与价值[D].南昌:南昌大学,2007.

[7]陈心浩.试论贺铸词的“诗化”特色[J].甘肃社会科学,2000,(2):68-70.

[8](宋)贺铸著;钟振振导读.贺铸词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06.

(作者介绍:陈文祺,北京语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部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

猜你喜欢
表现手法女性形象
试探通用数字语言符号的同构图形创意表现手法
厚重感
浅论声乐演唱中的审美体现
略论消费文化视域中的艺术表现手法
阿尔比作品《动物园的故事》“厌女”可能性分析
“看”与“凝视”中的美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浅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在商业化运作下的作用
文化视野下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