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医药健康养生小镇建设中的文化内涵提升※
——以豫西百草园为例

2018-08-13 05:35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15期
关键词:百草园中医药小镇

张 慧

(河南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1 关于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

2016年8 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要坚持古为今用,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服务人民健康。”

中医药文化的内涵[1]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它以中国传统哲学、文学、史学为基础;由中医药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三个方面构成,包含中医药文化理念、文化实践、文化环境三个层面;体现中医药的人文属性;具有塑造中医药文化核心理念和价值观念,形成中医药学思维方式和认知,揭示中医药学规律,影响中医药事业传承与发展和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与自信,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功能。

养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庄子·内篇》最早出现“养生”一词,养即保养、培养、补养,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的意思,养生就是指根据自身的发展规律达到保养生命、增进健康。《中国大百科全书》将养生的概念定义为:“以调阴阳、和气血、保精神为原则,运用调神、导引吐纳、四时调摄、食养、药养、节欲、辟谷等手段,以期达到健康长寿的方法。”有关养生的理论和方法称之为“养生术”“养生之道”。

学术界也都将养生文化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系框架中分析,主要包括以儒释道为核心的传统哲学思想指导下的养生,以“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理念为指导的中国传统保健体育养生,和以《黄帝内经·素问》“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为理论指导的食疗药膳养生等。

综上所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起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以中医药学为理论基础,以中医健康养生理念为指导,有助于促进人们身心健康的理论、规律、方法、习俗和技术的总和[2]。中医养生康复学作为中医学的组成部分,贯穿了中医学良好的医学思想和观点,如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未病先防,三因制宜等;运用中医学一切独特的理论,如阴阳、五行、脏象、气血、精气神、情志等;使用了中医学独具风格的治疗方法,如针灸、气功、按摩、中药、食疗等,具有独特的东方色彩和民族风格[3]。

《中医药文化建设“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梳理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内涵”“推动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转化创新,进一步提升丰富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内涵,遴选推出一批集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展示、体验、传播于一身的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体验基地,打造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转化传播平台”。而具有丰富中医药资源的特色小镇正是搭建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平台。

2 关于特色小镇

我国是世界上产生村镇聚落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从古代开始,就有“镇”的定义,乾隆《吴江县志》卷4中注释“有商贾贸易者谓之市,设官防者为之镇”,镇的职能主要是军事。在宋代,出现了贸易镇成为介于县治和草市之间的一级商业中心。近现代逐渐成为联系城乡经济纽带作用的较低级的城镇居民点[4]。村镇丰富的自然景观、历史遗存、民居风貌、民风民俗等历史文化资源与特质,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变化的痕迹,同时也是小镇旅游特色体现的根本,村镇的这些核心构成要素成为旅游业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加快发展特色小镇的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将特色小(城)镇划分为特色小镇、小城镇两种形态。特色小镇主要指聚焦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要素,不同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平台。特色小城镇是指以传统行政区划为单元,特色产业鲜明、具有一定人口和经济规模的建制镇。本文研究对象属前者特色小镇范畴。

特色小镇是相对独立于市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5]。它不是行政区划上的概念,也不是建制镇、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旅游区四者的简单叠加。它是应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种新业态,是一种全产业链融合、各种创新要素聚合的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平台[6]。产业是其核心,文化是其灵魂。在形态上,倾向小而精致,形态自由不受行政区划限制,规划面积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用地面积为1平方公里左右,按照3A及以上景区标准建设发展;在产业上,强调内生性,要最好突出当地非常有基础和极具优势的一个特色产业,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形成具备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的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空间;在文化上,要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得到充分挖掘、整理、记录,历史文化遗存得到良好保护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形成独特的文化标识,与产业融合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中得到充分弘扬。公共文化传播方式方法丰富有效。居民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较高[7]。

我国特色小镇设计的灵感来自欧美,如瑞士的达沃斯小镇、美国的格林威治对冲基金小镇、法国的普罗旺斯小镇、希腊的圣多里尼小镇等,虽然体量都不太大,但十分精致独特,产业富有特色,文化独具韵味,生态充满魅力。在国内新型化城镇建设的背景下,2015年浙江省率先提出特色小镇的设计理念,并全面开展特色小镇的实践建设。随后,江苏省等长江三角洲地区仿效推广开来。迄今为止,全国已初步建成颇具特色的包括非遗、民俗文化、工艺品、体育竞技、书法美术、高科技体验、健康养生等在内的十大类别共计403个国家级特色小镇。

在众多的特色小镇建设的类型中,中医药健康养生小镇是指以“健康”为特色小镇开发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借助于祖国丰富的中医药资源优势和得天独厚的中医药文化基础,以健康产业为核心,将健康、养生、养老、休闲、旅游等多元化功能融为一体,形成较好生态环境的特色小镇。主要包括宗教文化养生型、长寿文化养生型、温泉养生型、医养结合型、生态养生型、养老型等几种类型[8]。

《中医药文化建设“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建设并遴选推出融健康养生知识、养生保健体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体验场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和《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鼓励中医药企业开发健康旅游产品,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中医药文化小镇。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各地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健康养生小镇也相继涌现。

浙江推出以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聚集中医养生、医疗、康复等资源,提出在农村打造中医药特色小镇,如磐安江南药镇、桐庐健康小镇、瓯海生命健康小镇等是其中的代表。海南三亚市海棠湾上工谷中国中医药国际健康旅游小镇,由万茂联合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投资50亿元打造,旨在建设成为一个集中医药康养、旅游观光、运动医学、会议会展、康养民宿、休闲度假和特色农业于一体的“世界中医药康养及文化旅游目的地”。河北易县则依托“紫荆关边塞文化避暑休闲旅游区”,深入挖掘中医易水学派创始人张元素中医文化理论并提出打造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景区——蔡家峪中医药文化旅游小镇,未来将通过让农民种植中草药花海和打造特色民宿美食村等形式丰富特色小镇的文化内涵[9]。这些小镇建设的先进经验也为河南省打造中医药健康养生小镇提供了积极的借鉴作用。

3 河南中医药健康养生小镇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是华夏民族始祖、人文初祖黄帝的故里,是医圣张仲景的故乡。自古以来,中原医林兴盛,名医大家辈出,中药资源丰富,群众基础深厚,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3.1 河南中医药健康养生小镇建设的现状

3.1.1 河南省政府积极推进中医药健康养生小镇建设 2017年以来,河南省先后制定出台了《“健康中原2030”规划纲要》 《“十三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和《关于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要加快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体系建设,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规范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提升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能力。建设中医药文化传播载体,建设好中医药文化传播平台的任务。对河南中医药健康养生小镇建设工作提出工作要求和工作目标:

(1)立足河南“三山二水”(“三山”即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二水”即黄河、淮河)优势和特色,打造包括体育、旅游、养老产业在内的健康休闲产业集聚区。积极发展以健康为主题的旅游产业,形成一批具有特色医疗、健康养生、休闲疗养、体育健身等功能的知名健康旅游基地,把河南建成全国重要的健康旅游目的地。

(2)大力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打造南阳张仲景、洛阳平乐正骨、焦作四大怀药等中医药文化品牌。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开发禅修体验、太极修为、素食药膳等旅游产品,培育身心修养旅游中心,建设一批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和示范基地。

(3)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与旅游产业有机融合,发展以中医药文化传播和体验为主题,融中医诊疗、康复、养生、休养、文化传播、商务会展、中药材考察于一体的健康旅游。充分利用我省中医医疗资源、中药材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特色中药保健品、功能食品、药酒、药妆等健康旅游产品和线路,建设一批中医药生态休闲旅游景区、休闲养生养老基地,打造中医药主题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和健康旅游综合体。支持举办高层次中医药健康旅游展览、会议和论坛,打造具有河南特色的中医药健康旅游品牌。

(4)积极打造河南十大中药材种植基地,大力发展现代中药材产业、观光、养生综合示范区。十大中药材种植基地包括:焦作四大怀药种植基地、西峡山茱萸种植基地、济源市冬凌草种植基地、方城县裕丹参种植基地、禹州禹南星种植基地、封丘县金银花种植基地卢氏连翘种植基地、南召辛夷种植基地、汝阳杜仲种植基地、嵩县柴胡种植基地、唐河栀子种植基地。

(5)有重点开展健康养生小镇建设工作。河南省在全省范围内有重点推出,荥阳市王村镇的生态养生樱花小镇、许昌中医药药膳健康养生养老示范区、广武镇“温泉·医养·古镇”文化旅游产业园、周口蓝城养老特色小镇、蓝城桃花源理想养生小镇等健康养生小镇。

3.1.2 河南经济社会的发展助推健康养生小镇建设2012年国务院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提出要推动中原城市群扩容发展。2014年出炉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明确将中原城市群列为国家重点培育发展的中西部地区三大跨省级城市群之一。2016年8月,国务院决定设立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2017年全省生产总值44988.16亿元,比上年增长7.8%,位列全国第五,中部地区第一。全年财政总收入5238.35亿元,比上年增长10.7%。2017年末全省总人口10852.85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794.8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0.16%,比上年末提高1.66个百分点。

随着近年来河南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越来越强烈。社会上中产阶层的规模逐步扩大,60、70后对传统文化乡镇生活的回归愿望增强,80、90、00后群体个性化、差异化的需求不断上涨。尤其是大城市病、雾霾污染的出现、城市竞争压力的加大,更加激发了人们对健康生活的热情和动力。一些有经济实力的人撤离城市,到山清水秀的地方去办公、居住。由于人类是群居族类,他们一去就是一个群体,一个产业和兴趣圈子。而广大农民也同时拥有改善生活环境,建设美丽乡镇,就地就业脱贫的意愿和要求。这样融合城市的人才、技术、资金和农村的土地、劳力、乡情民意、新鲜空气、山川河流、植物动物的健康养生小镇建设工作便在河南省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地同步开展起来。

3.1.3 河南具备经验丰富、实力雄厚的中医药人才队伍 以河南中医药大学为中心的中医药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壮大,实力不断增强,同时辐射全省,大力开展校地、校企合作。目前在卢氏、济源、西峡等地建有14个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承担全省30多个、70余万亩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的技术指导任务,带动了近30万药农致富。与济源市、新乡市、信阳市新县、焦作市、灵宝市、南阳市、禹州市、许昌市人民政府等开展校地合作;与宛西制药、羚锐制药、辅仁药业、太龙药业、济人药业和柘城县人民医院等多家企事业单位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医院建设与医疗服务、中医药资源开发、中医药产业等多方面进行合作,全方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3.1.4 河南健康养生小镇发展势头良好 近年来河南省遇到经济发展又好又快、郑州及中原城市群引领效果明显、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良好机遇期,在省市政府推动下,河南健康养生小镇发展势头日趋良好。目前已有国家级、省级健康养生小镇10个,市县健康养生小镇200多家。并呈现出以下特点。

3.1.4.1 全省都推进 重点有突出 河南省18个地市、10个直管县建设有健康养生小镇。目前已有国家级、省级健康养生小镇10个,市县健康养生小镇200多家。郑州、许昌、信阳、焦作、三门峡、安阳、南阳等地建设标准高,投资规模大,经济社会效益好。如表1所示。

表1 河南健康养生小镇建设概况一览表

3.1.4.2 覆盖面积大 投资密度强 由调查取样数据来看,10个项目投资规模达到151亿元人民币,占地面积63.6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投资密度达到2.4亿元。其中投资超50亿的1项,投资超10亿的4项;占地面积超过10平方公里的有2项,占地面积超过3平方公里不足10平方公里的有4项,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以内的有4项;郑州海纳城总投资50亿,每平方公里投资密度达到25亿元,漯河三河湾生态康养小镇投资10亿,每平方公里投资密度达到2.5亿元。

3.1.4.3 产业全覆盖 注重大健康 河南省的健康养生小镇初步实现一、二、三产业的全覆盖。从第一产业的中药材种植、培育、研究,到第二产业的中药材加工、生产、销售,以及第三产业的旅游、住宿、餐饮、医养服务,均在一定程度上逐步推进和全面铺开。在中医药健康养生产品方面,涵盖了包括中医药疗、汤疗、针疗、食疗、未病治疗和武术强身、参禅修身、运动健身、静心养身在内的大健康体系。

3.2 河南中医药健康养生小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2.1 对中国传统文化及中医药文化挖掘研究不足 文化是健康养生小镇的精神财富。当地人文、地貌、历史、民俗、节庆、历史名人、历史故事、传统风俗、奇特地貌、特殊物产都可以是项目的文化图腾和IP。历史文化研究不足就是使项目缺失历史厚重感、文化存在感和游客认同感。

3.2.2 立项和设计缺少中医药文化基础 河南中医药健康养生小镇建设的前期参与方以地方政府、开发商、农村基础组织、村民为主体,医疗部门往往在开发后期才参与。这就必然存在健康养生小镇立项与设计缺少中医药文化基础,缺乏健康养生文化的支撑,呈现出缺失核心精神与灵魂的问题。

3.2.3 河南中医药健康养生小镇产业缺乏“双创”文化 第一产业还是以简单中医种植为主;第二产业多是对中药材的初级加工分拣包装销售,产品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销售渠道单一;第三产业主体还是低端农家乐,中医药健康养生更多的是一种宣传营销模式,处于辅助地位。纵观全省健康养生小镇产业对“双创”精神理解领会还要进一步加强,切实把“双创”融入到项目产业中来。

4 文化内涵提升

以三门峡豫西百草园为例,分析河南中医药健康养生小镇建设中的文化内涵提升。豫西百草园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最南端,是河南、山西、陕西三省交界处。卢氏县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自然风光秀丽,动植物资源丰富,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种植基地,拥有中药材1225种,被称为“天然药库”。其中卢氏连翘品质、产量均居全国第一。近几年来,卢氏县加强交通和旅游基础设施,高速高铁畅通,旅游公路、星级酒店、游客中心先后建成,支线机场正在设计论证,这些因素极大地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百草园深处豫西山区,依托当地山川河流的生湖泊湿地等生态资源,以中草药养生文化为主题,将健康、养生、养老、修身养性、保健、休闲、体育等理念融为一体,打造中药农业为本、品牌产研结合、风尚创客聚集、特色养生服务、旅游配套齐全产业园区。2017年累计接待游客50余万,综合收入7600万,带动就业600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成为河南省中医药健康养生的一张名片,为中医药健康养生小镇的建设探索出新的发展理念和思路。

为什么一个地处西南一隅的百草园会取得如此的成绩,它与省内其他健康养生项目相比优势在哪里?在分析百草园的成功经验时,有自然资源丰富、旅游设施齐全、管理服务到位等各种因素,但究其核心则是百草园项目对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探索、凝炼、总结和运用,即把中医药文化作为项目立项的基础、把文化引领作为日常管理的方式、把宏扬中医药文化作为发展的目标,特别是对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4.1 深入研究挖掘当地中医药文化发展历史 在立项之初,就把当地中医药文化发展历史做为项目的核心精神。百草园的名字就是源自中国中医药神农尝百草而来,而卢氏县也是传说中神农采药的活动区域。在此基础上,百草园深挖我国中医药名人卢熬在卢氏县的历史活动遗迹,从河洛文明、道家养生、中医中药等方面入手,发掘整理卢熬燕齐游学、抗击暴秦、隐居卢氏、观天修身、医救百姓、化羽成仙的故事。同时结合民间传说,结合史书县志整理完成了扁鹊在卢氏山中采药救治虢国太子的故事。

通过对中医历史文化的研究和研发,使神农氏、扁鹃、卢熬成为百草园中医药文化的IP,百草园还建立起卢熬庙、卢熬雕像、卢熬功德碑亭突出这一文化标志。从而从文化基础上强化了百草园中医药这一独特性标志,增加了游客的历史带入感、文化认同感、记忆识别感。

4.2 突出中医药大健康养生文化 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是祖国特有的珍贵财富。百草园项目以中医药大健康养生文化为主题实现四化,一是中药种植标准化,即初步实现中药材种植专业规范、标准统一、生态种植、科学管理确保中药材的医用效果;二是旅游观光科普化,建立了道医、儒医、佛医、武医、金钗馆、兰草馆6个主题馆,集中展示2000多种中药标本和中药加工制造工艺。初步实现以中草药观光休闲为基础,以中草药知识为内涵,以传承中草药文化为特色的科普游学教育示范基地,增加游客的参与性、认识性、获得感和满足感;三是产品研发品牌化,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中药科研团队,利用绿色经济、低碳技术、生物科学、信息技术提升中草药的二次开发和升级换代,重点研发医用产品、药用原料、中药饮品、保健食品、养生食品、芳香产品、美容食品,形成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进行推广和营销,实现旅游、购物良性循环机制;四是道医康养生态化,百草园建立牡丹芍药养生馆、金银花养生馆、皂角养生馆、玫瑰养生馆、葛根养生馆,采用饮尝、汤疗、香熏、艾灸、拔罐、刮痧等方式让游客体验中医药养生保健。设立名老中医专家工作室、开设中医药文化研修班、举办健康养生讲座提升健康养生的品质和品味。

4.3 经营管理倡导创新文化 百草园项目在经营管理中不墨守成规、不照抄照搬而是倡导创新文化。一是结合当地历史、文化、民俗有针对性的研发出50年代故事——00后系列故事,通过故事来传播文化增加游客的带入感、认同感;二是创新培育鲁冰花花卉草药品种。以鲁冰花为主题推广宣传宏扬歌颂母爱精神,形成园区独特的文化现象和文化气质;三是建立屠呦呦中药文创园。以“我有嘉宾,鼓瑟鼓琴”之风,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精神,创建青年大学生中医药创客基地。创新开发中医药文创产业和医药产业,形成鲜明的企业创新文化理念。

猜你喜欢
百草园中医药小镇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安安静静小镇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CK小镇”的美好
百草园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游百草园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游百草园
熊的小镇
小镇(外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