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琼,杨彩春,刘 群,陈顺友
(1.黄梅县强立畜牧有限公司,湖北 黄冈 435510;2.华中农业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0)
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家畜的毛色与生长速度、瘦肉率及抗病力等重要经济性状相关。猪的毛色是重要的品种特征之一,属于可见的表型遗传标记[1],在养猪生产中具有多种作用。随着地方猪开发利用进展加快,杂交后代毛色分离现象复杂多见[2]。但是毛色对猪肉品质的影响如何还有待研究。
选择健康、生长发育良好、无遗传缺陷、公母各半的同源(同父同母)巴梅(巴克夏×梅花星)杂交生长肥育猪30头纯黑、30头黑白花,纯种梅花星生长肥育猪30头,总计90头猪,按毛色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分栏饲养,于15 kg体重进入试验。试验猪必须发育正常、大小接近,个体健康、体型一致、毛色典型、特征明显。
试验在黄梅县强立畜牧有限公司梅花星保种场进行,试验时间为2017年4月底至11月。
试验猪于15 kg左右进入试验,各组猪的日龄、体重接近。先后完成适应性转栏、分组、健康处置、免疫注射、驱虫、挂牌标识、现场记录等。预试期1周后称重、正式换料等工作。测定猪按不同组别分栏饲养,各栏条件一致,专人饲养,以栏计料。栏圈日做两次清洁卫生,以人工干清粪为主。公猪去势、母猪直接肥育,避开性干扰。在每个阶段试验开始和结束时,试验猪禁食12 h称重,并以重复为单位,计算各阶段及全期平均日增重、饲料转化率以及健康记录等。
试验猪采用自由采食,以栏圈为单位,每日记录耗料量,同时计算当日实际采食量(当日实际采食量=当日总投料量-剩余量)。在各个测定阶段、连续2 d于早饲8:00前对猪只空腹称重,取其均值数据处理。
1.5.1 屠宰猪选择 选择试验猪体重接近(100 kg)、发育正常、健康的试验猪进行屠宰测定,每个组合选择3头(2头母猪,1头阉公猪),共计9头。
1.5.2 胴体性状 测定方法按GB 8467—1987《瘦肉型种猪性能测定技术规程》操作。
1.5.3 肉质性状 屠宰测定后,在屠宰现场和实验室进行肉品质测定分析。
1.5.4 猪肉特殊营养成分 屠宰后2 h内,肌肉样品检测肉的化学成分、氨基酸含量、脂肪酸含量等。
用Microsoft Excel进行处理和SPSS 16.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用最小显著差数(LSD)法对数据进行多重比较。
由表 1可知,在肥育前期(15~30 kg),黑白花巴梅猪平均日增重比黑毛巴梅猪、纯种梅花星猪分别提高 17.6%(P>0.05)、33%(P>0.05);肥育中期(30~60 kg),黑白花巴梅猪平均日增重比黑毛巴梅猪、纯种梅花星猪分别提高 1.6%(P>0.05)、23%(P>0.05);肥育后期(60~100 kg),黑白花巴梅猪平均日增重比黑毛巴梅猪提高8.6%(P>0.05),比纯种梅花星猪提高 26.7%(P>0.05);全程(15~100 kg)日增重,黑白花巴梅猪比黑毛巴梅猪提高7.1%(P>0.05),比纯种梅花星猪提高27.7%(P>0.05);说明花毛杂交后代生长速度较快。
由表 2可知,在肥育前期(15~30 kg),黑白花巴梅猪料重比比黑毛巴梅猪、纯种梅花星猪分别降低4.5%(P>0.05)、8.6%(P>0.05);肥育中期(30~60 kg),黑白花巴梅猪料重比比黑毛巴梅猪降低3.9%(P>0.05),比纯种梅花星猪降低 2.5%(P>0.05);肥育后期(60~100 kg),黑白花巴梅猪料重比比黑毛巴梅猪降低2.4%(P>0.05),比纯种梅花星猪降低5.4%(P>0.05);全程(15~100 kg)料重比以黑白花巴梅猪最低,为3.17,低于其他两组;说明花毛杂交后代饲料转化率较高。
表1 不同毛色组合对平均日增重的影响
表2 不同毛色组合对料重比的影响
每组抽取约100 kg体重的3头肥育猪(2母1阉公)作屠宰测定,各组猪的屠宰性能见表3。由表3可知,屠宰率的高低顺序:黑毛巴梅猪>黑白花巴梅猪>纯种梅花星猪,其中以黑毛巴梅猪屠宰率最高达76.93%,分别比黑白花巴梅猪提高0.04%(P>0.05),比纯种梅花星猪提高 4.7%(P<0.05);胴体直长、胴体重以黑白花巴梅猪最高,分别达91.23 cm、70.91 kg;眼肌面积以黑毛巴梅猪最高达29.85 cm2;3点平均背膘厚以黑白花巴梅猪最高达41.77 mm,明显高于其他两组。
表3 不同毛色组合对屠宰性能的影响
由表4可知,瘦肉率以黑白花巴梅猪最高,达到51.87%,分别比黑毛巴梅猪高 1.2%(P>0.05),比纯种梅花星猪高12.6%(P<0.05);肥肉率以黑白花巴梅猪最高,分别比黑毛巴梅猪高0.5%(P>0.05),比纯种梅花星猪高28.7%(P>0.05);皮率以纯种梅花星猪最高,分别比黑白花巴梅猪高26.8%(P>0.05),比黑毛巴梅猪高28.5%(P>0.05);说明杂交后代在产肉性能上表现了一定的优势。
表4 不同毛色组合对胴体组成的影响
2.5.1 肉质性状测定结果 由表5可知,3组各项肉质指标均在正常范围之内,肉色在3.17~3.83之间,大理石纹在3.00~4.00之间,均处于正常范围之内[3],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宰后48 h滴水损失以黑毛巴梅猪最低,黑白花巴梅猪次之;说明黑毛巴梅猪和黑白花巴梅猪保水能力相对较好。
表5 不同毛色组合对肉质性状的影响
2.5.2 肉色及pH测定结果 肌肉的pH直接反映糖原酵解的强度跟速度,因此,测定肌肉pH是判定PSE肌肉的重要指标,凡肌肉pH1在5.5以下的可判定为PSE肉[4]。由表6数据可知,3组pH1数值顺序为:黑白花巴梅猪>黑毛巴梅猪>纯种梅花星猪,宰后24 h,3组中pH均有所下降,但是3组之间差异不显著。3组中L*、a*、b*差异不显著。
表6 不同毛色组合对肉色及pH测定的影响
2.5.3 肌内脂肪、游离脂肪及嫩度测定结果 肌内脂肪主要是磷脂和甘油三酯,其中磷脂是影响猪肉发挥风味成分的重要因素[5]。由表7可知,黑白花巴梅猪中肌内脂肪含量最高,比黑毛巴梅猪高12.3%,比纯种梅花星猪高50.6%;游离脂肪以黑白花巴梅猪最高,分别比黑毛巴梅猪高25.2%,比纯种梅花星猪高81.3%;表明杂交能够很好地改善肌肉品质。
表7 不同毛色组合对肌内脂肪、游离脂肪的影响
2.6.1 氨基酸测定结果 由表8可知,必需氨基酸总量的高低顺序为:纯种梅花星猪>黑毛巴梅猪>黑白花巴梅猪,3组差异不大。鲜味氨基酸含量的高低顺序为:纯种梅花星猪>黑毛巴梅猪>黑白花巴梅猪,但是3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
表8 不同毛色组合对肌肉中氨基酸的影响
2.6.2 脂肪酸测定结果 饱和脂肪酸含量与肌肉品质密切相关,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时,肌肉的嫩度、多汁性、风味均较好。从表9可以看出,纯种梅花星猪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黑白花巴梅猪的含量更加接近纯种梅花星猪,达到60.57%,说明黑白花巴梅猪肉质相对较好。
表9 不同毛色组合对肌肉中脂肪酸的影响
猪的毛色是品种的重要特征,是一种可利用的遗传标记,毛色在确定杂交组合、确定品种纯度和亲缘关系以及评价产品质量等方面均有一定的用途。本试验结果显示,巴梅杂交后代中,黑白花巴梅猪跟黑毛巴梅猪平均日增重明显高于纯种梅花星猪,其中黑白花巴梅猪生长速度最快,说明黑白花巴梅猪也继承了杂交优势。品种间的杂交会出现毛色分离、分化的现象,属于正常现象,毛色的分离并不会影响其生长性能。
猪的主要经济性状主要是生长速度、瘦肉率、饲料转化率。本试验结果显示,黑白花巴梅猪跟黑毛巴梅猪屠宰率均高于纯种梅花星猪,瘦肉率以黑白花巴梅猪最高,说明毛色不会影响肥育猪的屠宰性能及胴体组成。
肌肉物理指标对比分析发现,黑白花巴梅猪的系水力、大理石纹、肌肉评分、pH均在理想肉质指标范围之内,毛色的分化不会影响肌肉的品质。
肌内脂肪是重要的风味前体物质,脂质的氧化是肉香味形成的重要途径,因此肌内脂肪的含量与肉质的芳香有关。而在脂肪酸中,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影响肉质的风味,而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影响肉质的营养价值。本试验结果显示,黑白花巴梅猪肌内脂肪含量高于黑毛巴梅猪和纯种梅花星猪,同时,黑白花巴梅猪饱和脂肪酸含量最低,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黑白花巴梅猪含量更加接近于纯种梅花星猪,说明黑白花巴梅猪肉质相对较嫩,毛色的分化对肌肉中化学成分的含量影响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