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2016年核技术及其应用基金项目分布及趋势分析*

2018-08-12 10:48辛督强杨铜锁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18年2期
关键词:科学基金项目数核技术

辛督强 杨铜锁

(西京学院理学院陕西省可控中子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安710123)

1 引言

核技术是基于核物理、辐射物理、放射化学、辐射防护等知识,依托加速器、反应堆、辐射探测装置等大型核装置发展起来的综合性现代技术学科[1],具有高灵敏度、特异性、穿透性和抗干扰性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也为自然科学的深入发展提供支撑。在能源开发和利用方面,核电在世界电力供应中已占到16%,成为最主要的清洁能源之一,正在研究开发的受控热核聚变能一旦实现,必将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更丰富的新能源;在工业方面,质子光谱、中子活化分析仪、质谱仪、X荧光多元素在线分析仪等核分析仪器已广泛应用于工业产品、物料的实验室分析和在线自动检测,基于加速器和同位素辐照源的辐射加工在世界各地发展迅速并形成产业,年总产值已接近国民经济总产值的1%[2];在农业方面,核技术主要应用于辐射诱变育种、农产品辐照保鲜、同位素示踪研究水土流失及农田污染物迁移、辐射不育防治害虫、低剂量辐射刺激生长等方面,已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在医学方面,核磁共振、医用CT已广泛应用于放射医疗诊断,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技术(PET)实现了活体内分子水平的研究,代表了当代最先进的高品质、无创伤影像诊断及指导治疗水平,已成为诊断和治疗肿瘤等疾病的最优手段,此外,中子治癌已进入临床应用,同位素药剂已实用,核医学的发展已成为医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环保方面,核技术在污水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和固体废弃物处理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通过高能射线与污染物的相互作用,产生对环境污染有治理作用的高活性离子和自由基,进而实现环境治理,具有效率高、无二次污染等技术优势;此外,射线束加工技术在半导体材料、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备、微电子学线路加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了巨大的产业规模;中子活化、同步辐射X荧光等核分析技术还广泛应用于考古学、文物鉴定、海关安检、反恐检测、地质勘查、石油测井等领域[3]。综上所述,核技术有着广阔的应用领域,可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做出多方面的贡献。

当前,全世界已有超过13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核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利用。核技术及其应用正在突破传统的产业领域,加速向现代科技前沿和新兴产业领域进行渗透,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其产值已超过核电,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我国核技术研究及应用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60多年来,我国的核科学技术从无到有,发展壮大,为增强国防、科研和经济实力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形成了射线应用仪器设备、辐照育种、辐照加工、同位素及其制品等优势领域。其中,自主生产的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性能和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已利用核技术培育了400余种新型农作物,占到了世界总量的25%,此外,在工业辐照用钴源、放射性诊断和治疗药物的生产以及大型集装箱检测系列产品的研发等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然而,与美国、日本等核技术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核技术的技术水平、应用广度以及市场成熟度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以美国为例,在产值规模上,2009年美国核技术应用产值达到了6000亿美元,占当年GDP的3%左右,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我国核技术应用的产值约为1000亿元,仅占当年GDP的0.25%,远低于美国。在核医学领域,美国2009年末PET/CT装机约2000台,我国到2015年末拥有 PET/CT 239台,且超过95%来自进口,在总体数量和人均占有率方面与美国还存在较大差距[4]。但从发展趋势来看,我国科技人才储备充足,经济总量位列世界第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研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核技术研究及其应用产业将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广阔的前景。合理规划、加大投入、重点支持是当务之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项目是国家对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具体部署,体现了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方向和重点。通过对资助项目相关数据的深层次挖掘和分析,不仅可以反映个体研究的内容和设想,还能从宏观上反映未来几年国家科技发展的趋势[5]。国内外已有很多作者利用科研项目的数据开展研究,如陈丽贞等[6]通过统计项目依托单位的学科分布,分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重点资助机构;秦嘉航[7]通过统计项目的关键词,分析关注领域的研究热点;丁枝秀[8]通过对1994—2013年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类101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项目类型、依托单位、主题分布等进行统计分析,揭示该领域研究现状、特点及热点;丁奕然等[9]通过统计和分析重庆市15所高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相关数据,评价了这些高校基础研究竞争力;周雯[10]以2002—201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电子政务研究立项项目为样本,回顾了电子政务研究的发展状况;张文娟[11]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993—2011年间资助的著作权项目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了该领域研究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Dorsey等[12]统计分析了2003—2008年NIH对生物医药研究资助金额的变化情况,等等。

鉴于此,本文拟通过对2003—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下简称科学基金)资助的核技术项目进行统计分析,从基础研究角度了解该学科的研究规模、学科动态、前沿问题以及科学基金资助中的特征和趋势,以期为核技术学科将来的科学基金申请、资助以及人才培养和学科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本文数据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ISIS数据库。在NSFC网站“项目综合查询”页面的“申请代码”一栏输入 A0504及其子代码A050401~A050409,在“项目类别”栏依次选择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所有的项目类别,依照批准年度从2003—2016年逐年分别查询、获取所有的数据信息,利用Excel2003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3 资助的总体情况

3.1 资助项目数和资助经费都快速增长

图1 科学基金资助核技术及其应用项目数量与经费年度趋势变化Fig.1 The annual trend of quantity and funding of the nuclear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s program funded by the science foundation

2003—2016年间,科学基金共资助核技术及其应用项目1172项,资助总经费为66098.7万元。随着近年来国家对基础研究投入经费的不断增加,核技术及其应用领域的资助项目数和资助经费明显提高,从图1可见,资助项目数由2003年的30项增加到2015年最多时的143项,增加了3倍多,资助经费从1122万元增加至2014年最多时的11004.4万元,增长了近9倍。其中,项目数总体上呈增长态势,尤其是2006年、2011年和2012年增长速度较快,分别比上一年度增长37.21%、24.39%和19.61%,2012年之后的几年,项目数趋于稳定,维持在120项左右。资助经费数总体上也呈快速增长态势,但部分年度受重大项目或重点项目影响,波动较大,如2004年有2项各800万的重大项目(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柴之芳和冼鼎昌分别主持的“核技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典型环境污染物的毒理”和“与人类健康相关的蛋白质结构和医学成像的同步辐射研究”)和多项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导致该年度资助经费大幅超过了临近几个年度。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自2015年起基金委采用新的经费预算模式,直接经费和间接经费分开预算,基金委ISIS数据库查询到的仅是项目的直接经费,并不包括间接经费,故自2015年起资助经费总额较2014年有大幅下降,特别是2015年,在项目总数增加的情况下资助经费仍然大幅下降。

3.2 项目类别相对比较集中

2003—2016年间,科学基金资助核技术的项目类别主要有9种,如图2所示。获资助较多的是面上项目和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数累计达到了1042项,占资助项目总数的88.91%,资助经费达到了48723万元,占资助总经费的73.71%,呈现出项目类别相对比较集中的特征。这与科学基金在物理学[1]、中药学[13]等学科的资助特点类似。虽然重大研究计划和重点项目数量较少,但资助强度很大,经费累计达到了12362万元,占总经费的18.70%。

3.3 面上项目比例呈下降趋势,青年科学基金比例不断增加

科学基金的面上项目和青年科学基金实行自主选题、自由申请,资助规模最大,是评价学科基础研究队伍规模和研究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13]。从图3可看出,2003—2016年间,面上项目呈波动式增长趋势,青年科学基金基本呈逐年递增趋势。虽然两种项目数都呈增长态势,但其占年度项目总数比例的趋势却截然不同,面上项目所占比例总体上处于下降趋势,已从2003年的87%逐渐下降到了2016年的50%左右,而青年科学基金所占比例却呈上升趋势,甚至在2016年超过了面上项目的比例。这充分体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对青年人才培养的重视和支持。

3.4 面上项目的资助强度逐年提升,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强度基本持平

图2 科学基金资助核技术及其应用项目类别分布图Fig.2 The category distribution diagram of the nuclear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s program funded by the science foundation

如图4所示,2003—2016年间面上项目的资助强度呈显著上升趋势,其中,2003—2010年的增长较平缓,增速在11%以内,而2011年和2012年的增长速度则较快,分别比前1年增长了59%和27%,使面上项目的资助强度由原来的30万元~45万元/项迅速提升到86.9万元/项,2014面上项目资助强度达到最大的92.28万元/项,之后2年由于直接经费和间接经费分开预算,面上项目的资助强度(不含间接预算)与前几年的总预算相比有所下降。与面上项目相比,2003—2016年间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强度则比较平稳,基本保持在25万元/项左右。这与物理学[1]、中药学[13]等学科面上项目和青年科学项目的资助强度变化趋势类似。国家持续地增加面上项目的资助强度,表明了对自主开创性、探索性项目的支持态度,也符合科学基金“支持基础研究和科学前沿探索,支持人才和团队建设,增强我国源头创新能力”的战略定位。相较于面上项目,基金委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主持人研究基础、预期成果等方面的要求低得多,因此在项目资助上,采取的策略是逐年增加资助项目数,扩大资助面,但资助强度基本稳定。

图3 2003—2016年核技术及其应用面上项目和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数及其占比趋势图Fig.3 The annual trend of funded programs and their proportion of the general program and Youth Science Fund of nuclear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s program from 2003 to 2016

图4 2003—2016年核技术及其应用面上项目和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强度趋势图Fig.4 The annual trend of funding intensity of the general program and youth science fund of nuclear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s program from 2003 to 2016

4 各研究方向的资助特点

4.1 二级分支研究领域发展极不平衡

科学基金申报代码中,核技术及其应用设有9个二级申报代码。从图5可知,2003—2016年间各分支研究领域之间发展极不平衡,离子束与物质相互作用和辐照损伤(A050401)的资助项目数为299项,占总项目数的25.51%,远远超过其他分支研究领域,其资助经费占比也超过了20%,是近十几年最热门的核技术及其应用研究领域。离子束与物质相互作用是核技术及其应用研究的理论基础,涉及核物理、固体物理、材料科学、半导体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光电子集成、生物技术等各个领域,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兴趣。该领域的研究已蓬勃发展了近百年,目前所研究的射线和离子束已由起初较为单一的自发辐射产生的α粒子、β射线等扩充到各种核素、各种能量的离子束以至团簇离子束。这些研究既提供了核结构的信息,也为研制各类核探测器、辐射防护装置以及开展各种核技术应用工作奠定了基础。在离子束与物质相互作用研究不断发展的同时,辐照损伤的研究也在不断发展、深化。例如低能离子注入及离子束辅助沉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在辐射损伤研究中的应用;强流粒子束及团簇离子束技术的出现促进非线性辐照损伤研究热潮的兴起。此外,新概念、新原理、新方法(A050409)和核技术在工、农业和医学中的应用(A050408)的项目数也占有较高比例,分别达到了14.85%和12.20%。核技术及其应用方面的新概念、新原理、新方法,是该学科不断创新、扩大应用领域的核心研究内容,也是科学基金资助的重点,如笔者参与的基金项目 (11175276、11775310、11275273)就是首次提出通过测量固体核径迹退火热量的方法来测量核反应堆中子通量密度和地质年代,在测量原理、机制和方法上都有创新。核技术在工、农业和医学中的应用研究也越来越广泛,工业方面的核技术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同步辐射精密加工、离子束在微电子器件抗腐蚀加固、X射线与中子的无损检测研究等;农业方面的应用研究主要是辐射诱变育种、农产品的保存及辐射杀虫灭菌等;医学方面的应用研究主要是核医学成像和肿瘤的医学防治。资助较少的核技术研究领域是离子束核分析技术(A050402)和加速器质谱技术(A050405),资助项目数分别仅有5项和18项,资助经费都不足1000万元。这些都属于传统的核技术本身的研究,技术发展相对较成熟,且大多数科研单位不具备开展研究需要借助的加速器、质谱仪等大型设备,导致该领域资助较少。181个项目未列出二级申报代码,说明核技术及其应用的各分支领域联系紧密,也表明该领域还在不断扩大。

图5 科学基金资助核技术各研究领域分布图Fig.5 The secondary research direction distribution diagram of the nuclear technology funded by the science foundation

4.2 重点研究方向获持续资助

从表1可知,科学基金在鼓励自由探索的基础上,对核辐射效应、离子注入材料改性、成像技术、同步辐射、中子技术及其应用、核技术生物效应、典型环境污染物毒理、肿瘤治疗与抑制和辐照损伤等重点或热点研究方向进行了持续的资助,基本做到了学科部署平衡兼顾,重点方向持续发展。各类材料核辐照效应及结构研究的资助项目数达到123项,是近十几年核技术及应用领域最热门的研究方向,其主要研究内容有材料辐照效应的基本理论和规律,材料中辐照缺陷的产生过程和机理,微观结构缺陷的演化及其与结构稳定性、力学性能、物理性能间的关系,材料辐照效应的各种理论模型等。材料种类、结构类型多样,辐照效应机理不同,应用前景较好等都是该研究方向受资助较多的重要原因。随着纳米陶瓷、纳米纤维等纳米材料研究的兴起和半导体材料应用的推广,离子注入制备纳米材料、半导体及材料改性的研究受到了研究者的青睐,也是科学基金资助的重点研究方向。此外,X射线等医学成像技术、离子注入生物效应、肿瘤的治疗与抑制、探测器设计及研制、中子活化分析等核技术在工、农、医学等领域的应用研究也获得了较多的持续资助。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环境污染加重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像PM2.5等环境污染物的毒理研究、防治和监测等新兴课题也是研究者关注和科学基金资助的重点方向,还有核技术与当地支柱产业相结合的研究项目,如景德镇陶瓷大学张茂林副研究员主持的“古陶瓷结构分析的XAFS方法体系探索及初步应用(11205073)”等项目,也获得了科学基金的多次资助。

表1 科学基金重点资助的核技术研究方向Tab.1 The key research direction of the nuclear technology funded by the science foundation

5 学科队伍的资助特点

5.1 优秀人才获多项资助

2003—2016年间,科学基金共资助核技术及其应用项目1172项,共有885位项目负责人。其中被资助1项的有688人,被资助2项的有134人,被资助3项及以上的有63人,最多被资助6项,有4人(表2)。可见,核技术领域的优秀基础研究人才获得了多项持续资助。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少地区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的负责人在项目的带动下积累了很好的工作基础及较强的科研能力,进而又承担了科学基金面上、重点、重大等更高层次的项目,如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姚会军副研究员,在主持青年项目“一维巨磁阻纳米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11005134)”的基础上,进而又承担了“一维纳米材料辐照损伤效应研究(11275237)”和“石墨烯/聚合物复合纳米孔制备及其应用研究(11575261)”等面上项目;北京大学的王宇钢教授,在主持“离子注入拟南芥菜及其遗传特性研究(19675004)”等面上项目的基础上,进而又承担了“低能离子辐射生物物理的基础研究(10435020)”和“离子径迹法制备纳米孔及其能量转化与物质输运研究(11335003)”等重点项目。

表2 项目负责人获科学基金资助项数分布Tab.2 The funding number distribution of the project manager funded by the science foundation

5.2 依托单位数量呈上升趋势

2003—2016年科学基金资助核技术及其应用项目依托单位的数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图6),十几年间依托单位数量已从2003年的18个上升到2016年最多的62个,增加了约244%。这一方面说明科学基金的影响力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的地方高校和研究院所也开始重视核技术方面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加大了核基础设施投入和人员投入;另一方面核技术研究的传统知名单位的毕业生和科研人员,到其他单位就业,人才流动也带动了人员所到单位核技术研究力量的加强,有效提高了其获批科学基金的可能性,如南华大学核技术领域的带头人肖德涛、周剑良等,曾分别就读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等核技术研究的优势单位,毕业后到南华大学工作并组建团队,在氡及氡子体测量及刻度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获得了多项科研成果,也使得南华大学在过去的十几年,仅在核技术领域就获得了19项科学基金的资助,名列全国前列。

图6 2003—2016年科学基金资助核技术及其应用项目依托单位的数量趋势图Fig.6 The annual trend of the number of supporting institution of nuclear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s program funded by the science foundation from 2003 to 2016

图7 承担科学基金核技术项目的机构分布图Fig.7 The distribution diagram of the supporting institution of nuclear technology program funded by the science foundation

5.3 依托单位分布广泛,项目资助相对集中

2003—2016年间,共有超过100个依托单位承担了科学基金核技术及其应用领域的项目。按单位属性可将依托单位划分为中国科学院、其他研究院所、“985高校”、普通高校和医疗机构5类部门。从图7可看出,虽然中国科学院和“985”高校的单位数量较少,但获资助的项目和经费却相对较多,这两类机构共承担了675个项目,资助经费达到了45217.5万元,分别占总项目数的57.59%和总经费的68.41%,表明中国科学院和“985”高校是我国核技术及其应用研究的核心机构。普通高校的参与单位最多,超过了60个,但资助项目数并不多,平均每个单位的资助项目数约为5项,资助强度仅为33.23万元/项,远远低于所有项目的资助强度平均值56.40万元/项。表明普通高校科研条件和高水平基础研究人才数量等与重点高校和中科院研究所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医疗机构所获核技术项目仅有17项,不到总项目数的2%,但其对核技术在肿瘤的治疗和抑制等方面的研究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从表3可看出,科学基金核技术资助800万以上的单位均是核基础设施较完备的传统核研究高校或科研机构。其中,资助经费5000万元以上的依托单位仅有2家,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共承担项目208项,占总项数的17.75%,资助经费13789万元,占总经费的20.86%,远高于其他单位的比例。资助经费3000万元~5000万元的项目依托单位有6家,分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共承担项目353项,占总项目数的30.12%,资助经费20937.8万元,占总经费的31.68%。资助经费超过800万元的项目依托单位共有18家,资助项目数和经费分别占总项目数的70.48%和总经费的74.80%,进一步说明科学基金核技术及其应用领域的项目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重点研究单位。

表3 科学基金核技术资助800万以上依托单位分布情况Tab.3 The distribution of more than 8 million supporting institution by science fund in nuclear technology

6 思考与建议

利用定量分析方法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核技术及其应用领域的立项数目、经费、项目类别、二级研究方向、学科队伍、依托单位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2003—2016年间,科学基金在核技术及其应用领域的资助规模不断扩大,资助项目数和资助经费都呈快速增长趋势,主要资助类别是面上项目和青年科学基金,占资助项目总数的88.91%;面上项目所占的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但资助强度则逐年递增,青年科学基金的比例逐年增加,但资助强度则稳定在25万元/项左右。研究方向方面,二级分支研究领域发展极不平衡,离子束与物质相互作用和辐照损伤,核技术在工、农业和医学中的应用和新概念、新原理、新方法等是重点资助方向,各类材料的核辐照效应及结构研究、离子注入制备纳米材料及材料改性研究等重点研究方向得到了持续的资助,而离子束核分析技术和加速器质谱技术则资助较少。学科队伍方面,优秀基础研究人才获得了多项资助,依托单位数量也不断增加,但项目资助相对集中,中国科学院和“985”高校是最主要的依托单位,共承担了57.59%的核技术领域的项目。

从发展历程、趋势以及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来看,当前和未来几年核技术及其应用领域的研究重点和热点将主要集中在四大方面:第一,核技术及其应用的基础理论和方法研究,诸如各种能量、各种核素的中子束、离子束、同步辐射、团簇离子束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机理和效应研究,同步辐射和对撞机等装置储存环粒子运动的不稳定性、束腔相互作用研究,核分析技术、无损检测技术、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中子成像技术和中子治癌技术等各种应用核技术的前期基础理论研究[2];第二,依托散裂中子源、重离子加速器、同步辐射装置等大科学装置开展的装置设计、改进及应用研究,如散裂中子源加速器隧道辐射安全联锁系统设计、氦制冷系统的安装与调试、高频系统和高功率微波器件开发、直线射频功率源系统的研制[14]等,重离子加速器磁铁电源用矩阵变换器的设计、真空室烘烤功率计算及热-结构耦合分析[15]等,利用同步辐射研究新型储能材料、发光材料、激光材料的分子结构[16]等;第三,小型化、便携式核装置的研发和应用方法研究,如强流中子发生器的研发及其在元素测井、中子成像、中子活化分析[17]、爆炸物检测[18]等应用中的方法研究;第四,核技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前沿研究,诸如用核技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典型环境污染物(重金属、有机物、大气细颗粒物)的毒理作用机制[19],利用氮氧同位素示踪技术解析水体硝酸盐污染源[20]等。

为更好地发挥科学基金的作用,提升核技术及其应用领域的研究水平,培育高水平基础研究人才,特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要在鼓励科研人员自由探索的基础上,切实加强调研分析,把握核技术学科的发展规律和前沿趋势,合理筹划该学科的资助策略。一方面对过去十几年资助较少的核分析技术、无损检测技术、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中子成像技术和中子治癌技术等各种应用核技术的前期基础理论研究等,要保持一定的资助规模;另一方面通过调整学科申请指南等措施,关注创新性强的、多学科交叉的探索性项目,如核技术在材料辐照损伤、植物育种、生物遗传、肿瘤治疗等项目,要增大资助强度,还要重点支持小型化、便携式核装置和核探测器的研发,从而为核技术全面应用和国家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在资助政策上,也要逐步向非热点研究方向和科技不发达地区倾斜,做好未来研究工作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2)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在资金、设备、人才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也是核技术及其应用领域研究的主力军,未来的研究规划中既要继续发挥某些核技术领域的科研优势,还要鼓励和重视学科交叉,不断探索核技术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问题,不断发现新的学科增长点,例如充分利用我国在建的散裂中子源、同步辐射等大科学装置,在量子和无序材料领域开展磁性薄膜中磁结构和磁相互作用、磁制冷材料的磁结构和晶体结构、有机材料的自旋密度分布、无序物质的原子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在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开展应力应变测量、中子在工程部件和工程材料的应用、工程设计和评估的模型验证等方面的研究;在软物质和生物科学领域开展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动力学、蛋白质晶体学、功能性团簇的关联和自组装、药品和输运等方面的研究;在能源与环境科学领域开展清洁能源材料(钠离子电池材料、氢能源材料、太阳能电池薄膜等)、新能源(核能、页岩气、可燃冰等)、火山爆发和地震学等研究。此外,还要格外重视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培育,通过人才队伍的不断优化,进一步增强科研实力,从而促进学科发展的良性循环,使我国在本领域的研究水平达到国际领先。

3)普通高校虽然在科学基金的申请中处于劣势,但不少基础研究却具有与地方行业、特色相配套的特点,如景德镇陶瓷学院的核技术研究就立足于当地的陶瓷产业,采用核技术分析方法对古陶瓷的结构进行分析。增强这些地方普通高校的研究实力,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将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因此,科学基金要适当增加普通高校有原创性、有特色项目的资助力度。普通高校自身也要在加大科研投入,加强科研硬件条件建设的同时,大力引进和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基础性研究人才,对有潜力的青年科研人员的前瞻性研究进行前期资助,鼓励和支持科研人员与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交流与合作,并通过联合申请和完成科学基金项目,不断积累和提高普通高校科研人员的科研经验和自主创新能力,从而为独立争取科学基金资助奠定良好的基础。

4)核技术研究者不要盲目跟踪热点,要重视科研工作的积累,要在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的创新、重大基础科学问题的凝练上多下功夫,努力加强核技术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结合,探索新的应用领域,并以基础研究支撑应用研究向更深入的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科学基金项目数核技术
中国科学基金制的创立及其对传统科研体制的变革
张宇蔚:民用非动力核技术的“领跑者”
更正
“中国PPP大数据” 之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管理库2017年报
“中国PPP大数据” 之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季报
2017年度力学科学处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和地区科学基金资助情况介绍
自动化学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申请人代表性论著期刊影响力分析
身边的核技术
扬帆破浪 砥砺前行
——庆祝国防科工局核技术支持中心成立十周年
京津沪渝穗主要经济指标2008年1-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