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干金
丰源生猪养殖合作社助农增收,彭渊(中)功不可没。
广西壮族自治区武宣县通挽镇花马村村部内,有一间面积只有十多平方米的小屋。一张破旧的办公桌、两张简易的硬木床、一部轮椅,使本就窄小的屋子显得特别拥挤。花马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彭渊带着因车祸受伤的父亲从南宁来村里扶贫,这间小屋已经成为父子俩的“家”。
花马村距离南宁200多公里,位于两座大山之间,附近的群众提到花马村总是用“山那边的村”来指代,村子的偏僻可见一斑。
2015年,中国轻工业南宁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干部彭渊被组织选派到花马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他看到村里落后的交通条件,决定扶贫先从修路开始。
彭渊不顾劳累多方奔走,想方设法筹措资金,最终为花马村争取到修路资金160万元。
这条泥泞的村路以前只有3.5米宽,根本无法满足村民生产生活需要。计划新修的水泥路准备拓宽到6米,需要占用大约2亩耕地。被占地的农户知道彭渊是在为村民办实事,积极支持村里置换自己的土地。
然而,当村里准备置换村民石相献的0.3亩耕地时,却遇到了麻烦。石相献说:“本来我的土地就少,我还有残疾,我要求村里赔钱……”彭渊几次到他家走访,做他的思想工作,但他的回答很简单:“不同意。”
那天,彭渊再次找到石相献。他看到,石相献拖着有残疾的腿,正在地里忙着收玉米,干起活来非常吃力。彭渊跳下田埂,和他一起收起玉米来。村民们见彭渊帮助石相献干活,也纷纷前来帮忙。
石相献原计划要忙活一两天的活,在彭渊和村民的帮助下一个下午就干完了。石相献感动地对彭渊说:“你这样的干部,行!”他当场答应村里置换自己的耕地。
在彭渊的多方争取下,花马村修建了15.1公里的通组路,交通条件明显改善;新建了5.2公里水渠,解决了部分村民的饮水问题;安装了70盏太阳能路灯,方便了村民的生产生活。两年来,彭渊为花马村向有关部门和单位争取的资金超过了500万元。
花马村进步和大新两个自然屯有100余亩荒地,附近有充足的水源,适合发展养殖业。彭渊在通挽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帮助村民黄正韶、黄正茂办起了黄沙鳖、大闸蟹养殖专业合作社。2016年5月,随着花马村丰源生猪养殖基地落成,黄沙鳖、大闸蟹、生猪养殖合作社共吸收了166户贫困户入股分红。
在驻村扶贫的日子里,彭渊最关心的是花马村的贫困群众。
尚未成年的黄俊钦因为家庭变故,父母先后离世,跟着奶奶一起生活,家中十分困难。彭渊了解他的情况后,一方面帮助他家解决当前面临的困难,一方面动员他学习一门技能。去年6月,彭渊介绍黄俊钦参加了贫困家庭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职业培训。去年9月,黄俊钦到来宾市技术学校计算机专业学习,每月享受到550元的生活补贴。黄俊钦说:“感谢彭书记对我的关心和帮助,使我参加了技能培训。将来,我要利用学到的技能,实现致富的目标。”
彭渊(右)在条件简陋的村部里给父亲喂水。
特困户覃祖芬的爱人和3个孩子身患残疾,一家4口住在20平方米的危房里。彭渊帮助他家获得了危房改造资金4.4万元,建起了面积60平方米砖混结构房屋,覃家人高高兴兴住上了新房。搬入新居那天,覃祖芬眼里闪着激动的泪花说: “感谢关心我们的彭书记,感谢党的好政策。没想到我家也住上了新房子!”。
彭渊惦记着村里的贫困家庭学生,想方设法解决这些孩子的困难。2016年初,彭渊通过在深圳工作的姐夫介绍,结识了深圳市罗湖区恒善义工协会的吴会长。此前,他和吴会长没有见过面,一直通过微信联系。彭渊把花马村贫困家庭学生的情况向吴会长作了介绍,请求恒善义工协会帮帮这些贫困家庭的学生。吴会长和几个义工带着慰问品和现金,驾车行程500多公里来到花马村。他们慰问了村里的贫困户,同贫困学生家庭签订了资助协议,决定对每名贫困家庭学生每学期提供300元至1500元不等的资助。
花马村村主任韦红梅说:“自从彭渊到村当了第一书记后,他就一直想着为村里的贫困孩子寻求社会力量帮助,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他的敬业、他的爱心,温暖了全村群众的心。”
彭渊的母亲病逝多年,父亲在2015年10月的一次车祸中受伤致残。还没有成家的彭渊,是家里的顶梁柱。
2016年1月,彭渊的父亲转到南宁市进行治疗,彭渊的弟弟辞掉工作,在医院照顾父亲一年多时间。在进行颅骨修补、脑积液分流等六次手术后,父亲的身体状况有所好转。
为了尽到一个儿子的义务,也为了弟弟的工作考虑,彭渊在2017年毅然将父亲接到花马村。有村民感动地说,带父扶贫是为长辈尽孝,驻村扶贫是为国家尽忠,彭渊是忠孝两全的第一书记。
彭渊的父亲生活不能自理,常把大小便弄在身上。为了不耽误工作,彭渊每天早早起床照顾父亲的起居和饮食,晚上回来后还要推着轮椅或扶着父亲进行恢复体能的锻炼。
彭渊照顾父亲并没有影响驻村第一书记的工作,因为父亲就住在村里,他工作起来更踏实。
花马村在彭渊的带领下,脱贫攻坚效果明显。2016年,全村有84户377人实现脱贫。彭渊的青春在扶贫攻坚中不断闪光,他的人生也在扶贫攻坚中得到锤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