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 舟
一盏不起眼的油灯,见证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艰难岁月,诠释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与人民群众之间的鱼水深情。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红军时期的手提灯,记载的就是贵州黎平群众支援红军的一段感人故事。
1934年12月,贵州省黎平县传出一个消息:“红军快来了!”城内的普通群众兴高采烈准备迎接红军,土豪劣绅和国民党军政官员则闻风而逃。
12月14日,中央红军一部出现在黎平城的东南门,当地群众敲锣打鼓、燃放鞭炮将红军接进城。许多老人、妇女站在街道两边,端茶倒水欢迎红军。红军入城后,在孔庙忠义祠召开群众大会,宣传党的政策和红军纪律,组织群众开展打土豪斗争,没收地主豪绅的财物分给群众。
12月18日,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开会议,决定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确定了向贵州转兵的战略决策,为遵义会议的召开作了重要准备。
当时,中央红军分批途径黎平向西北方向挺进,有些部队还要与伺机进行袭扰的反动武装作战,因此需要一些熟悉当地情况的群众给红军带路。
黎平县贫苦农民高树清,知道红军是帮助穷人的好队伍。他冒着生命危险,主动找到红军,要求给部队当向导。
高树清首先引导一支红军,爬山涉水将部队带领到指定地点。
第一次带路任务完成后,高树清遇到了另一支红军队伍,气喘吁吁的他顾不上休息,再次带领红军踏上了征程。这支部队到达目的地后天色已暗,一位红军干部为了高树清返程方便,将一盏手提风雨灯送给了他。
高树清在返回的路上,又数次遇到人数不等的红军队伍。他提着那盏油灯,接连往返多次给红军带路,直到夜半时分回家。红军离开黎平后,高树清把这盏红军送给他的手提风雨灯珍藏起来。
新中国成立后,高树清将这盏手提灯捐献给当地政府。后来,这件珍贵的革命文物被国家博物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