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美琳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材施教,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平时重视基础知识的练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会更加喜欢数学这门学科。
【关键词】数学;兴趣;基础知识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探究教学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改革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突出特点,然而,在现行的小学数学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较为简单,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教师先示范,学生再模仿;教师先讲解,学生再重复,即使是数学活动,也往往是流于形式,学生活动给老师“捧场”而已,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独立获取知识的空间不大,大大抑制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当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弊端
1.教与学不能有机溶合一体
如探究教学时教师不能有效地调控组织,有的课堂学生是信马由缰,教师任学生“驰骋”。教师不知如何是好,教学思路杂乱无章,教学任务不能完成。有的是流于形式,学生探究的问题单一、肤浅等,教师不得不撇开学生的探究情况不管,仍然按自己构想进行教学,让学生听教师讲,探究成了虚晃一枪。
2.学生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不能给学生更大的空间,教师仍然是牵着学生一步一步走向问题答案,生怕放手,担心学生跑远了,学生始终按照教师设计好的思路思考问题,即使是讨论,表面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并不是本质意义上的研究,学生思维得不到很好的培养。之所以会有诸如此类的现象,是因为受传统教学的影响,体制管理松散以及教师的惰性和社会家庭及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
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关键策略
1.更新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有效的教学目标
要本着“以学论教”的原则,立足于学生的“学”,着重研究教师的“教”。以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釆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以学生现有的学习基础来确定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以学生学习的规律探讨教师的教学规律。在教与学中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倡情境创设,情趣引入,新知探究,合作交流,提倡分层巩固。优生:独立完成;中生:合作完成;差生:个别辅导或集中辅导,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平等的参与学习的机会。注意课堂内外结合,教学目标应该延伸到课后复习和学生自我发展完善的学习过程中,注意其灵活性和数学学科的层次性、逻辑性,深度、广度要适中,要尽量细化目标的表达,增强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课堂教学目标直接作用于课堂实际教学活动中,因此,目标一定要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方法的选择、环节的安排、活动主体等有明确的、具体的规范、导向和约束。
2.教学策略灵活选择,综合应用,加强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效的课堂教学应当是科学的、巧妙的、充满思考的。学生学习的效果最终取决于是否真正愿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是否积极主动地开展思考。而教师的责任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和机会。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培养他们善于动脑筋的好习惯。学生带着问题,思考、探索、活动着,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从某种意义上讲,“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师生的思维交流,学习数学家思维活动(隐含于教材中)的成果,并发展、应用和创新思维能力的过程”。新的课程标准关于数学课堂教学,也提出要把知识的产生过程展示给学生,在教学中力求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学会科学的、严谨的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
3.重视基础知识的练习
我在教学中重视基本题练习,我感到它的作用能使学生结合练习演绎刚获得的概念、性质或法则,达到对新知识的认识和巩固。如果削弱基本题练习,过早出示各种变式题,效果会适得其反,“欲速则不达”。智能发展,要有厚实的基础知识。所以,要把课上得扎实、朴实。我认为一般来说,新授课的基本练习与其他练习,题量的比是3∶2。这想法只指一般而言。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的基本练习,内容有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求体积,包括用文字敘述的题,或根据实物计算,以及根据立体图形进行体积计算等。几何形体的基本练习中,培养空间观念是很重要的一环。在计算长方体体积时,我要求学生先在头脑中想象与题中条件相符的长方体或正方体模型,再解题。通过这些基本题的练习,学生巩固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并且对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概念进一步深化。由于加强了空间观念,掌握了解题的基本方法,像下面这样比较复杂的题,学生基本上都能正确解答。一个长方体,相邻的甲乙两个面,甲面积12平方厘米,比乙面积小8平方厘米,甲乙两个面的公共棱长4厘米,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解题思路是:甲、乙的面积各是两个边长之积,而公共棱长4厘米,它们边长积中必定有一个因数是4,所以面积甲另一边长是12÷4=3(厘米),即长方体的一条棱长为3厘米,面积乙的另一条边长为20÷4=5(厘米),长方体的另一条棱长为5厘米,这长方体体积为3×4×5=60(立方厘米)。如认识除号时,用“一横平,两点均,表示平均分”,使学生把除号的写法与除法意义结合起来,同时用分数线、比号与除号意义上的联系和符号书写上的联系;“均”“分”同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又如,把整数74看成小数时,我说:“74的小数点躲起来了,躲在4的后面。”同时配合教具把折在74后面的小数点揭示出来,学生看得懂,讲得清,记得牢。通过这样的引导,也为以后一系列有关整数化小数的问题,如小数乘法、积的小数点定位、整数除整数商是小数等难点扫除了障碍。以后在分数教学中,任何整数添上分母1都可化成分数,学生说:“小数点整数后面躲;分母1整数下面藏。”浅显易懂的语言在学生的记忆中留下深深的印象。
三、结语
新课程的到来,带来了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改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逐渐深入课堂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些都需要教育制度的改变,需要政府、学校、社会的大力支持。学校必须给予物质上的支持,多举办一些教学创新活动,给学生创造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唤起学生的自信,从而引发学生更大的探究欲望。
【参考文献】
[1]杨洁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实验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
[2]单春艳.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