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绪明 杨昌明
我从小对党有着一种朴实的亲近感,我的父亲在我6岁的时候就离开了人世,母亲含辛茹苦把我们姊妹五个拉扯大,没有党组织的关怀,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1982年,我高中毕业后,响应党的号召,在陆军43军军直侦察连服役,参加了著名的中越老山、者阴山侦查作战。枪林弹雨中,我将生死置之度外,火线入党并荣立三等功。
回到地方,我始终有这样的一个信念:我是一名老兵,马桥港就是我的战场,我要坚持冲锋在前,党指向哪里,我就战斗在哪里。2000年,我临危受命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说实话,那时候有的同志并不看好我。我暗下决心,既然组织选择了我,我就要争气,一定要当好这个书记,为群众做点事。
刚到村里工作,第一年的工资只有100元,第二年才有800元,就是前几年,基本上也是到了年底“两手空空”。有的村干部熬不住了都外出打工去了。看到出去打工的回来盖了新房,妻子骂我没本事,要我辞职。我很犹豫,在村里搞了这几年,没多大变化,就这么灰溜溜地“下去”,这是当逃兵,我不甘心!
我知道,马桥港村是个经济薄弱村,历史欠债将近200万元,在发展上只能吃“补药”,不能吃“泄药”。
但机遇抓住了就是黄金。2013年,金藤家庭农场来村投资休闲农业。因为涉及到很多农户的土地流转,进展十分缓慢。“不能单打独斗,要集约发展。”村“两委”讨论决定,先把土地从群众手中流转到村集体,再由村集体集中流转到市场主体。
入户走访时,有个别群众在背后议论,这些村干部对土地流转这么上心,是不是自己想搞点么事?我不想解释,只想用事实来证明。我们卯足一股劲,逐户上门做工作,一次不行,就两次;白天不行,晚上去;自己不行,就发动亲戚朋友一起做工作,两个月时间全部流转到位。
2014年下半年,金藤家庭农场投资500多万元建成休闲葡萄庄园,年产值达到300多万元,群众的土地流转每亩达到800元。看到这个情况,当时不同意流转土地的村民,主动找到村里要求集中流转。
近几年,村里搞了不少建设,但不管是哪方面的投资,我坚决做到不伸手、不拉手,并主动约束好亲戚朋友,保持自己的本色。
2017年5月,村里新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侄女婿找到我说:“细爷,这样的工程,别人做到,我也做到,你把我做!”我说,最好是莫做,你做了,赚不到钱不说,人家还要在背后说我的闲话,说我想心思搞鬼,我承受不起。侄女婿说,你当书记当不到一辈子,搞得自己人还不如外人。直到如今,他见到我还是个“粉子味”。
我的三哥要我帮他在农场找个轻松的事做,工资搞高点,我说农场都是做杂事,工资不高,不去为好。三哥说我是个“大苕”,帮贫困户介绍工作跑上跑下,对待自己人却推三阻四。
我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虽然我说得不是很好,但我要做好。这几年在各级的关心支持下,马桥港村的工作有了进步,有人开玩笑说:老乐,你搞这么多年,到老了,红起来了!我想说,红的不是我乐绪明,红的是马桥港村,红的是浠水乡村振兴這个大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