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正昆
【摘要】据调查,当前我国农村小学有半数以上的学生成为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的父母是社會巨大的打工群。引发一定的教育问题,由于留守儿童一般在爷奶家长大,他们得到了生活上的照顾,但在文化上缺失了父母的陪伴。这是大部分农村小学生性格缺陷的重要因素。在长期脱离父母教育的情况下,他们显得更加孤僻、调皮与任性。于是寄宿制小学应运而生,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举措。然而,这种集中式的生活与学习的管理模式,也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校园欺凌事件屡屡发生,已构成了极大的困扰。基于此,本文阐述了我国农村寄宿制小学欺凌事件的情况,分析了欺凌行为的特征与成因,并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小学 寄宿制 欺凌事件 特点 成因 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4-0228-02
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日益加快,虽然当前我国的农村经济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然而,由于缺少就业机会等因素导致大量的农村人口外流,相应地,农村小学的学生也日渐稀少。为了更好地管理好学生的日常起居,有的农村小学推行了寄宿制,方便对其展开统一管理,可是,在实际管理的时候,出于管理方式不当,进而在学生之间引发了诸多的矛盾与冲突。给他们的生活、学习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因此,农村寄宿制小学探求全新的管理策略尤为关键。
一、农村小学寄宿制存在校园欺凌事件较为严重
现阶段,我国大多农村小学存在极大的流动性特征,一般指的是学生伴随务工的父母过着从乡村辗转到县城的生活,这样的情况某种意义上制约了教师的教育工作。另外,由于很多家庭生活水平偏低,缺少父母的陪伴与关爱,使得学生不擅于与他人交流与沟通,更是对集中生活充满厌恶,这无疑给寄宿制小学的日常管理工作造成极大的影响。寄宿的学生范围较广,通常分布在每个年级,在保姆式的管理与照料下,很多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生活不能自理、懒散、任性的现象。进而引发了一系列的学生安全隐患。据统计,在我国数十个省市内,5000多调查者中,1/10左右的学生时常受到高年级欺压,1/3的学生常被殴打,1/5的学生被敲诈勒索,余下2/5的学生常被高年级学生辱骂。这既体现了寄宿制小学校园管理工作的缺失,又体现严重的校园德育教学问题。因此,农村小学的欺凌事件必须要引起学校相关领导与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二、校园欺凌事件的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一)特征
所谓的校园欺凌事件,指的是以直接、间接的形式伤害别人的恶劣行为,通常采用校园暴力,或欺辱式的言语给他人造成严重的伤害,大体分为嘲笑、打骂、戏谑、勒索等几种形式。校园欺凌事件具有三大特点:其一,普遍性。欺凌的行为包括侮辱、勒索、殴打等,且大部分校园里皆有类似情况。因为小学生经常发生这类的欺凌行为,如果发生一次,则会变为反复性的事件,加上被欺凌学生大部分属于弱势群体,当被欺凌的时候,一般不敢汇报于老师或家长,导致反复遭到危害。其二,不平衡性。欺凌与被欺凌的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力量差别。他们之间的年龄相差也较大,通常表现为以强凌弱、以大欺小的特点。其三,隐蔽性。通常情况下,校园的欺凌事件大多发生于学校内部较为隐蔽的场所,不易于被教师与管理人员发现。
(二)成因
频繁发生校园欺凌事件,最主要的原因是学校教育职能的缺失,管理不当造成的。第一,我国长期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要求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对其他方面疏于教育与管理。学生在校期间,大多时间放在学习上,真正留给孩子的空间极其有限,逐渐使得学生产生厌学的不良情绪。第二,学校过于寻求学生在文化知识方面的提升,对德育教学往往不够重视。因而未能及时有效地开展德育课教学,使得小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严重制约了孩子的发展,还养成孤立、缺失自信的心理,从而诱发很多的欺凌事件。第三,学校的管理工作未能抓好,没有设定完善的校园管理条例与规章制度,仅仅抓好升学率,而忽略了学生的法制教育。由于校园管理制度的缺陷,导致校园中的欺凌事件时有发生。
三、农村寄宿制小学欺凌事件的应对策略
(一)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有效沟通
对于小学生教育而言,家庭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因素。有利于培养孩子形成正确的三观,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与悉心指导中,学生的心理素质与人格方面也会进一步完善。尤其应对一些校园类的欺凌行为,家长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良好的家庭氛围会给学生带来健康快乐的成长空间,因此,寄宿制小学有关教师应当经常与学生的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以便家长对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的近况充分掌握,并及时配合学校展开相应的教育。
(二)强化德育教育工作,构建法制校园
农村寄宿制小学应当不断强化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活动,如请公安部门展开法律讲座,帮助孩子们普及相应的法律知识,并做到懂法、知法、守法,强化法制教育工作。请心理专家对学校的欺凌人员或存在心理缺陷的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此外,学校也要不断加强制度管理,有效利用广播、板报、教育网站等形式大力宣传道德的重要性,并对欺凌事件予以严肃地警告与处理,构建健康的校园文化。
(三)要尽快建立和晚上管理制度
学校要制定健全的寄宿制的准则与各项管理条例,强化对寄宿制学校的教学、老师、学生、生活、宿舍等管理工作的合理化规范,学校可以按照实际情况,成立在校生的管理组,明确分配各种职责,完善住校生的制度:如《行为规范》、《内务管理条例》、《管理细则》、《安全应急预案》等。这样,学生在校期间的各个方面皆可做到有章可依。第一,统一规划作息时间;全体学生严重按照学校规定进行作息,努力让自己养成遵守时间的习惯。第二,统一食宿:安排特定的生活老师,对学生吃饭、睡觉进行监管,帮助他们养成生活有秩序、节约朴素的良好美德。第三,统一活动:全体学生准时进行早操,并积极参与各项体育锻炼活动。一同观看少儿栏目、新闻联播等。
四、结束语
总之,当前我国农村在校寄宿的学生日益增多,寄宿制逐渐成为小学重要的管理制度。面对大量的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学校的有关领导与教育工作人员对此引起高度的重视,在进行智育的过程中,还要抓好德育方面的教育工作。为此,学校应当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积极与学生的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让其随时了解孩子的实际情况,及时纠正不良的行为,进行心理、道德方面的教育,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管理。
参考文献:
[1]邵莉.农村寄宿制小学德育管理的现实困境和突破路径[D].天津师范大学,2016.
[2]陆宇.浅析农村寄宿制小学管理的有效措施[J].亚太教育,2015(32):107.
[3]祁延胜.浅谈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后勤管理[J].中国教师,2014(S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