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缨
【摘要】现代学校教育中,素质教育已经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种教育的大环境下不断提高。但是,在信息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他们所面临的诱惑也更多,随之而来产生的迷茫与困惑也不断增加,因此,加强初中学生的道德法治观念,并借助人生规划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从而帮助初中学生提高如何正确制定自己“人生设计规划”的意识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人生规划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4-0221-02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现代法治国家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因此让青年学生理解新时代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认识依法治国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法治保障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立德树人育人功能的重要体现。
在国家如此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势下,我们也看到,仍然有不少学生道德法治观念淡薄,游走在违反道德法治的边缘,甚至触犯法律,也因此影响并延误了个人的人生规划,走上另一种道路。近年来,在互联网的时代下,许多不法分子借助网络的隐蔽性和虚拟性,利用金钱利益的诱导,使学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走上犯罪道路。有资料显示超过九成的未成年学生都在上网时曾遇到过不良信息的侵扰與不良诱导。曾经有一名初中生因沉溺于观看网络直播,竟然在主播的诱导下花费父母大量财产,只为“博得偶像的欢心”。这些极端问题的产生,正是由于初中生自身控制能力的缺乏,做出了错误的价值观判断与行为选择,这些事件不仅对学生个人的未来发展造成了严重伤害,更将会对社会风气的发展造成极大威胁和冲击。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是意识形态教育的有力举措,更是学生生涯规划指引的有效载体。
近几年,许多学校都意识到生涯规划对学生未来走向社会的现实意义,生涯规划课程的开展在中学也越来越多,但真正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却不显著,在学校课堂上,许多学生只是听过后就忘了,没有引起过多重视,课后缺乏老师系统的引导以及各种社会实践的操作和体验,使课程的设置仅仅限于学校课堂。纵观许多学校的相关课程,大都采用讲座、课堂讲课、观影留作业等很平常的模式,很难激发学生听讲和学习兴趣,而不能真正深入了解相关知识和内容。一般的教学模式往往容易忽视教育的实质内容,没有结合实践,学生也只是走马观花,很难有内在的体验和感悟。借此,本文提出以下三点举措,希望对道德法治教育和学生生涯规划有一定帮助。
一、开发校本课程,深入发掘两者的关系,系统化地梳理与融合
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是2016年国家教育部把“思想品德”教材更名后用的,教材的内容围绕着学生生活领域中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国家、世界的顺序来展开的,并新增了宪法以及几十部的法律法规。教材重新调整的意图是加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法治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家主权意识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要求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按照情境设置——主题展开——揭示矛盾——行动指导这一逻辑关系开展课堂教学的。因此,教师的教学必须和现实生活有机结合,才能对学生未来的规划进行有效的指引。从学校课程设置上就要有目的地进行和“道德与法治”课相匹配的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发。
就法治教育专题而言,其实学生对道德法治的概念并不陌生,也不抽象,他们经常会被电视媒体的宣传耳濡目染,或被周围人的相关行为所感染。相反,让学生觉得遥远的却是未来的人生规划,因为中学生在学校很少有时间去接触社会实情,对自身的考量也没有那么标准。因此,学生在学科学习中的理想状态和现实生活往往会脱节的,对于心智尚不成熟的初中学生来说,未来的规划意识的培养才是我们教育要解决的问题。
正确的道德法治观念的培养有助于引导学生正确规划人生,而对未来的生涯规划的建构又会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法治观念。因此,学校要以生涯规划为目标,围绕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发适合学生学习和操作的生涯规划的校本课程。如,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校本课程可以设置经典诗词的学习和朗诵、汉字书写、传统节日礼仪演绎、一日走遍祖国山河等等,让学生感受自身成长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增强文化自信。围绕法治教育方面,可以设置宪法知识学习、我身边的法律案例、法律和我息息相关等等课程,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成为守法公民。围绕革命传统教育方面,可以设置厉害了我的国、抗日战争史、长征故事我知道等课程,让学生珍视祖国历史,培养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师在对教材和学生实情进行系统化深入研究后,逐渐构建道德法治和未来生涯规划教育有效融合的立体化的校本课程体系,整合、提升多种教育资源,同时借助信息互联网技术等多种手段,使道德法治和未来生涯规划的概念和内容不再抽象,不再模糊,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
二、打造高素质的相关课程教师队伍,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法治观念,做好未来生涯规划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塑造,直接影响教育的效果。因此,必须打造高素质的校本课程的教师队伍,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法治观念,做好未来生涯规划。
教师是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的引路人,教师的言行举止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要培养好学生,首先就要培养好高素质的教师。在选择道德法治和未来生涯规划的授课教师前,可以先对教师加以考核和培训,提高教师的整体专业修养和责任心,不再仅仅是简单授课,而是“授之以渔”,尽最大可能把把道德法治教育和未来生涯规划这块儿结合的有理有据、衔接恰当,方便学生去接收、汲取。
高素质的教师要从朋友和老师的双立场出发,并且指导学生一步一步进入到相关知识的学习氛围中,而不能仅仅是从课堂表现和学习成绩来衡量学生是否理解所学内容。必须要全面考察道德法治与人生规划教育有效融合的效果,从学生身边点滴小事看起,加之其实践后的表现结果,才能科学、實效的判断出教学成果。
三、立足社会实践,结合社会实际和个人实际,悟出真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检查课堂效果,就要让学生身临其境,进入一个真实的环境去感受。教育除了在课堂上把教育内容传送给学生,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课后能消化、理解。
在社会实践的背景下,学校可以有组织有计划的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加深对道德法治和未来生涯规划知识的理解,从而明白自己应该去做些什么,应该怎么样做,树立道德法治意识,加强未来职业责任感,社会使命感。
学校可以组织中学生进入当地法院参观,深入了解和学习道德法律知识,再加以实际案例进行现场观摩和分析,逐渐加强教育内容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从而让学生切身感悟到思想道德法治观念的重要性,对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出正确的判断。同时,在有条件的基础下,学校还应加强与校外单位的合作,让学生解放思想,有更多的思考空间去讨论、去交流,进而感悟到未来生涯规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师可在一旁因势利导,丰富未来生涯教育内容,启发学生未来思维模式,从而得到符合个人实际能力的发展规划。
道德法治课与人生规划教育具有互促性,二者的有效融合,是以初中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是将解决学生思想道德、法治观念问题与解决学生未来人生发展的实际问题相结合,能够互相促进思想法治教育和个人生涯规划教育,能够互相促进思想法治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法的完善,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和体现了教育的本质。
良好的道德修养法治观念有利于保证学生有道德有法律的行为处事,有利于保证学生未来人生规划合法、合礼。让学生敢于用法治法纪维护个人正当权益,自觉做一个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人。只有提高相应的思想道德和法治素养,学生才能早日制定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规划,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总而言之,教师教授道德法治和未来生涯规划课程,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今后的生涯发展道路上,能够走得更好更远。教师利用道德法治来引导学生,这并不是在替学生决定自己未来的人生方向,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学会“做人”,然后才是“成才”。现代教育将二者的有效结合,能大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实在性,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道德素养、职业素养,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忠惠.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在初中有效融合的文化视野[J].课程教育研究,2017(52).
[2]张江英.思想政治课教学渗透生涯规划教育初探[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10(34).
[3]康建军.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规划教育的有效融合初探[J].装备制造与教育,2014,28(03):35-3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