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浇灌,以情育人的小学班级管理思考与实践

2018-08-11 09:09李刚苏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4期
关键词:用心班级管理

李刚苏

【摘要】要使一个班级有良好的班风,有强大的凝集力,一向不断前进,班级管理除了做好一些常规工作外,还应有一颗爱心,用真情融入学生中间,多理解他们,使他们信服你,愿意把你当作他们的好朋友,愿意与你多方面地交流思想,需要用心浇灌,以情育人。

【关键词】用心 以情育人 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4-0203-01

捷尔任斯基曾说过:“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好学生”。老师对学生的热爱是顺利开展班级工作,教育好每一名学生的重要前提。

一、用“心”了解学生

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是要了解学生,只有了解了他们想法的时候我才明白他们日常的行为的根源是什么,是家庭影响,是是非感不强,是习惯不好,是意志力不坚定还是其他原因,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班级管理的引导工作。如通过:观察,透过学生来了解学生,从任课老师那里了解部分学生,了解学生实情后,很多事情处理起来就能够更有效果,要用心去观察去了解自我的学生,体会他们真正的内心世界,这样才能更好地教育他们。

二、用“心”对待学生

虽然学生不够懂事,但是每个学生都是有自我的感知的,他们能实实在在感受到老师是否真心对待他们。老师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理解老师的教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事业的基础和开始,教育的成功来源于对学生的最大热情。

1.用爱激励学生

崇高的爱要求老师具有高尚的师德,充分利用老师形象的影响力激发学生的理智感、道德感和审美感。老师的一句话,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就像高明的琴师一样在学生的心弦上弹拨出动人的乐章。应当用自我言行一致、光明磊落的品质,对工作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态度去感染学生,身先士卒,身体力行,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我先做到,用自我的行动去影响学生。

2.用爱温暖学生

老师一要关心学生成长,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和礼貌习惯,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做人。二要多给学生讲做人的道理,讲为人处事的原则,使学生“悟”出做一个高尚人需要具有良好的品德,注意引导使学生获得健康的心理。三要多与学生谈心、交心,做学生的知心人,你只有让学生充分信任你,才能了解学生心中的“结”,才能排解学生的不良情绪,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四要从生活中多关心学生,体贴学生,想办法解决学生生活上的困难。

3.用爱鞭策学生

真心爱护教育对象,就必然要严格要求,没有原则的爱是偏爱溺爱,过分的严厉便缺乏情感的交融。因此,老师对学生要求要适度、合乎情理。严格要求学生应以充分尊重学生为基础。批评应是善意的,春雨润物细无声。批评的艺术应是严格与善良的圆满结合。学生对老師的批评,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合乎情理的严格,而且是充满人情味的关切。

三、用“心”教育学生

学生们成长的过程是一个性格思想变化转型的过程,活泼喜动、好表现是他们的天性。面对形式各异,性格多样的学生,不可能也不就应面面俱到去管理和教育,使之整齐划一,即便是偶尔犯一些小毛病、小错误,也属正常的发展。教育过程并非像拧水龙头那样一蹴而就,我们要允许其在“犯错—教育—改正”的循环反复中成长。而随着年龄、知识的增长,群众、同学的影响,他们都会向好的方面发展。

1.懂得宽容,以同龄人的心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

作为一名老师,要尊重学生人格,并善于进行“心理移位”,设身处地体察学生的心理处境,关心学生学习的细微变化和点滴进步,及时地加以引导、表扬、鼓励,使学生逐渐对老师产生一种亲切感、安全感。心理学中有一种“自我人效应”理论,老师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就能唤起他们的自尊心、自强心,激励他们发奋学习,战胜困难,产生强大的内在动力。相反,如果老师不信任、不尊重学生,尤其在公共场合,哪怕是无意识地用羞辱的语言去刺激学生,在学生面前,你就失去了教育的基础和权力。对善于做学生朋友的老师,有哪个学生不喜欢他呢?

2.民主地处理问题,给学生“辩护”的权利

一个班那么多学生,那么多事情,老师不可能样样事情都了解得完全属实,偶尔也会带上一些自我的主观色彩,倘若事实并非如老师了解的那样而轻易就下结论,那么不仅仅仅是学生受委屈,而且老师也将面临着信任危机。民主不仅仅容易赢得学生,使他们乐于与你交流,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学生首先是人,也有自我的自尊。

“辩护”不仅仅能让老师多方面了解事情真相,有助于解决问题,也能够是学生维护自我的权利和自尊的手段。学生在教育成长过程中一些问题错误的反复性,每次我们都耐心地听其讲完要讲的话,这本身就体现了一种尊重。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出现的种种问题,让他有机会把自我的所思所想说出来,再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为了学生今后少走弯路,我们就应多做耐心细致的工作,这是一个老师最基本的职责心。

3.看准机会,选取最佳时机,进行思想教育

老师若真正爱护学生,那首先就应理解学生感情,尊重学生人格,了解学生的特点,在平等立场上耐心地同他们谈话、交往,在交往当中寻找教育时机,只要老师注意调查研究,摸准学生的思想脉搏,掌握学生心理活动规律,善于捕捉教育时机,教育工作就会更加主动、有效。

(1)捕捉学生“闪光点”

对学生来说,他们的心灵深处时刻蕴藏着进取奋发的心理需要。老师不能只是被动地等待学生的“闪光点”的出现,而是应主动地抓住或创设条件,诱发学生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哪怕只是闪电般的那么一瞬间,也往往提升学生的最佳时机。

(2)选准教育时机

在教育时机未出现时,老师要耐心等待,当最佳教育时机到来时,要抓住契机进行教育,因为此时教育学生,最容易被学生理解,教育效果最佳。老师耐心地关心和帮忙他们,多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在不断的“犯错-改正”的循环反复中成长,使他们在感受到温暖、安慰和鼓励中再次振作起来。

(3)抓住心理因素

一个学生的思想通了,一个班的思想教育搞好了,其他工作做起来就较为简单了。所以,思想教育应当是老师工作的中心任务。

老师工作是平凡而繁琐的,需要在实践中去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使班级管理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要想方设法去帮忙学生的成长,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关注学生的未来,只有这样班级管理工作才能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郑兰君.小学班级管理的“三化”策略[J].中小学德育,2017(11):61-62.

[2]张林.小学班级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改进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7(03):80-82.

[3]余忠淑.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构建[J].教学与管理,2012(35):11-12.

[4]徐元祥.当前小学班级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0(21):161.

猜你喜欢
用心班级管理
用心
用心陪她
用心熬一碗汤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用心,才会不枉此生
用心,让家更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