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风尚

2018-08-11 09:38陈艳婷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9期

陈艳婷

摘 要:铜版画也称蚀刻版画、铜版刻画、铜蚀版画、腐蚀版画、西洋版画,是版画的一种,发明于15世纪。铜版画是一种以铜作版材的凹版印刷画,通过刀具雕刻或酸液腐蚀等手段使铜版表面形成凹凸图样,然后运用机器压印使涂抹于钢版凹处的油墨或颜色附着在纸张上从而获得图样。铜版画艺术典雅、庄重,在国际上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名贵的艺术画种。铜版画传入中国已有200多年的历史,18—19世纪是欧洲铜版画发展的黄金时期。 铜版画是一门异于中国传统书画的艺术,具有重要的艺术、历史和经济价值。文章通过对部分馆藏19世纪的铜版画的赏析,以期让大家了解那段不曾远去的岁月。

关键词:晚清;铜版画

铜版画也称蚀刻版画、铜版刻画、铜蚀版画、腐蚀版画、西洋版画,是版画的一种,发明于15世纪。铜版画是一种以铜作版材的凹版印刷画,通过刀具雕刻或酸液腐蚀等手段使铜版的表面形成凹凸图样,然后运用机器压印使涂抹于钢版凹处的油墨或颜色附着在纸张上从而获得图样。铜版画艺术典雅、庄重,在国际上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名贵的艺术画种。

铜版画传入中国已有200多年的历史,18—19世纪是欧洲铜版画发展的黄金时期。本文选取的16幅作品正是出自这个时期,为英国画家托马斯·阿罗姆所作。在西方人的眼里,19世纪的中国是一个拥有许多举世闻名历史古迹的大国,恢弘奢华的皇家御道、纵横交错的运河、秀美的自然风光、奢华威严而又充满诗情画意的皇家园林、规模巨大的金字形古塔、跨越崇山峻岭的万里长城,让他们深深折服,让他们无限臆想。因此,西方人利用铜版画的艺术创作来记录和展现晚清时期中国的民族风情、自然风光、生活习俗、艺术、宗教信仰儀式和政治体制,从而反映中华民族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差异性以及这个神秘的东方古国的社会百态。

铜版画是一门异于中国传统书画的艺术,具有重要的艺术、历史和经济价值。作者通过对馆藏部分19世纪的铜版画的赏析,想让大家了解那段不曾远去的岁月,分享铜版画的细腻写实,领略艺术的魅力,感受那个时代的气息!

中国的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民族的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始修于燕王,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据历史文献记载,有20多个诸侯国家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如果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长达5万千米。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无数劳动人民为它贡献了智慧,流下了血汗,使它成为世界一大奇迹。今天所说的万里长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甘肃省的嘉峪关。图1中长城蜿蜒宛如一条巨龙,延伸到无边无际的天边,一座座雄伟的烽火台高高耸立。长城脚下有一列士兵队伍,士兵们有的手握长矛,有的抬着轿子,轿子里坐着的是官员。他们像是外出拜访,又像是出巡边塞。

正大光明殿位于圆明园正殿,坐落在二门里的正中央位置,其名意为一位伟大统治者的胸襟开阔。殿高约39米,宽约19米,有七根圆柱子竖立在圆形的石墩上。整幢建筑坐落在一个高1.2米的台基上。这座殿堂是皇帝用来接见官员和外国贵宾的觐见厅,也是摆设宴会特别是像皇帝寿辰等特别节庆而举办宴会的地方,也是进行科举殿试的场所。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正大光明殿毁于大火之中。

图2描绘的是正大光明殿外头戴官帽、身穿官袍的众官员等候觐见的情景。只见殿外一排木柱环绕内殿,支撑着沉重的挑檐。内殿则标志着厅室区,在这些壁厅室的上方设置了方格柜架,可推开通风。天花板上有花哨的彩绘图案,厅堂华盖等处柱子都没有柱头,下楣下边的柱子之间有木质的围屏插入作装饰,敷金抹彩。地面铺的是精美的大理石,石板之间拼接得严丝合缝,地面平整如镜。这里是皇权威严的象征,是皇帝办公、大臣外宾觐见的重要场所,它见证了封建王朝的繁盛、衰落和屈辱。

广东省西部地区有连绵的群山,许多河流由此奔流向南。羚羊峡位于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过去的肇庆府范围包括今天的肇庆市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市、四会市、德庆县、封开县和今佛山市高明区以及今云浮市(当时属州)、今阳江市、鹤山市、恩平市、开平市全境等。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埋藏着许多有价值的矿产,是许多珍贵树木的天然养殖场。在肇庆以东16千米处是西江岸边两山之间的著名通道——羚羊峡。羚羊峡由附近的三条河流交汇而成,通往广州,是当时一条主要的商业水上交通要道。

图3描绘的是肇庆羚羊峡的美丽风光以及从事水上运输物产的船民作业的景象。大自然不仅赋予了羚羊峡美丽的风景,还给了人们丰富的物产,如有银、铁、汞矿等以及制作著名端砚的石料。此外,羚羊峡木材的贮存量也很可观。图中可见一艘艘带帆的船在河上行驶,有的是简易的木筏,木筏上装载着货物。船民以船为家,以运输货物为业,他们没有房子,通常在船上或木筏上搭建简易的窝棚而居,成为水上居民,为一日三餐辛苦劳作。那些富有的矿主和掌握林地与土地的地主们却住在舒适宜人的房子里,可见当时的贫富差距非常大。

图4描绘的是香港岛的一处用竹子作为输水管道引水灌溉进行农耕的情景。图中的人们戴着竹子编制的帽子,高挽裤腿,有的在河里装水,有的在草地上放牛,有的在小桥上观察竹制输水管道的输水情况。图中的香港岛维多利亚的田园风光美丽,溪谷优美,一块块巨大岩石间隙长出一片片华美的树林,还有草地和水田。岛上有一个狭窄的山谷,一条小河溪水潺潺,缓缓流向大海。港岛原野上那些兀然耸立的大岩石可为人们遮风挡雨,成为劳作小憩之地。同时还被香港人巧妙地用作输水管道的支架,人们在上面架设竹子,把水通过竹子管道输送到远处的平地用以灌溉。这种人造输水渠道工程是勤劳的香港人智慧的结晶。香港气候温暖湿润,很适合竹子生长。竹子的用处有很多,除了观赏外,还可以用竹子制浆造纸,可以用作航海的索具,可以制作风筝骨架、船篷、撑船竹篙、簸箕、农耕的扁担、竹篓等竹制用品,还可以编制精美的工艺品。在缺水干旱时,还可以作为引渠输水的管道等。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竹子被人们充分利用和开发。同时,竹子还在中国的人工园林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起着点缀和装饰的作用。竹子因其高风亮节的品质,为众多文人骚客所赞颂,成为许多名家画笔下的“四君子”之一。

蚕是蚕蛾的幼虫,丝绸原料的主要来源,在人类经济生活与文化历史上有重要的地位。蚕主食桑叶,蚕茧是桑蚕吐丝结成的椭圆外壳,蚕在壳里吐丝变成蛹,中国成语“作茧自缚”即由此而来。距今五六千年的新石器时期中期,中国便开始了养蚕、取丝、织绸。到了商代,丝绸生产开始具有规模,拥有较高的工艺水平,有了复杂的织机和织造手艺。在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几乎所有的地方都能生产丝绸,丝绸的花色品种也丰富起来。到了秦汉时期,丝绸不但得到巨大的发展,而且随着汉代中国对外大规模的扩展影响,丝绸的贸易和输出达到空前繁荣。贸易推动使得中原和边疆、中国和东西邻邦的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从而形成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很多丝绸产品经“丝绸之路”远销欧洲。古丝绸之路从古长安出发,经甘肃、新疆一直往西,经过中亚、西亚,最终抵达欧洲。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因长期的战乱,黄河流域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到了隋代,蚕桑丝绸业的发展重心从北方转移到了长江流域。唐朝是丝绸生产的鼎盛期期。到了明清两代,由于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丝绸的生产和贸易发生较大的变化,丝绸的海外贸易发展迅速。但是由于封建制度的闭关锁国对生产力的阻碍,加上当时丝绸业生产设备和技术的落后,在苛捐杂税和西方洋绸倾销的双重打击下,中国的丝绸产量和质量无法与外国洋丝绸抗衡,因此陷入十分可悲的境地,沦为西方大丝绸工业的生丝原料生产基地。15世纪后,意、法、德乃至英国也兴起了桑蚕养殖或丝绸制造业,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西方改进工业机械技术,生产出先进的设备,并陆续用于丝绸制造业中,而此时的中国传统丝绸制造业显得不堪一击。图5描绘的是一个蚕农家庭式养蚕的场景。图中男女老少齐上阵,有的摘桑叶喂蚕,有的分拣蚕茧,有的剥茧抽丝,真实反映了封建社会时期蚕农养蚕为生的艰辛。

清高官因其所居官位享有权势和地位,所以他们的府苑和宅第都富丽堂皇,名贵家具和器物装饰奢华无比。图6描绘的是一位高官人家宴请客人的奢侈热闹景象。图中只见宴会厅装潢华丽,名贵的灯笼高高悬挂,地上摆满了各种装饰品,墙上贴有壁画,在一处角落还有人在现场表演吹拉弹唱助兴。招待客人的大桌是一块厚重光洁的大理石板镶嵌在做工精美的木质桌框架上,桌面摆满了丰富的菜肴和精美的陈年佳酿,中式花瓶里插有鲜花。坐在主位的主人椅下垫了个矮凳,垫高椅子是为了方便招呼客人。主人呼朋唤友,热情招呼着宾客,席间礼仪繁多。只见主人双手捧杯高举,向众宾客敬酒,客人们也捧杯高举回应,主宾们觥筹交错,边吃边听着在场弹唱助兴的小曲,好不热闹。

过去官员和富家人氏宴请贵宾或外宾时,喝酒敬酒是必不可少的,敬酒是大有讲究的。主人向宾客敬酒,须站立起来,捧杯高举,以示主人的尊重和敬意,宾客也站立举杯回应,显示礼貌。晚辈向长辈敬酒时,举杯高度只能低于长辈或长者所持酒杯的高度。更讲究的还会请戏班子到堂“唱堂会”,主宾们边吃喝边看戏,好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女性的社会地位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试金石。任何尊重女性道德和智力的地方,女性就能享有平等的权利;而以女性个人美貌为爱慕或艳羡的唯一标准的地方,则专制和奴役广泛流行,就像许多亚洲国家那样。处于封建社会的晚清妇女没有社会地位,社会一贯奉行“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妇女们往往以家庭为中心,以夫为纲,几千年来,处于从属地位,没有什么个人自由,不能发表自己主见,无法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无从走上社会,渐渐失去独立自主的能力,依附丈夫,形成依赖。尤其是那些高官、富贵人家的妻妾们不用劳作,闲暇时玩玩纸牌、打打字牌,即使过着的是“笼中鸟”的生活,即使被“圈养”,她们也早已经习惯这种优裕的生活。

图7描绘的是高官权贵家中的妻妾为打发时间悠闲玩着纸牌的场景。图中三个贵妇女眷拿着纸牌,一手握着扇子,穿着华丽的衣衫,梳着精致的妆容,佩戴精美的头饰,坐在精美的木椅上慵懒地打牌。厅外不远处是一个湖泊,柳树假山环绕,湖中还有一处亭台,可见这是一处富贵权势人家。画面中一个丫环身上背着一个婴儿,身旁一个小孩围着丫环嬉闹。鲜明对比出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有的人身份地位卑微,有的人却不劳而获,享受着奢侈慵懒的生活。

图8描绘的是农夫插秧的场景。春末是插秧的时节。插秧是指将秧苗育种田里的秧苗连根拔起,修剪秧尖,并使每株秧苗分开,再移栽到大田地里。大田灌入水浸泡使得土壤松软,便于犁耙翻耕和秧苗插入泥土着床生长。大田一般要修整成一块块四边封闭的田地,封闭的四周便于蓄水和灌溉。灌溉是水稻种植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国式水泵是一种木结构的圆形水车,它是农耕最常见的灌溉提水工具。水稻在春夏季节生长非常快,植株可长至30~180厘米,稻叶细长,稻花开在大而美丽的圆锥形的花托上。夏季六七月份早稻即可开镰收割。炎热的6月正是南方农村中最繁忙的“双抢”时节,这边要抢收早稻,那边要抢赶着耕种晚稻,都不能绝耽误农时。晚稻收获季节在10月份或11月份。勤劳、吃苦耐劳是中国人的特点,尤其是中国的农民在双抢季节表现得十分明显。

图9描绘的是山东临清府的大运河河畔的一处宝塔,塔底地面到河边有一片平缓的坡地,这里成了临清市民的游戏休闲场所。在这里,江湖卖艺人表演翻筋斗、柔术等,通过表演杂耍来挣看客的赏钱,变戏法者凭灵巧手脚骗人上当掏口袋。有的市民自发组织踢毽子游戏,这无疑是一项有益身心健康的运动。毽子一般用外圆内方的几枚铜钱作底座,把几根雄鸡羽毛或鸭鹅毛捆绑一起,固定在底座上制成,玩者多半为小孩和青年。毽子在当时的西方应该还没有出现。几人以至十多人围成一圈,不设“球门”,动作不会很激烈。玩者单脚将毽子踢向别人,同时还要保持身体平衡,接毽子者单脚接到毽子,并转而踢给第三人,就这样交替循环踢下去,漏接者则出局。游戏过程中会不断有人出局,最后一名幸存者即为冠军,可获得奖赏。往往最好的奖赏不在物质而是精神上的喜悦。我们发现,在中国劳动者阶层中哪怕是最阳刚的男子也有一个难以控制的爱好,即通过踢毽子當冠军感受令人注目的快乐。

图10描绘的是中国的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一天,无论何处何时,无论什么职业、什么地位的人们都会给天地、神佛、祖宗上供拜祭。在一些农村,一般是在一块石头上设立拜月的祭坛,或是在一尊木雕神像牌位前点燃香火蜡烛,祈求神灵保佑祈福。保佑的内容很多,如人丁兴旺、生意兴隆、财源广进等。在海上航行的船员和在江河、湖泊谋生的水上人家等,在中秋这一天也要在船上的神像前下跪拜祭。图中画面呈现的是离扬州几千米远的一块稻田旁的拜月场面。男子携家人一起在秋收季节祭神拜月,显然是为了感恩神灵保佑。画面居中背景是一片已经收割了的稻田,代表秋收,而右前角描绘的是农夫们正在给作物拨打脱粒,以便晒干储存,或自用或贩卖上市。人们的拜月祭神夹杂了个人的私心愿望,希望通过求神保佑实现自己的心愿,此图描绘出旧时中国人中秋拜月初衷的缩影。

古代的中国男人原本是蓄长头发的,古训曰:“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损。”但清兵入关后以征服者的姿态,强迫汉族人剃额前头发至头顶,留后脑头发编织成长辫,否则格杀勿论。许多汉族人为维护原有民族习惯,不愿剃头而丢了性命。

图11描绘的是剃头挑子帮人剃头的场景。剃头匠不仅剃去头发,还要对整个脸部进行修刮。由于人们很难自行剃头理发,所以需要有人专门从事这个行当,需要专业人员来履行这个职能。在广州,曾经有七千多游走于街头巷尾的剃头挑子,他们用竹制扁担挑着一个理发担子,担子一头是洗脸盆架,另一头是梯形的箱凳,里面装有理发工具和用品,同时兼作顾客座凳。理发匠除剃头修面外,还有修剪手指甲、脚趾甲、挖耳屎、剪鼻毛等其他服务,适当收费。如果遇上老客户,甚至有的免费提供。有的理发匠还有推拿按摩的手艺,据说可使顾客舒筋活血、强身健体,但这是有偿服务,按摩半小时要加收1便士费用。剃头匠使用的剃刀做工不精致,但方便适用,如果刀刃变钝了,剃头匠通常会在一个铁盘上来回磨擦,剃刀经过来回磨制便会锋利如初。

宁波一直以来风景优美,而且曾经一度是繁荣活跃的外贸、商业中心。后因关闭甬江,只准广州口岸通商才逐渐萧条。但在鸦片战争后,英国与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宁波仍重新作为对外开放的口岸,纺织行业也因此取得较大的发展。

图12描绘的是宁波摘种棉花的景象。由图中可见,宁波地域宽广平整,棉农有的挑着施肥的担子,有的在松土锄草。棉花长势很好,大片的棉田一望无垠,想必又是一个丰收年。宁波种棉历史悠久,当地的居民很早就开始从事棉花栽培,这里的土壤和气候非常合适种植棉花。棉花种植需要专业技能,大田种棉要精心地耕种。棉田须经过三次犁耙,施肥适当,植株的幼苗要分行挖洞种下,两行植株之间的泥土须用铲子松土,当幼苗长到30厘米高时应掐尖。据植物学家研究,棉花有13个品种,但重利的商人们只关心两个品种:黑籽棉和绿籽棉。这两个品种关系到轧棉的工艺,更容易轧制棉花。

宁波不但种棉历史较长,纺纱织布也曾很在行,但是随着其他地方引进西方机械,只是靠木结构机械来进行纺纱织布的宁波被远远地抛在后面了。

清朝时期的官员家中贵妇的闺房卧室的摆设和装修大部分都是富丽堂皇、华丽奢侈的,名贵的家具和装饰品随处可见。高官大人家的女眷都有一套专用房间,只有丈夫、孩子和女性的亲戚、丫环和仆人才能进入。这些房间都按常规标准装修和配置家具,讲究美观便利,体现主人的审美情趣和品味。

图13描绘的是贵妇闺房和卧室的奢华场景。门厅中摆放着案台和凳子,做工精细的三脚木架或竹架上摆放花盆或水盆、托盘之类的物件。室内放有带雕刻花纹的木质桌椅,还有各种花瓶装饰物,插有鲜花或各种特具情调的花木。花香透过帘幔飘进内室,满屋幽香。屋内通常挂有象征吉祥如意的灯笼,从天花板上垂挂而下,灯笼有纸质的、丝质的、木质的和角质的,一般都会涂上明亮的颜色,外形多样。还挂有华丽的珠帘灯。卧室是休息的地方,是闺房里最隐密的处所,床通常放在适于容纳的壁凹处。房间设有梳妆台,与床之间隔着一个木质隔栏(类似于今天的隔断),梳妆台备有镜子供贵妇们化妆使用,床的四周挂有帷幔,遮光防蚊。

斗蟋蟀、斗鹌鹑、踢毽子、猜拳和猜单双数,这些都是孩子们童年时喜欢玩的娱乐活动。自古以来在我国各地都很流行这些娱乐活动。其中一项放风筝,也是深受人们喜欢。我国工匠能人很多,匠人们心灵手巧,风筝制作精良。他们用竹子长而有节的茎作风筝骨架的横木和牵引线的导杆,再糊上轻而柔韧的丝棉纸,并在风筝上画上鱼、虾、老鹰、猫头鹰或其他造型,涂上鲜艳的颜色。顺着风,手握丝线,快步跑,放飞风筝到天空,人跟着风筝跑,手握的丝线可收可放,无限乐趣。风筝伴着风力,有时会发出呼呼的声音,如果很多风筝一起放飞,那场面真可谓是一派众鸢齐飞、百鸟争鸣的喜庆景象。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人们登高望远的重阳节,这一天,很多地方的人们也有去郊野放风筝纸鸢的风俗。

图14描绘的是人们在郊外草地方上放风筝的热闹景象。由图可见,天空晴朗,风很大,很多人在郊外的广阔草地上放风筝,天空飞舞着很多风筝,有的像猫头鹰,有的像飞龙。放风筝不单有官员家眷,还有普通老百姓,有老人,也有青年和小孩。远处树木葱翠,七层宝塔在阳光下辉映,显得格外壮观。

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节气。每年农历立春之际,人们都会成群结队地迎春接福,祈福风调雨顺,丰收年景好!立春意味着春耕春种,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迎春典礼活动,希望风调雨顺、年年顺景。迎春典礼可庆祝十天,每天游行祭祀的物品各不相同,有猪、狗、鸡、羊、牛、谷物、麻、豆等。人们通过迎春游行活动寄托心中美好的愿望。男人在这种活动中是主要角色。这十天之中有两天要举行比其他八天更隆重的庆祝活动,这两天堪称男人和水牛的节日。人们在竹框架上扎制水牛的造型,敷裹上泥巴,做成泥牛,即“春牛”,然后用鞭子打“春牛”。通过游行活动预兆丰收年,游行队伍很庞大,并向乡下寺庙推进,当地的官员会在庙前迎接,并献上通常的典礼祭品,并在游行者背负的春季寓意的画像前顶礼膜拜,一派官民同庆、万众迎春的景象。

图15中描绘的是官民同庆共闹春的景象。图中有的吹嗩呐,有的打鼓,有的抬供像,有的抬祭祀品,有的拿牌匾锦旗,在一处庙前,官员前来迎接,好一派迎春庆典的热闹景象。

在封建时代的中国婚姻都是包办的,没有自由,进洞房前男女双方不得见面,充满神秘,也充满风险。一些大富人家或高官门第的子女,会有人主动上门提亲,门第越高的权贵大富人家,越会受到另外的门当户对的权贵大富人家青睐,提亲所送聘礼就更多,聘礼之贵重不是普通人家可比的。

提亲的聘礼主要包括金戒指、金手镯、珠宝玉器、梳妆家具、丝绸、银饰等。为收受男方礼物,新娘家在专门厅室接待,为表示尊重和炫耀,有的家中年长妇女会将所收礼品陈列展示出来。此时准新娘也会出现,在室内显眼的位置,准新娘要对男方提亲来人的盛情来礼表示感谢,

图16描绘的是提亲结婚聘礼运送到新娘家的场景。由图可见,这是一户大户人家,府邸亭台楼阁装潢富丽堂皇。前来提亲的人家也不简单,用船只运送聘礼,船中装满各种彩礼,可见家族雄厚的财力。女方家人专门出来迎接,想必对运来的聘礼很满意。准新娘在丫环仆人的陪同下出现在室内显眼位置,对前来运送聘礼的人表示谢意。

本文选取馆藏16幅19世纪的西洋铜版画,每幅的内容各不相同,有的反映民俗风情,有的反映官宦人家奢侈生活,有的反映底层劳动人民的艰辛,有的展示秀美山水风光,有的体现威严的皇权和森严的等级制度。外国人通过铜版画记录下当时处于封建社会的清王朝,反映了民生百态,也反映了当时落后的封建统治制度,封建王朝的奢靡以及巨大的贫富差距。这一张张漂洋过海的“明信片”从海外又流传回中国。当时不单外国人描绘铜版画,中国的广州作为重要的通商口岸,广州的十三行也有很多中国画家匠人画了很多铜版画,并作为外销品流传到海外,成为西方了解神秘的东方古国的窗口。历史总是在向前发展,回首过去几千年的封建王朝统治,中国经历了很多朝代的变更,回到今天,我们应牢记历史,不忘初心!

参考文献

[1]东莞市可园博物馆.晚清风尚——十九世纪中华帝国图景西洋铜版画[M].北京:中国文艺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