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除幽门螺杆菌在缺铁性贫血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2018-08-11 07:21:18张玉霞韩雪萍申娅媚郭发慧张花花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15期
关键词:铁剂缺铁性螺杆菌

王 聪,张玉霞,韩雪萍,申娅媚,郭发慧,张花花

(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甘肃 武威 733000)

缺铁性贫血(IDA)是因体内储存铁缺乏影响血红素合成所引起的贫血,为临床常见疾病,也是最常见的一种贫血类型。其特点是骨髓、肝、脾等器官组织中缺乏可染铁,呈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IDA发生原因和发病机制多种多样,近年来研究发现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可能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有关[1]。Hp感染引起消化性溃疡、胃癌合并消化道出血时常可导致缺铁性贫血。大多数Hp感染者仅表现为慢性胃炎,无明显消化道出血征象,但会出现缺铁性贫血。治疗IDA的常规方法为口服铁剂、静脉注射铁剂或联合营养干预,疗效均较好。然而,有部分患者经常规补铁治疗后,贫血情况有所改善但易反复,而加用根除Hp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效果并减少复发。现将我院近6年来有关缺铁性贫血与Hp感染的临床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2010年6月至2016年8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的缺铁性贫血患者237例,其中男性92例,女性145例,年龄18~83岁,中位年龄43岁。利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感染情况。237例IDA患者中,Hp+172例,Hp-65例。据治疗方法将172例Hp+患者根随机分为A、B、C 3组,A组57例,B组57例,C组58例。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以《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2]作为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血红蛋白(Hb)男<120 g/L、女<110 g/L,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0 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27 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2%,血清铁(SI)<8.95 μmol/L、血清铁蛋白(SF)<14 μg/L、总铁结合力(TIBC)>64.44 μmol/L,有贫血临床表现,如面色苍白、乏力、体力下降、纳差等。(2)首次接受治疗,近期(一个月内)未接受过相关治疗。骨髓铁染色是诊断IDA的金标准,但属于创伤性操作,必须保证骨髓涂片中有足够的骨髓小粒才能获得准确结果,而取材部位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很大,故临床应用受到限制。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血常规联合铁代谢指标检查诊断IDA。

排除标准:(1)急慢性失血、溶血、慢性肾病、慢性肝病、严重心肺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结缔组织疾病、恶性肿瘤、结核、既往行胃大部切除术所致贫血等;(2)血红蛋白<30 g/L或需输血治疗者;(3)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4)妊娠、哺乳期妇女。

1.3 研究方法

1.3.1 实验室检测 血常规、网织红细胞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清铁、总铁结合力采用常规生化方法测定,血清铁蛋白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均于清晨空腹一次采血。

1.3.2 Hp检测 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1)患者准备:患者停用抗生素和铋剂30天,停用质子泵抑制剂两周。检查需空腹或禁食3 h。(2)检查流程:①患者口服14C尿素胶囊一粒。②静坐25分钟后,向集气瓶内呼气,集气瓶中的液体由粉红色变成无色时停止,或者持续呼气时间达3分钟后停止呼气。③向集气瓶中加入45 ml稀释闪烁液,加盖旋紧,置于液闪仪中检测。④检查过程中患者应保持安静状态,因为剧烈运动后血液酸碱度变化会影响同位素标记CO2的呼出。另外,应防止患者误吸集气瓶中的液体(>100 dpm为阳性)。

1.3.3 治疗方法 A组给予铁剂治疗,B组给予单纯根除Hp治疗,C组予以铁剂+根除Hp治疗,Hp-组给予铁剂治疗。

蔗糖铁注射液100 mg+0.9%氯化钠溶液100 ml缓慢静脉滴注,隔日一次。每次用药前均要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及既往用药史,确认无过敏方可执行。用药前检查包装有无破损,是否在有效期内,静脉铁剂现配现用,首次使用观察5分钟,无不良反应后,将剩余药液在规定时间内滴完。A、C组及Hp-组蔗糖铁治疗4周后改用琥珀酸亚铁口服4周(便于后期维持治疗)。

根除Hp治疗: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胶体果胶铋。具体方法: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 mg,早晨和睡前空腹口服;阿莫西林胶囊1 000 mg餐后服,bid;克拉霉素片500 mg,餐后服,bid;胶体果胶铋胶囊150 mg,分别于3餐前一小时及睡时服用,疗程14 d。受抗生素广泛耐药、宿主和菌株毒力等因素影响,Hp根除率逐年降低。由于标准三联抗Hp治疗效果欠佳,故本研究采用含铋剂四联方案,将疗程延长至14 d,以提高Hp根除率。对于复查时Hp仍为阳性者,将克拉霉素换为呋喃唑酮片(0.1 g,bid)或盐酸左氧氟沙星片(0.2 g,bid),疗程 14 d。

1.4 观察指标

治疗前及治疗两周网织红细胞(Ret)水平。于治疗开始后每两周复查一次血常规,第8周复查SI、SF、TIBC。在治疗8周后行14C尿素呼气试验观察Hp转阴情况。

1.5 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男:Hb>120 g/L,红细胞计数(RBC)>4×1012/L,女:Hb>110 g/L,RBC>3.5×1012/L;SI、SF及TIBC正常。有效:贫血症状改善,Hb较治疗前升高30 g/L以上,但未达治愈标准。无效:临床症状及各项指标均无明显改善。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内比较应用配对t检验,两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3组以上均数比较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Hp感染率

237例患者中,Hp+者172例,占72.6%。中—重度及难治性贫血与轻度贫血患者的Hp感染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重度及难治性贫血患者的Hp感染率更高(见表1)。

表1 IDA患者Hp感染情况比较(n)

2.2 治疗两w后各组IDA患者网织红细胞(Ret)变化(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各组Ret变化比较(±s,%)

表2 治疗前后各组Ret变化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A组和B组比较,#P<0.05

治疗前治疗两周时间 B组1.76±0.27 2.02±0.35 A组1.63±0.32 1.97±0.39 C组1.59±0.22 2.63±0.29*#Hp-组1.71±0.19 2.77±0.21*

缺铁性贫血治疗初期外周血液中网织红细胞上升明显,从表2可看出各组治疗前Ret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两周后,C组、Hp-组Ret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A、B组与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C组与Hp-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由于治疗方法不同,C组与A、B组间Ret差异有显著性(P<0.05)。单纯蔗糖铁治疗后,Hp-组Ret较A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

2.3 疗效比较(见表3)

表3 各组疗效比较[n(%)]

A组铁剂治疗8周总有效率为68.4%,18例患者血液学指标改善不明显,给予联合根除Hp治疗两周,于第12周复查血常规,血红蛋白均恢复正常。B组单纯根除Hp治疗8周总有效率为75.4%,Hp根除率93.0%,无效14例,35例患者血红蛋白未完全恢复正常,之后联合口服铁剂治疗,12周末各项指标恢复正常。C组治愈率96.6%,总有效率100.0%,58例患者中53例Hp转阴,转阴率为91.4%,两例患者未治愈,考虑幽门螺杆菌耐药,影响铁剂治疗效果。Hp-组治疗6周后血液学指标已恢复正常,治愈率、总有效率均为100.0%。

2.4 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比较(见表4)

4组治疗前Hb、SI、SF及TIBC差异均无显著性,治疗8周后Hb、SI、SF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TIBC较治疗前下降(P<0.05)。C组、Hp- 组 Hb、SI、SF 较其他两组明显增高,TIBC较其他两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C组与Hp-组Hb、SI、SF、TIBC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 8周后,C组与A组间、C组与B组间Hb、SI、SF、TIBC差异有显著性(P<0.05)。单纯蔗糖铁治疗8周后,Hp-组Hb、SI、SF较A组明显升高,TIBC较A组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4组治疗4周后以琥珀酸亚铁替代蔗糖铁补铁治疗,疗效未受影响。

2.5 不良反应

4组患者均出现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口苦以及便秘等轻微不良反应,未出现肝、肾功能损害及造血系统功能异常等,而胃肠道反应在治疗结束后自行消失。

3 讨论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包括两个环节,一个是诊断疾病,另一个是诊断病因。根据症状、体征、病史及实验室相关检查,做出正确诊断并不难,寻找缺铁原因才是治疗的重点和难点。IDA的直接病因一般有铁摄入相对不足、铁利用障碍和铁损失3类。近年来,随着对幽门螺杆菌的深入研究发现,缺铁性贫血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一定关系。研究表明,IDA患者Hp+发病率较普通人高,根除Hp治疗后64%~75%的IDA患者可治愈[3]。2015年10月,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举行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处理共识会议上将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作为Hp根除指征[4]。

本研究中的237例IDA患者Hp感染率为72.6%,其中中—重度及难治性贫血患者Hp感染率明显高于轻度贫血患者。提示对于缺铁原因不明的IDA患者,尤其是中—重度及难治性贫血患者,Hp感染极有可能是其发病原因,应将Hp检测列为常规检查。C组、Hp-组治疗两周后,Ret均高于A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原因在于抗Hp治疗后,机体对铁的吸收能力增强,Ret升高。4组疗效比较:Hp-组治疗6周后,治愈率及有效率均达100.0%,8周后C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A组和B组。相对于实施单纯补铁治疗的A组,Hp-组患者Hb恢复快,SI、SF升高明显,TIBC下降明显,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当铁剂治疗效果不显著时应考虑是否存在Hp相关IDA。若幽门螺杆菌阳性,无论是单纯补铁还是单纯根除Hp治疗,均不能达到满意效果,而补铁联合根除Hp治疗效果往往较显著。A、B、C组均为Hp阳性患者,治疗8周后,3组Hb、SI、SF指标较治疗前升高,TIBC较治疗前下降,说明3种治疗方法均有效,但C组变化最为明显。与A组相比,B组经单纯Hp根除治疗也能纠正贫血,尽管贫血纠正速度较慢,但可减少复发。随访中我们发现,Hp被有效清除者,其红细胞形态和SF逐渐恢复正常,抗Hp治疗有效且IDA痊愈的患者再未出现贫血。以上结果表明,Hp感染与IDA高度相关。同时也提示,根除Hp治疗对纠正缺铁性贫血有效,而根除Hp联合铁剂治疗能显著提高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缺铁性贫血的疗效。

表 4 治疗前后各组 Hb、SI、SF、TIBC 变化比较(±s)

表 4 治疗前后各组 Hb、SI、SF、TIBC 变化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A组和B组比较,#P<0.05

组别A组B组C组Hp-组n 57 57 58 65 Hb(g/L)治疗前70.06±11.36 68.63±13.19 69.38±13.93 70.88±11.91治疗8 w后100.78±15.01*110.36±16.81*137.31±16.53*#135.03±18.22*#SI(μmol/L)治疗前4.36±3.73 4.28±3.59 3.65±2.71 4.71±4.02治疗8 w后15.22±6.01*22.01±7.15*29.35±6.89*#27.58±7.21*#SF(μg/L)治疗前7.89±3.30 8.35±4.47 8.03±3.98 8.21±4.30治疗8 w后34.87±6.01*47.31±7.08*65.54±6.91*#62.08±6.32*#TIBC(μmol/L)治疗前113.72±18.91 115.23±20.39 120.02±21.31 115.98±19.05治疗8 w后90.45±13.18*70.23±18.21*59.32±13.71*#61.83±15.40*#

目前,Hp感染造成缺铁性贫血的机制尚未明确,可能有以下几方面:(1)影响铁的吸收:Hp感染导致胃黏膜细胞过度凋亡,致使胃黏膜上皮细胞损伤、脱落和胃黏膜上皮层及固有层炎细胞浸润,造成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减少,胃液中抗坏血酸浓度下降,使食物中的高价铁在胃中转化受到抑制,造成铁吸收障碍[5];(2)Hp与机体竞争铁离子:Hp含有类似铁蛋白的乳铁蛋白,能与红细胞亚铁血红蛋白中的铁离子结合,Hp感染后机体其他部位的铁可能被转运至胃黏膜,参与Hp生长繁殖,从而影响机体造血功能[5-6];(3)铁的流失增加:Hp感染使胃和十二指肠黏膜上皮功能紊乱,上皮细胞渗透性增强,致使铁、含铁蛋白从胃、十二指肠黏膜中少量而持久地流失,而死亡Hp中的铁随粪便排出体外,也造成铁流失;(4)干扰体内铁的正常代谢:Hp细胞膜外侧存在铁抑制蛋白,干扰机体铁离子正常代谢;(5)Hp感染导致白细胞介素6(IL-6)生成增加:IL-6可促进肝细胞生成肝杀菌素[7],而后者在Hp感染与IDA间起桥梁作用;(6)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增强:Hp阳性者的胃黏膜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增强,使胃黏膜细胞产生过多一氧化氮,后者能够选择性抑制造血干和(或)祖细胞向红系分化,促使其向髓系分化。此外,一氧化氮还可引起造血细胞损伤和凋亡,或者直接引起造血细胞DNA断裂,使干细胞受损抑制血红蛋白合成。

综上所述,Hp感染与IDA高度相关。IDA的病因之一可能是Hp感染。换言之,对于原因不明或久治无效的IDA患者,应考虑Hp感染的可能,应将Hp检测(14C尿素呼气试验)作为常规检查。需要强调的是,抗Hp治疗对缺铁性贫血有较好效果,而根除Hp联合铁剂治疗能显著提高疗效,为今后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猜你喜欢
铁剂缺铁性螺杆菌
孩子贫血能食补吗
保健与生活(2022年5期)2022-03-15 19:57:23
“补铁剂中铁元素的检验——铁盐和亚铁盐的转化”教学设计及反思
云南化工(2021年10期)2021-12-21 07:34:04
铁剂
——忌食
饮食科学(2019年5期)2019-11-21 13:17:53
幽门螺杆菌阳性必须根除治疗吗
严鲁萍教授治疗老年缺铁性贫血的经验
口服铁剂有禁忌吗?
饮食科学(2016年11期)2016-12-21 22:30:39
口腔与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
仔猪缺铁性贫血的综合防治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45
缺铁性贫血
幽门螺杆菌重组蛋白OipA6间接ELISA法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