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历史课本知识延伸的重要性

2018-08-10 09:10赵秀立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年11期
关键词:延伸高中历史

赵秀立

【摘 要】 目前高中历史教材是一个课标下有四种版本。不同的版本在编写上存在相当大的差异,这就意味着教师变成了新课标实践的重要参与者,因此教师只能以课程标准为中心,把握教材大纲,自主、大胆地整合教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以更好地适应新高考。

【关键词】改土归流;高中历史;延伸

随着四川省高考的不断深入,结合当前的历史课程改革,笔者发现:在当前的历史教学和实践中,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延伸、拓展、整合,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对于中国古代史部分的高考题。许多知识点教材虽有涉及,但很多都是一笔带过,使得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较差。

以“改土归流”为例:这一在高考中多次涉及到的考点,在教材上虽有所提及,却过于简洁,而且这种情况在整个新课标下是普遍的。对于学生而言,教材这样的安排,仅仅是让学生知道了“改土归流”这一个历史名词,而考试要求远不止于此,所以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对课本知识进行一定的延伸和拓展。

“改土归流”这一知识点在教材中看似是孤立的,但其在构建学生知识框架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人民版必修一的第一专题,就是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变化,而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变化、历代封建政权的边疆政策也是高频考点。在教学中,教师需要让学生清楚“改土归流”这一政策产生的前因后果,尤其是对历代王朝邊疆政策的理解。中国自古以来便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自上而下的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与管理在国家体制与机构设计中就一直处于重要位置。改土归流,就是废除土司制度,改行与内地府州县相同的行政管理制度,官员改为朝廷选拔流官充任,并且不得世袭。

结合课程标准通过对四个版本的分析和理解,我对本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以下几点补充:

1.尊重历史事实,补充完整历代封建政权的边疆政策,使知识有整体性和系统性。2.简要补充上明清两朝为什么要在西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政策。3.再补充这一政策实施后所产生的影响。4.重点解决边疆政策与加强中央集权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的解决难度较大,特别是高一学生,他们对古代史的史实掌握本来就模糊,对政府的边疆政策和加强中央集权的关系就更加模糊,而且我们用的教材对此问题的讲述是空白的。

因此备课时,要结合多种版本全面考虑中国古代边疆政策的产生及发展,以及在这个历程中政府对西南地区管理的历史演变。我认为讲清楚这个问题对学生全面、客观、整体理解中国古代边疆政策大有裨益。而且其更大的价值是启发学生摆脱思维定式影响,这本身对于老师和学生都是很有意义的挑战。这很值得我们老师用心的去思考,并积极寻找出激发学生探索热情的兴奋点,理论与实践系相结合,以便上课时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客观史实,在掌握史实的基础上提高应试能力。

教学实践过程

一份精彩的教学设计,能鼓励学生自由思考,发展独立见解,使师生在合作中共同分享思索的乐趣。

1.采用层层设疑,从古至今的导入

首先设法让学生对在秦统一到明清时期的历代封建政权的边疆政策感兴趣,进而才有了解古代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必要性以及对于统一多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性。秦汉时期在西南地区设立郡县,唐宋时期又实行了羁縻政策,唐高祖李渊明确提出,边疆民族地区情况不同于内地,应实行羁縻政策。元代在西南地区实行了土司制度。明清之际,土司制度的各种弊端显露无遗。职衔承袭时往往因“私相传接,支系不明,争夺由起,遂至酿成变乱”。由此看来,从根本上铲除土司,将其辖地纳入直接统治,便成了封建王朝势在必行的选择。改土归流对于开发边疆地区经济,促进边疆与内地人员、文化交流,加强中央集权,实现政权体制统一发挥了作用。

2.运用大量详实材料,讲解古代中国的边疆政策

如何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全面地掌握中国古代边疆政策的发展,最有说服力的办法是论从史出。

羁縻与怀柔是中国历史上中央王朝统治者统治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常采用的一种政策。这种政策力图通过加强内地和边疆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联系,在不改变边疆地区原有政治实体内部结构的前提下,加强中原对边疆地区的影响,促进内地与边疆一体化的进程,从而巩固和增强大一统的国家。

元朝在中央政府中设有政院等机构,管理边疆民族事务,在西南地区则实行土司制度。明清两朝,中央政府也设立了专门的机构来管理边疆事务,“改土归流”就出现在这一时期。在教学中,可以把高考真题与教学相结合,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05.湖南高考真题)明清两朝在西南地区实施“改土归流”政策(  )

A.规定按田亩多少纳税,允许人口流动

B.在当地推广土司制度

C.康熙时为平息“三藩之乱”而加以大规模推行

D.由中央政府任命行政官员实施直接统治

题干涉及的是对明清两朝的改土归流政策的考查,在题目所提供的四个备选项中,A项是清朝实行的“摊丁入亩”的地丁银制度的内容,B项是元朝对西南地区的管辖措施,C项中平息“三藩之乱”是康熙帝完成的,但在西南地区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的则是雍正帝,因此A、B、C三项均与题意不符,而D项正确指出了“改土归流”的含义,符合题意要求,故应选D项。

从这样一道高考题目中可以看出,学生仅仅知道“改土归流”的名字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做大量的补充,以应对高考的需要。

3.反思与感受

面对不断提高的考试难度,教师只有对教材理解透彻,感悟独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以原有的知识为基础,重新整合,拓展现有知识框架,这样我们的历史课堂才富有弹性和深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文中部分资料借鉴自人民版和岳麓版高中历史课本必修一

[2]陈艳红.新课标下历史课堂知识拓展的必要性[J].卷宗,2013(12):103-103

[3]范同寿.“改土归流”的成功与失败[J].当代贵州,2010(4):56-56

猜你喜欢
延伸高中历史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校外教育管理的几点体会和思考
基于选考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随想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筛点,英语精读需把握的“原则”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