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俗词浅谈

2018-08-10 09:10胡翠琴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年11期
关键词:柳永

【摘 要】柳永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专业词人,在词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当时不被正统社会所认可的柳永,其词在北宋传播之广、影响之深却无人能及,因此,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佳话。本文将从题材内容的浅近通俗、艺术风格的浅显适俗、语言运用的浅易俚俗等方面,探讨柳永俗词之“美”。

【关键词】柳永;俗词;情词

柳永,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词哀怨婉转,内容丰富,质朴淳厚,朗朗上口,纳坊间新声入词曲创作,以市井俗调换贵族风雅,形成了其特色鲜明的“俗词”。柳词之“俗”对宋代词坛的全面革新以及他在宋词发展史上的影响,备受世人关注。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柳永的俗词。

一、题材内容上浅近通俗

柳永的词作,从题材内容上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即羁旅行役词、歌妓爱情词、都市风光词。这些与柳永的人生经历密不可分。柳永出生于官宦之家,少时聪颖,谙识音律,有功名用世之志。青年时期进京赶考,屡试不中,后因词作《鹤冲天》无缘仕途,自嘲“奉旨填词”。在居无定所、漂泊流离的状况下,只得落拓京城,反向走进烟花巷陌。他与歌妓伶工为友,通过填词作曲、伶人传唱的方式,与青楼歌妓亲密合作、谋求生计。宋代学者叶梦得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而他无论是哪类词都贴近生活,契合普通百姓的审美趣味,赢得了广泛的市民受众群体。

一是羁旅行役词。自古以来,有多少文人志士或因功名、或因征战、或因贬谪等而背井离乡,同时也让歌妓们有感于自己听凭命运的拨弄如蓬草一般的遭际。如《曲玉管》《雨霖铃》《竹马子》等词,都表达了主人公身在异地的羁旅行役之苦。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该词从归思难收、游宦淹留、佳人凝望等三个方面深刻剖析“不忍登高”的原因,婉转深曲,回环往复。其中“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被苏轼誉为“不减唐人高处”。

二是歌妓爱情词。这类词几乎占据柳永词作的三分之一,其中有的表达歌妓们的不幸和愿望,有的表现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还有些抒发柳永和歌妓之间的真挚情感。如《少年游》中有“一生赢得是凄凉。追前事、暗心伤。”《锦堂春》中说“几时得归来,香阁深关。”《迷仙引》中道“常只恐、容易蕣华偷换,光阴虚度。”等。情真意切,哀婉动人,配合新声唱新曲,自然易激起大众的情感共鸣。正如宋代徐度在《却扫编》中所言:“流俗人尤喜道之”。

三是都市风光词。北宋繁荣的都市生活以及多彩的市井风情在柳永的笔下次第排开。“马摇金辔破香尘。壶浆盈路,欢动一城春”(《临江仙》)描写风月之城扬州;“万井千闾富庶,雄压十三州。触处青蛾画舸,红粉朱楼”(《瑞鹧鸪》)歌咏苏州;“遍锦街香陌,钧天歌吹,阆苑神仙”(《透碧霄》)所述令人流连忘返的汴京,还有洛阳、益州、会稽、金陵等,然首推家喻户晓的《望海潮》中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据说当年金主完颜亮读罢此词,隔年便率六十万大军挥师南下攻宋。一首词便能牵动一座城、一个国,可见词人之功力。

二、艺术风格上浅显适俗

随着北宋城市经济的繁荣、市民群众的文化娱乐需要,舞榭歌台在这一时期大量涌现。仕途的失意、长久的漂泊使柳永的思想陡然摆到了相反的方向——敝屣功名、留连坊曲,在花柳丛中寻找生活之趣。其代表作《鹤冲天》中“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最能说明一切。柳永满怀凄凉哀怨,终在歌妓那里找到了情感与心灵的慰藉。同时,扎实的文学与音律功底使柳永在与歌妓的“合作”中,获得了极大的经济效益。那么,欣赏主体是谁呢?是广大的市民阶层。在与歌妓填词唱和的过程中,他以浅显易懂、普遍熟悉、贴近生活作为主要标准,超越了当下文坛正统的隐而不露的审美风格,最为鲜明最为突出地表现市井大众的欣赏水平及审美意趣,即浅显适俗。

“市场”决定需求。歌妓们将歌曲唱给市井平民听,其文化层次决定了他们很难听懂艰深晦涩的词曲作品。曲罢人还,歌妓们将大众的意见反馈给柳永,柳永又将词作进行一定的改良,在新声、新曲、新作中进一步体现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及审美趣味,这使得柳词更有人气、更接地气。

如《望远行》中“消遣离愁无计。但暗掷、金钗买醉。对好景、空饮香醪,争奈转添珠泪”,描写了女主人公拔下头上的金钗换酒,以求助于酒醉后的解脱,无奈无聊的自斟自饮,反而更添相思与被弃之苦以至珠泪涟涟。《甘草子》里“池上倚阑,愁闷闷无人相伴,怎么打发、这孤苦情绪!傍金笼,戏逗鹦鹉,教它念、情郎言语”,生动表现了一个孤眠之苦的女子以调弄鹦鹉自我安慰,可鸟语之戏着实无法排遣内心的空虚。《定风波》中“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抒发了一位少妇同爱人分别后的相思之苦以及内心的烦恼与悔恨。

当然,类似的作品还有很多。我们不难发现,词中的女子不再是传统文人笔下羞答答、娇滴滴的女子形象,她们直接表达、勇敢率真、毫不掩饰,生动体现了市井女性对自身幸福的渴望与大胆追求。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柳永以俗笔写俗情,将觉醒的市民意识融入词作中,以感情的直接抒写与咏叹,表现市井平民最本真的生活状态,将劳苦大众对美好婚姻爱情的追求演绎成一首首动人的民间歌谣,成为了那个站在市民中间的最佳代言人。难怪宋代学者王灼说:“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

三、语言运用上浅易俚俗

在柳永的俗词中,另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语言运用上多用俗词俚语。他在民间词作基础之上进一步深化,一改文人雅士词的创作路数,将生活俚语、坊间口语、浅近白话等通俗语言应用于词的创作中,由雅入俗,扩大了词的内容,丰富了词的表现力。也许,有些学者认为柳永的词作中不乏典故、也有比兴寄托,但仍是以家常俚语化用典故,未有弦外之音,且为数不多。他在词中大量运用俗词俚语,直陈其事、脉络分明、通晓畅达、明白如话,为满足市井民众的听觉刺激量身定制了俗词、情词等,受到了歌妓及坊间百姓的广泛欢迎。如作品《满江红》:

万恨千愁,将年少、衷肠牵系。残梦断、酒醒孤馆,夜长无味。可惜许枕前多少意,到如今两总无终始。独自个、赢得不成眠,成憔悴。

添伤感,将何计。空只恁,厌厌地。无人处思量,几度垂泪。不会得都来些子事,甚恁底抵死难拚弃。待到头、终久问伊看,如何是。

全词大量运用生活口语,如“夜长无味”,“独自个”,“不成眠”,“空只恁,厌厌地”,“些子事”,“待到头、终久问伊看,如何是”等,将主人公失恋后的痛苦与深切的思念表达得淋漓尽致。

再看《凤衔杯》:

追悔当初孤深愿。经年价、两成幽怨。任越水吴山,似屏如障堪游玩。奈獨自、慵抬眼。

赏烟花,听弦管。图欢笑、转加肠断。更时展丹青,强拈书信频频看。又争似、亲相见。

读罢该词,“悔”与“怨”贯穿全篇,直陈其事、直白干脆,用“追悔当初”,“经年价”,“奈独自、慵抬眼”,“赏烟花”,“图欢笑”,“强拈书信”,“又争似、亲相见”等白话,表现了男女之间的离别相思之苦。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如《长寿乐》中的“待恁时、等著回来贺喜。好生地。剩与我儿利市”;《浪淘沙》中“有个人人。飞燕精神”;《迎春乐》中的“近来憔悴人惊怪。为别后、相思煞。我前生、负你愁烦债。便苦恁难开解”等,还有柳词反复使用的副词“恁”“怎”“争”,代词“伊”“自家”“伊家”“阿谁”,动词“看承”“都来”“抵死”“消得”等。通俗直白的本色语言,完美契合了市民阶层的语言习惯及欣赏水平,体现了柳词率真的个性与浓郁的情感,亲切如朋友、平易似家常。正是受到柳永词语言风格的影响,文人们纷纷将俗语入词,并大胆创新,一些文学大家如苏轼、黄庭坚、秦观、周邦彦、关汉卿等皆受益其中。

【参考文献】

[1]曾大兴.柳永和他的词[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

[2]贾芳.柳永俗词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

【作者简介】

胡翠琴,女,1982年3月,汉族,湖北孝感人,教育硕士,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柳永
伤离别
柳永·望海潮
半小时漫画宋词之雅俗共赏柳永
柳七官人寻花问柳觅新词
半小时漫画宋词之雅俗共赏柳永
小时候的月光
从“柳三变”到“柳永”
论柳永情词中的爱情观
论柳永词的“俗”文化
不喜轻薄与放浪,强把柳永作欧阳——《人间词话》的一处瑕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