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春
【摘 要】激发中职学生的斗志,是我们教学任务中的重要目标之一。励志教育在课堂上的实施,是通过在富有魅力的教学活动中逐步激发学生内在的精神动力,引导学生确立正确志气,促进学生的思想觉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关键词】励志;中职;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5-0263-02
在中国的中职学校的学生特点是:一是学生学习成绩较低,在小学或者中学各种环境中常被否定,又在中考中失利,觉得升学无望,前途渺茫,存在着严重的自卑心理。二是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对孩子的引导方式存在一定的偏差。三是中职学校的学生刚经历过紧张的毕业备考,在新的环境,没有了升学压力,缺乏了竞争意识,存在着得过且过、无所适存的心理。四是青春初期的好奇好动,自我控制能力差和意识差,导致行为上出现消沉和不能自控。总之,长期生活在一个消极的群体而造就了他们是一个特殊群体,这个群体的学生的表面迹象是狂妄,自傲、内心脆弱而渴望被尊重。
学生在中职学校读书才三年时间,想要在短短的三年时间内,改变学生的自卑心里和消沉和不能自控等现象,必须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效管理。励志教育在课堂上的实施,是通过富有魅力的教学活动中逐步激发学生内在的精神动力,引导学生确立正确志气,促进学生的思想觉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励志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教师担负着传授知识、开发学生智力的重任,并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教师本身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以适应励志教育的需要。
1.要树立励志教育观念。
中职教师要从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中转变到既传授知识又加强培养学生意志、激发学生成功志向、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的励志教育上来。教师应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融入励志教育,通过不断调节学生的感情、情绪、思想和行为习惯等来引导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建立完善的心智人格,激励学生为美好的人生而奋斗。
2.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教师必须从严要求自己,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使学生觉得可信;以科学诚实的态度对待教育工作,使学生觉得可敬;努力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使学生觉得可亲。一位可信、可敬、可亲的教师在励志教育中必然会形成一种良好的影响力。
3.具有励志教育的工作能力。
一個适应励志教育的能力结构是教育功能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有效的进行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不仅是在课堂上传授知识,且要能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尤其是对现在社会变化快,学生受校园外的氛围影响要能及时发掘和开辟新的教学用语。用现代科学发展的新观点、新技术、新知识、新成果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
二、如何开展励志教育
1.学会赏识,寻找闪光点。
赏识教育主要是针对学习成绩差或后进的学生,尤其是针对在应试教育制度下,被压抑了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处于极其自卑的学生。中职的教育要打破小学和初中的试教育、抱怨教育乃至惩罚教育的挑战,以赏识为先导,激发中职学生主观能动性和潜在的巨大能力,或者是人的良知与自觉性,从而让学生有一种全新的校园学习氛围,看到自身的闪光点。这个是要让学生树立人人可以成才的观点,使教育潜移默化地发挥其功效。
2.建立励志教育体系。
(1)读书励志体系。知识给人以力量,给人以智慧,给人以启迪,给人以修养。学生早已经厌学,甚至有的常违反学校的纪律,就连课堂上的基本知识都掌握的不牢固,何况读一本课外书,正是这特殊性,需学校各个管理层次的老师采取有效的健全读书体系方式。“滴水穿石”总有见效。
(2)课堂励志体系。课堂是励志教育的主渠道,励志教育的核心是积极导向,要引导学生每天说好的、听好的、看好的、学好的,对任何事情都要从积极的方面去思考。其中,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尤为重要,比如,每个人如何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怎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如何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规划自己的人生;如何培养班级团队精神;如何处理好学习与恋爱的问题;如何为将来的择业做好必要的准备等等。而这些东西,都是学生需要面对并最感兴趣的实际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时穿插这些励志教育内容,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同时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到做人的道理,学会调节自己的感情、情绪、思想和行为习惯,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专题讲座、专题报告励志体系。学校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定期地有计划地开展专题讲座,邀请励志教育专家或者对此有研究的教师定期为学生做励志教育讲座。还可采取记诵校风、校训,聆听杰出青年事迹报告,聆听成功人士专题报告等形式激发大学生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潜质。
(4)励志教育环境体系。学校应当重视并营造富有激励精神的校园文化环境来熏陶学生,让学生经常得到鼓励,处处受到激励,保持强烈的成就动机和成功要求。学校可充分利用教室、寝室、食堂、图书馆、阅览室、体育馆等校园空间或者宣传栏宣传励志格言,营造励志氛围,建设励志校园文化。还可定期开展诵励志诗歌、唱励志歌曲、讲励志故事、看励志电影系列活动,并充分利用校园网、宣传栏等媒体宣传励志事迹,宣扬励志理念,树立励志典型,弘扬励志文化。
3.学会励志,增强内动力。
有了明确的志向,更重要的是如何激励。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给予学生最充分、最真诚的激励。通常可采用爱心激励、动机激励和兴趣激励等方法。
(1)爱心激励。爱是人类社会最美好的感情,爱心是一切成功最大的动力,作为教师应公平地看待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信任每一位学生,对每一位学生都充满爱心。
(2)动机激励。动机决定人的行为,教育者应教育学生以学业进步、创业成才为奋斗目标,而不仅仅是以成绩、证书为学习目的,培养学生志存高远,大胆追求,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对未来成功充满信心的健康心态。
(3)兴趣激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生成长的直接内动力。学生对其感兴趣的事物就会主动去学习和研究,从而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技能,教育者的责任就是唤起学生的兴趣并发展成热爱。
总之,激励要有目的性、针对性,要及时有效,要讲究整体性原则。对于中职学生,多关心他们,多鼓励他们,激发他们的潜能,促进他们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