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2018-08-10 06:30李兴凯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5期
关键词:体育教育学前教育教学改革

李兴凯

【摘 要】随着新课标改革的深入推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能力已经不能够适应新要求,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应注重培养具有高标准的专业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基于此,文章简要分析了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存在的问题,针对不同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策略,以期促进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

【关键词】学前教育;体育教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5-0157-01

引言

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是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每一个家庭的关注点几乎都在幼儿,而幼儿体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相关高校必须提高对学前教育体育课程的重视度,提高课程质量,科学的引导、培养幼儿新城体育运动技能与兴趣爱好,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培养优秀人才。

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1.体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理念存在一定偏差。

现阶段,我国一些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认为体育课程是“公共必修课”就不加以重视,体育课上学生行为自由散漫,没有凸显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特点,导致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性较低。现阶段,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体育课程存在一定问题,没有考虑到学生未来从事职业的特殊性,导致学生—未来的体育教师,无法满足幼儿体育教育的需求。

2.人才培育与教学目标不明朗。

明确的培养目标攸关教育的整个阶段,培养优秀人才不仅是教学的切入点,还是教学的终极目标,影响着教学的整个流程。目前,我国部分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体育培育目标不明确,也没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导致课堂内容虚无实物,进而无法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3.体育课程的内容设置缺乏职业针对性。

现阶段,虽然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已经开设了体育课程、设计课程,但是课程内容仅仅是为了满足学生锻炼与体育发展的需求,没有针对学生未来职业设置相关内容,极少包括有幼儿教育活动中的体操类知识、游戏类知识。目前,一些高校虽然进行了课程改革,但依旧没有具有针对性、适应性的课程。就目前的教学状况来说,球类项目、健身类活动项目占有较大比重,而基本身体活动、游戏类知识、体操类知识教学依旧非常少。

4.缺少幼儿教育、健身教法的学习。

学前教育的学生必须在学习专业理论的同时,学会学以致用,就是说要将所学理论与技巧应用于学前教育,幼生的肢体活动能力受到他们生理特点的影响,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相对较慢。目前,在高校的学前教育体育教程中,极少的涉及到幼生体育、健身教法的研习,导致一些毕业生在从事幼教这一职业时感到力不从心。大多数情况下,学前教育学主要针对幼生,但是幼儿体育保健、幼儿安全预防、幼儿运动学说、幼儿受伤处置等这些知识却没有在教学编排中过多出现。

二、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1.转变观念重视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的质量间接决定着幼儿体育课程的质量,要想培养高素质幼儿园体育教师,就必须提高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使其培养出高素质人才。一般来说,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素质包括体育本身技能和教育教学能力两个方面。体育项目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要掌握一项技术必须花费大量时间反复练习,导致多数高校的教师把教学重心放在训练学生的体育技能上,弱化了学生教育教学的能力,所以,相关高校学前教育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教学能力,帮助学生提前适应体育教学。

2.设立专才培育与教学目标。

专才培育是为了加快解读教育进步态势,结合社会需要,设计凸显实践性、专业性的学前教育课程,进而培育较高业务能力过硬、教师职业道德的复合型专才。学前教育体育教程教学目的十分广泛,旨在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觉悟、能力,进而升华情感、满足社会需求,还要培育学生的幼生日常管理技能、幼生教授技能、幼儿体育运动引导技能。

3.构建教学考评系统。

通常情况下,教师都是在期末时以学生掌握的技能作为考试内容,这样的片面性评价忽视了学生的日常的学习态度以及课堂表现,也没有对学生的课外学习、情感与合作等方面做出综合评价,有悖公平。一般来说,不同学生的体能、机能、爱好、个性不同,而在一定程度上这种片面的评价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基于此,高校应构建促进学生发展的幼儿体育课程的评价体系,此评价体系的评价内容要多元化、多维度,评价方式要多样化,综合考察学生的运动技能、教学技能、理论知识,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科学、合理的评价学生的最终学习成绩。

4.培养组织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课的学习内容复杂,学生自己要学习锻炼身体的技能,还要学习幼儿教育的相关锻炼内容。在课上,教师的动作必须标准、规范,学生必须注意观察并练习教师的示范动作,还要观察并理解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备日后自己和教学使用。教师可以要求全班学生轮流领做准备活动,通过这样的方法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模拟教学,学生间互相模拟幼儿互相配合进行试讲,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带领全班学生展开指导、评价工作。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帮助学生掌握了开展体育活动的方法,另一方面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为以后的教学工作积累经验。

5.加强基本口令、队列操练的练习。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备基本能力是口令指挥和调队能力,这二者是教师组织教学,展开集体活动的必要手段。在幼儿园活动中,学前教师通过队列队形练习培养幼儿的身体姿势,提高幼儿的组织意识和纪律意识。在体育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要求每个学生能够熟练指挥队列,让学生模仿教师练习口令、带准备活动,全班同学每節课轮流开展模仿带队工作,提高口令表达能力。在队列教学中,教师要运用组练习、交换练习等不同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学前教育体育课程中,教师是关键之道、执行者,幼儿教师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幼儿的身心发展,所以,高校必须在提高学生运动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设计、组织、示范课程的能力,进而符合幼儿体育教育发展的需求,提升幼儿体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黄继章,宋福杰.高等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25(03):31-32+154.

[2]覃云飞,覃耀平.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初探[J].大众科技,2017,19(02):81-82.

此文为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研究项目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体育活动技术技能教学改革与创新》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SJGY20170267

猜你喜欢
体育教育学前教育教学改革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