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通案引领”为基础,以“优课领先”为载体,以“说观议课”为保障,以“解决问题”为核心,建章立制,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一课一研”活动取得了显著效果,本文将针对我市一课一研在高中阶段的实施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一课一研;高中阶段;方法
针对我市高中老师任教课时多,指导力量薄弱,课堂教学效率低等问题。我们开展了“通案引领、优课领先、同课异构、一课多轮、问题研究”等活动。广泛开展课堂教学多视角“说、观、议”活动,不断提高教师发现问题和自我改进教学的能力,提高“一课一研”活动质量。
1 开展全员高中教师培训,奠定“一课一研”专业基础
1.1开展课标培训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深度学习课标、是提高质量的基础。去年,我市为每位教师集中购买新修订的学科课程标准和解读6000多套,聘请教育专家举办了20多场学科课标培训,同时进行了中高中教师课标考试,促进了教师对学科课标倡导的教学思想、基本理念和教学策略、方式和方法的深度理解,为“一课一研”奠定了理论基础。
1.2开展教材研修
教材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是学科教学重要依据。今年,我们又聘请全国著名学科教学专家对高中语数英教师进行了逐章逐节的培训,指导教师认真通读全学段的教材,掌握教材的体系,把握教学内容,明确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重点、难点。目前培训正在进行中,计划由语数英逐步拓展到品社(政治)、科学、艺术、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利用三年时间,对全市所有高中教师轮训一遍,使每一个教师真正做到吃透教材,用足教材,用好教材,用活教材,科学施教,提高效益。
2 专业引领,搭建“一课一研”有效平台
2.1“通案引领”
每年暑假和寒假期间,我们组织市级学科中心教研组成员在学习课标、研究教材和了解学情的基础上,编写、修订、完善了所有学科的教学“通案”,教学通案内容包括课题、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学法指导、教具学具、教学过程(通案、个案)、随堂检测、教学反思等,编写教学通案基本原则是“一个立足点和四个操作点”。“一个立足点”就是把通案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真正转移到“为了学生的学”服务上来,以学定教,为学而教,把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作为检验教师的设计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四个操作点”是:强化学情分析,准确把握学习起点;分解学习任务,合理配置学习资源;搭建过程支架,有效落实学习目标;关注学习评价,及时反馈调整。基本过程是主备人围绕一个课例逐一陈述自己对所备课时的理解、观点、设计及有关理论依据。辅备人员随时以补充、完善,确保通案的系统性、实用性和指导性,迄今共计编写1.5万多节,形成纸质和网络两大通案引领体系。学科教师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重点、难點以及相应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步骤,体现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创造性,设计富有个性的教学方案(个案)。从而,构建了覆盖城乡、上下贯通、全市一体的学科教学设计引领机制。
2.2优课领先
课堂教学是教学效率高低的试金石,也是展示集体备课成果的平台。我们充分发挥名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以骨干教师先行,对每节课“精备先上”,其他教师“细备后上”为基本程序,有计划开展视频课公开课、“送课下乡、“同上一节课”等工作。另外,我们加强名课研习工作,建立了教研网络平台,购买全国名师优质课光盘一万余张,让教师走进名师课堂,踏上成功捷径。扎实进行“一课一研”活动,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2.3问题研究
我们不断完善、实化常规教研活动,建立三种听课制度:一是指导型听课,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重点指导,帮助其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二是问题型听课。为了解决某一课堂教学环节上的问题而进行听课,解决教师在组织教学,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式,方法应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三是课题型听课,帮助教师总结教学成果,进一步推广教学经验,提高每一个教师教学能力。每次听课后,教研员及时搜集和整理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问题研究”为突破口,现场诊断,个性指导,开展“一课一研”“一会一研”等活动,做到“一研一所获,一研一所得”。
3说课议课,保障“一课一研”规范进行
针对教研活动存在的课前不研讨、听课没目的、评课形式化等问题,我们借鉴国内先进的教研理念,以课例研讨为主阵地,变听评课为观议课,完善了“课前研讨—课堂观察—课后反思”的说、观、议教研流程,丰富了课堂观察的维度、视角和观察点,每一次教研活动,都要建立相应专题的观察量表,作课教师说课,观课教师议课,说真话,提疑问,讲建议,思出路。我市“说、观、议”活动从内容到形式上都经历了一个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不断提升的过程。从最初的不敢说到敢说,不会说到会说,要我说到我要说,只说优点到主要说缺点,从漫无边际的随意说到根据不同维度、不同视角、不同观察点的专业化“说、观、议”,水平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一课一评”活动中,我们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鼓励广大一线教师开动脑筋,创新思路,探索和总结出不少新模式。像武安六中的“一课二备成初案,反思补充为优案”的集体备课模式,武安实验中学的“日教研”活动,武安第九中学的“二研”“三定”“一课一思”教科研模式等,都营造了一个善于理解、善于合作、交流互动、共同提高专业环境,使教师在共同分析、互相探讨、争辩反思的过程中得到了专业的发展,真正把校本研训做实、做细、做强,切实解决了广大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推进了城乡之间、乡镇、学校之间的课程改革的全面、均衡、和谐发展,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开拓了新途径!
参考文献:
[1]董麒麟.高中信息技术的微课研究[J/OL].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2(07):102-103+106.
[2]杨爱松.新课标下高中数学备课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09,(07):65
作者简介:李雪:辽宁省盘锦市大洼高级中学,中教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