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学英
【摘要】在我国全面实施新课改之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情况逐渐发生改变:学生们在课堂上敢于提出质疑,发表意见;教学资源多元化、手段现代化也给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了很多便利,取得了丰盛的成果。但不难看出,依然存在一些让人担忧的问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仍然有着深刻影响,应试教育的相关论调依然存在,造成一些初中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缺乏兴趣。因此,为使初中生更好学习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提升课堂的教学价值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初中教学 教学价值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6-0098-02
在初中教学这一重要阶段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进一步深化基础知识的教学,而且让学生在其他方面的知识方面也要有所了解和掌握,有利于学生以后全面均衡发展。在目前的初中教学中,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教学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同样的重要,因而《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安排在了初中教学中。
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设立是为了培养学生行为品德、思想意识、法律素养、人格修养。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增加了初中各科学习的要求,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再加上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情绪极易产生波动,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教师需要格外注意整个教学过程。因此,合理把握教学最佳时机、积极教学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是教师需要做到的。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探究式学习,使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得到摆脱,并且要按照新课程改革的指引来创新教学方式,形成全新的学习模式。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在整个初中的教育中,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传统应试教育的持续影响作用下,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师对教育工作开展的阻碍。
在早先的初中教学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称为《思想品德》,被视作副科,并不受到老师和学生的重视。随着教育教学在这些年的发展进步,尤其是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在初中阶段教育中得到了更多的重视,目的在于培养出品德高尚、极具修养、人格完整、心理健康及有着良好法律素养的学生。因而以《道德与法治》替代《思想品德》这门课程的名称,在课程名称上良好的体现了教学的基本内容。同时,教师要始终不断地对法治与道德教学进行深入的探索研究,以完善教育教学体系,在日常教学之中融入道德和法治意识。这就要求教师能够较为清晰地认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并不断创新教学的方式,借此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真正融入进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中,形成正面积极的影响,从而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质量,进而使这一影响再扩散开来,在不同程度提高初中阶段所有学科的教学质量。
二、更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观念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由于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造成在新一轮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开展下,学生需要更多学习“正科”的错误认知依旧存在不少教师的观念中,再一次增强语数外学科的学习。而认为道德与法治这种“副科”,只需要做到完成任务,根本無需给与足够的重视。不考虑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积极意义,也不考虑让学生健全法律意识,导致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并不理想。
在新课改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不断进行学习探索,寻找新的教学突破点,更新道德与法治教学观念,为道德与法治教学提供必要的指导。因为在很大程度上,教学观念对道德与法治相关教学方式有着影响,教学观念的更新会导致教学方式的更新。因此,在整个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能够不断的更新教学观念,并使用全新的教学观念颠覆目前的教学模式,使初中学生能够重视道德与法治方面的问题,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有效的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中成长。同时,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以平和的心态来对待每一个环节十分重要,这能够让学生在初中时期构建出比较完善的道德体系,形成基本法律体系,使学生做到遵纪守法。
三、构建高效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
1.有效引导学案对学生预习的作用
预习既是一种前置性学习活动,目的在于为学生做好学习准备;也是一种,目的在于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学生可以在其中获得大量学科知识和学习经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高效预习十分必要,这样才能保证高效课堂的成功构建提。为此,教师需先在编写相应的导学学案后,让学生进行预习,使得学生能够参照导学学案来开展课前自学活动。导学学案作用在学生的预习、课堂的学习和课后的作业,是包括了要点强化和问题探索的指导性方案。学案的编写应遵循三项基本原则:学法指导原则、基础知识原则和能力提高原则,以此使之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当学生按照相关要求进行预习后,预习的效果需要采用适当的手段来进行检查和评价,以此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学生的预习,让学生能够在独立学习同时保证学习方向的正确性,更为轻松的构建出初中道德与法治的高效课堂。
2.顺利开展学生探究式学习模式
学生才是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真正的主人,而教师仅仅起到一定程度上的辅助作用,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在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长时间教学后可以领悟到教学的真正含义所在:教学关键不是传授教学内容,而是有效的激励学生,以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学生的积极主动学习。因此,教师需要有效地把握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创造出激起学习高潮和引起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并在互动过程中不断思考,通过不断探究体验到完整的认知过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是否高效,不仅要看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传授知识,还要看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中是否做到了积极主动参与,只有学生在引导下持续不断地探究,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才能够变得更加高效。
3.教师通过精讲点拨学生
在教师通过精讲点拨学生的过程之中,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解开学生心中疑惑,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教师在进行精讲过程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需要把握好,而且学生出现的遗漏和易混的知识点、知识错误也需要把握好,重点讲解这些部分,使学生可以真正的了解并掌握教材内容。同时,教师在进行精讲的时候,一定要把握时机,让学生参与进来,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发挥精讲的效果。
4.随堂检测具体教学效果
为保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需要通过一系列的随堂练习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一般教师需要选取一些基础练习题来随堂测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这些练习题应当具有一定的趣味性,通过几分钟的随堂测验来掌握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找出学生不熟悉或没有掌握的知识点,然后进行再次教学,有效地巩固教学效果,得以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四、重视情感教育的作用
1.培育学生的个人情感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材,十分注重养成学生的品德,教师要深挖教材,按照实际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使初中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例如“成长的节拍”这一板块,其内容的设置就是为了学生能够尽快适应初中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通过、“学习新天地”、“发现自我”、“中学时代”等单元,使学生能学會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发现、认识并肯定自我,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找到自信;让学生可以充分体验到学习和生活的快乐,快乐地学习和成长,树立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
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充分认识和了解学生,借助教材上的相关内容来教育学生。例如在“少年有梦”这一节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我首先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能够自主发挥的平台,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兴趣爱好、梦想和以后想做的事等,并针对学生的目标给予充分的鼓励和支持,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想法能够被人重视,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加强了自我审视,发展了个人的情感,达到了在道德与法治方面育人的目的。
2.创设教学情境
学生的探索望和求知欲能在良好的教学情境下激发,利用该方法能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创设情境首先需要教师挖掘教材,结合学生的认知需要,结合时代特点,联系实际,层层设疑。其次,教师讲课时,必须要有感染力,内容必须具有现实性和时代性,这样,学生才会集中注意力,师生教学情境相处融洽,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提高,达到在愉快的情境下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的。比如在上《青春萌动》一课时,首先展示小梅的苦恼:“以前我看到男生就烦,从这学期开始,我忽然变得愿意和男生说话了,在各种活动中有男生在场才觉得有趣,总想显示自己,引起男生注意,这是怎么了,我是坏女孩吗?我很害怕。”接着提出问题,“你在成长过程中是否有过类似的苦恼”,紧扣实际,容易唤醒学生的真实情感,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当时有三位同学说出了自己的苦恼,我首先让同学根据这些苦恼,指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最后我给予心理疏导和总结,这样就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引起共鸣,从而在快乐的氛围中解决问题。
总而言之,教师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尽量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及时更新教学观念,构建更加高效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把握学生情感,让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参考文献:
[1]张剑煌.道德与法制在初中思品教学中的重要性[J].考试周刊,2017,0(105):55-55.
[2]张正林.初中道德与法制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分析[J].赢未来,2017,(12):280-280.
[3]何青.浅谈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J].赢未来,2017,(10):1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