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2018-08-10 10:30商丽楠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8期
关键词:人物描写景物答题

商丽楠

众所周知,在小学语文考试中除去作文,阅读已是第二大考察重点。需要学生朗读、概括、理解多方面的能力。特别的是针对课外阅读理解,对于学生比较陌生,要从快速阅读、提炼文本信息、概括文章内容以及理解文本中人物形象特点,理解的句子、词语的含义等方向进行考察。

现針对小学语文中常考阅读理解类型以及答题思路进行汇总整理,探究出针对小学阶段所考察的阅读题的答题思路以及答题技巧。

一、“理解”之前先阅读,“阅读”是理解的基础

1.文章内容通读三遍,分清文本类型:写人类、记事类、写景类、状物类、想象类。

2.提炼文章关键内容:写人记事类:什么人?什么事件?人物的什么性格特点与精神品质?通过事件反映什么道理?或启示?写景状物类:什么景物?景物什么特点?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文章什么结构?什么顺序?表达作者什么情感?

(记叙的顺序较常见的有:顺叙、倒叙和插叙。)

3.寻找能反映文章中心主题或作者情感的词句:(1)开头或结尾部分。(2)人物描写、环境刻画。(3)感悟启示段。

写人类的文章: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记事类文章:道理和启示。

写景状物类文章:1.喜爱赞美之情。2.借物喻人。3.借物喻理。

二、记叙文常考题型以及答题思路

第一类题型:基础能力考查。

1.字、词、句类。(字音考查、字形、字义考查。选词填空、成语积累。)

句型转换:把字句被字句转换、反问句和陈述句转换、第三人称转换、仿句等。

修辞手法的常考类型: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比……

2.标点考察。(填写标点或考察标点符号的用法。)

引号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作用也是不同的,一般有这样的几种解释:

(1)表示引用;(2)表示特殊含义;(3)表示特定的称谓;(4)表示否定和讽刺;(5)表示突出强调。

省略号的作用:

(1)用于引文的省略。(2)用于列举的省略。(3)用于话语中间,表示说明断断续续。(4)用于语义的省略

破折号的作用:

(1)用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部分。(2)用于话题突然转变。(3)用于声音延长的拟声词后面。(4)用于事项列举分承的各项之前。

第二类题型:概括能力考查。

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

(1)找出关键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人物+事件+结果)(2)串联文章要素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连接段意的方法);(3)根据标题寻找文章的主要内容。(线索+事件)(人物+特点品质)(景物或地点名称+特点)

2.概括文章题目:

(1)抓文章主要内容、故事情节概括。

(2)以主人公或主人公的精神品质。

(3)文本线索或故事的背景环境。

(4)文章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

(5)文章的中心主旨。

(6)景物地点或景物的特点(写景状物类)

3.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1)通览全文,在文中找出人物描写。

(2)根据典型事件和人物描写,多角度分析人物特点。

第三类题型:理解能力考查。

1.联系上下文解词:本义(拆分组词/近义词替换/形容比喻……)+文中指

2.词语删减替换题

(1)表明态度(是否可以删减调换)

(2)分析解释词义(联系原文中的情境)

(3)结合人物特点或文章中心判断这些词语的作用。

3.词语理解与赏析

文章中的任何词语都不是孤立的,一个词语的含义一定和文本的内容、中心主旨紧密联系,对于每一个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一定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文章的中心主旨进行分析。

(1)解释词语,可联系上下文,体味词语的含义。

(2)瞻前顾后,理解词语含义。在文中迅速找到这个词语,联系前文和后文的内容,在语言环境中分析词语的含义。

(3)紧扣文章中心,把握词语特点。例如:人物描写的词语,一定与人物性格特点或精神品质有关,以及作者的内心情感态度,就此可分析出词语的表层含义以及深层含义。

4.理解句子。(修辞手法句子、特殊位置句子、人物描写句子、写作技巧的句子)

(1)在文中不同位置的句子作用

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

(2)修辞手法句子:(比喻、拟人、排比、反问、引用)

这句运用了什么的修辞手法?如何运用的?它的作用是?(例: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喻成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3)人物描写句子:(语言、动作、神态描写)

判断这是人物的……描写,回归原文找原句,联系上下文语言环境进行内容的分析,突显人物哪些特点或品质,以及表达出了作者对于此人物的什么情感态度。

(4)写作技巧的句子:(对比、插叙、环境描写)

(分析语句、结合前文后文内容以及文本中心主旨确定它的作用,带入相应的语言环境,谈此句的作用。)

插叙:在记叙的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叙述,并不会改变全文中心,插入另一个或几个与中心事件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的叙述方式,叫插叙。它是记叙文常用的一种叙述方法。

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常考作用:(1)环境方面: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如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2)人物方面:①烘托心情;②表现身份、地位、性格等;③暗示命运。(3)情节方面: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或制造悬念;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4)主题方面:①揭示主题;②深化主旨。

第四类题型:拓展延伸

1.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

(1)总结文本内容以及中心主旨

(2)选择某一个角度分析(人物品质或事件的道理启示)

(3)联系生活中相似、相关或相反的事例

(4)总结概括自我的收获和启示。

2.评说人物做法或事件

(1)在文本中、结合语言环境分析人物特点或事件。

(2)表明自己的态度“赞成”或“反对”。

(3)利用文本表明自己的态度和观点。

(4)结合生活实际,点明自我的认知以及拓展延伸对类似人或事的方向态度。

以上是对小学阶段,记叙文阅读常考题型和答题思路的解析,整理出的适于小学阶段学生的答题思路,今后还会有细致的分类阅读理解的详细解析思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进行群文化阅读的分析,继续与大家分享。

猜你喜欢
人物描写景物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四时景物皆成趣
叙事也要人物描写
邀你来答题
写写冬天的景物
向《少年闰土》学习人物描写
小学生人物描写素材
景物描写要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