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2018-08-10 10:47王俞巧忻良杰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6期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王俞巧 忻良杰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育人工作的基础,是贯彻实践精神成人、专业成才的核心与前提。时代环境的变革对高校思政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大数据时代为出发点,分析新时代下的机遇与挑战,提出要创新思政教育环境、创新工作领域及创新课程建设等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大数据时代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6-0037-01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社会进入了大数据时代,海量的数据信息渗透到各行各业的业务职能领域,并对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思维模式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对于新青年大学生的影响更为显著。大数据预示着一个新的时代环境,一场全新的科技变革,也开启了着一种新的思维和文化,新技术的运用给高校思政工作创建了新的平台与空间,同时也伴随着无形的挑战。

一、大数据概念的提出

英国科学家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率先提出了大数据(BigData)①这一概念,后麦肯锡咨询公司将其进一步深化界定,并定义为由于产生过大的数据量使得无法用传统的数据处理器加以整合分析并输出利用的数据集合。2012年后,随着云技术与IT行业的高速发展,数据信息急剧膨胀,大数据一词被广泛运用于社会各大行业领域中,大数据时代应运而生。

二、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政工作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1.大数据为深度掌握大学生思想状况创造新途径

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思想状况是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基础,灵动多变的大学生群体要求教师要不断深入学生,实时掌握学生动态。传统的教育模式依托教师课上的教学和课后的交流沟通来感知学生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需要一个长期的且复杂的过程。同时也会存在着信息获取的障碍,对于一些潜在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无法及时发现和干预,其教育效果难以得到保证。而大数据的分析和存储功能能动态记录学生思想变化,其通过数据信息的分析整合,将一些原本无法量化的信息得以可视化的呈现(如曲线和图表),从而帮助辅导员和思政老师智能化判断学生个体行为,科学决策,准确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走向,抓住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时机。

2.大数据为实现个性化思政教育开辟新道路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仍是局限在僵化的课堂教学之中,其必然导致教师所教与学生所需内容的脱节。而在大数据背景下,各种社交媒介的推广和运用,尤其是“两微一端”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广泛使用,开展因时、因地、因材施教的思政教育成为可能。思政老师可以从大数据形式整体把握学生需求,对其思想变化和行为模式做出准确的预判,做到及时干预和制止,同时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和需求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教育模式,实现网上网下及课内课外的融合。

(二)挑战

1.网络育人环境复杂化

高校大学生的思政教育环境由传统的说教育人向着当下网络育人模式转变,然而网络世界瞬息万变,数以万计的网络资讯不断充斥着网络环境中,夹杂着一些难辨真伪和搬弄是非的信息和谣言,致使网络育人环境复杂化。同时,在大数据时代各种渠道堆砌起来的庞大数据流要求教育者有非常好的辨别和控制能力,随着数据量的日益庞大导致思政环境的愈发复杂,大大增加了育人环境的不可控性。此外,互联网的发展导致大学生过分依赖手机,沉迷网络不可自拔,从而产生人际交往能力弱化等一系列问题。

2.育人模式数字独裁化

大数据时代的发展便捷了学生工作管理,也大大提高了教育的时效性和敏锐度,但倘若过度着眼于数据信息,便会造成思政教育本质的扭曲,陷入数据独裁的牢笼。思政教育是做人的工作,思政工作的开展更要求具有人性化,而不是唯数据主义,若单纯用数据去量化考评学生,这必然和思政教育的本质南辕北辙,使教育效果适得其反。同样,动态的大数据信息影响着教育者的准确研判和预测,若过度依赖数据信息,容易导致结果的偏差,甚至有碍思政教育的良性发展。

3.学生信息安全难以保障

思政教育者在运用大数据技术方便快捷的获取学生信息时,同样也加大了学生个人信息被泄露的风险。如学生的成长档案,记录着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学习过程及心理状态等一些较为隐私的信息,在大数据量化时代更容易被他人浏览与查询,学生的个人信息安全得不到必要的保障。更为严重的是,若一些隐私信息被别有用心的人所窃取并泄露,从而引发因数据信息的泄露出现网络诈骗和偷盗现象,将会严重危害学生的人身财物安全。

三、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政工作的創新

(一)顺应时代需要,创新思政教育环境

大数据时代下的媒体资讯成千上万,腐朽文化和不良信息鱼龙混杂,要整顿优化高校大数据时代下的思政教育环境,需要通过外在社会环境逐步带动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方法的革新,在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共同努力下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效果②。一方面,完善网络环境的整治和监督,加强对公共网络环境的监管,对于一些危害青少年思想行为的不良信息要予以坚决抵制,创建健康、阳光、积极向上的网络互动空间。另一方面,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构建大数据时代下学生喜爱的校园活动,走进社区或公益组织举办内容多样的社会活动,让学生用行动去感知践行思想政治教育。

(二)丰富时代内容,创新思政工作领域

大数据时代下的网络空间要充分体现出其时代优势和内涵,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努力拓展网络思政教育新领域。要注重构建兼具教育性和服务性的现代教育平台,以爱国主义情感为总基调,推进实现大学生“三观”教育,宣传解读社会正能量和先进典型。密切关注网络动态,善于运用网络语言拉进师生关系,在针对负面的言论或观点时,能做到及时发声和正面引导,遏制负面资讯的影响与传播,把握网络教育的主导权。

(三)强化时代任务,创新高校思政课程

大数据时代要求思政教师创新思政课堂形式,建设个性化的思政教育课程。要善于借助多媒体技术,充分利用“慕课”和“微课”等形式建立以视频、图片和音频为主要载体的多媒体课件,不断挖掘课程开发的广度和深度。此外,运用大数据分析储备功能完善课程教学的反馈机制,丰富课堂教学形式,逐步升华教学理念和方法,切实满足不同学生的多重需要,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2]褚志远.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对策研究[J].《新教育时代杂志》,2016(12):22.

猜你喜欢
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