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文娟,张周龙,李新
(河南科技大学临床医学院/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超声科,河南 洛阳 471003)
收集本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经早期诊断发现并住院的周围型肺部肿块患者118例(118个病灶),病灶大小1.5~6.9 cm,平均大小(3.24±0.84)cm。患者中男67例,女51例;年龄15~91岁,平均(62.5±14.7)岁。纳入标准:(1) 经早期X线或CT检查发现周围型肺部肿块并在本院住院治疗者;(2) 临 床病例资料详细并完整者;(3) 术前经过反复仔细地行常规超声检查,记录彩色能量多普勒血流成像分级和测定SWV并存盘者;(4) 术后可以追踪到准确的病理结果者。排除标准:(1) 受仪器取样深度限制,排除肿瘤深度>5.5 cm者;(2) 呼吸不能配合者;(3) 肿瘤完全液化坏死者;(4) 肿块直径过小,无法采集者;(5) 多脏器功能衰竭,呼吸严重困难,不能耐受长时间手术者。
采用配备有4C1扇形凸阵探头,内置ARFI技术的德国西门子S2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分辨率0.1 mm,探头频率1.5~4.0 MHZ。
采取合适体位,根据患者的X线或CT结果,超声发现肿块后着重观察肺部肿块的部位,测量肿块的大小,仔细观察并记录肿块大小、形态、血流及内部回声情况,其后用SIEMENS S2000的ARFI技术,测量SWV值,取样过程中嘱患者屏气,重复测量不同深度及部位5次,取其平均值。
恶性肿块诊断标准:通常为低回声、等回声或不均匀回声,呈结节状或团块状,轮廓清晰;有出血坏死者,内部可有不规则无回声区;与支气管相通的空洞,有时可见不规则点状强回声;与急性炎性浸润相反,肺恶性肿瘤在超声上,短期不会有变化(图1)。良性肿块诊断标准:早期时,肺实质与肝脏回声相似;肺实质内空气残留;支气管气象;狭窄后支气管液像;边缘模糊或呈锯齿状;在边缘呈混响伪像(图2)。鉴别良恶性肿瘤的主要标准如下:(1) 肺的表面轮廓;(2) 充气肺组织的边缘;(3) 对邻近结构的侵犯;(4) 正常血管的移位;(5) 新生血管的形成[3]。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根据穿刺活检或及术后常规病理结果进行分组,对符合正态分布检验及方差齐性检验的不同组别之间的参数,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对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图1肺鳞癌超声所见图2肺炎性包块超声所见
118例周围型肺部肿块患者中,恶性病灶共74个,其中肺鳞癌42例,肺腺癌25例,小细胞肺癌6例,未分化癌1例;良性病灶44个,其中肺炎32例,肺结核6例,肺结核性肉芽肿3例,肺炎性假瘤3例。
常规二维超声诊断恶性肿块61例,漏诊13例;良性肿块35例,误诊9例。常规二维超声诊断周围型肺部占位性病变的敏感性为82.43%,特异性79.55%,准确性为81.36%,约登指数为0.620。
2.3.1 恶性肿块和良性肿块SWV值的对比分析 74个恶性病灶的SWV值为(1.58±0.63)m·s-1,明显高于44个良性病灶的(0.87±0.59)m·s-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通过ROC曲线分析,良恶性病灶SWV值的截断值1.3 m·s-1,以SWV值≥1.3 m·s-1作为判定良恶性病灶的分界点,其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85.1%、84.1%、87.7%,约登指数为0.670。
2.3.2 恶性组不同病理类型之间SWV值的比较 恶性病灶中肺鳞癌病灶42个,SWV值为(1.43±0.35)m·s-1;肺腺癌病灶25个,剪切波速度值为(1.41±0.27)m·s-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
定义常规超声与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技术联合诊断标准为并联诊断,即两种方法有一个诊断为恶性是判定患者为恶性。两者联合诊断恶性结节71例,漏诊3例;诊断良性结节32例,漏诊12例。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95.95%、72.73%、87.29%,约登指数为0.687。
常规超声联合ARFI技术与两者单独应用时比较,两者联合诊断时灵敏度显著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05,P=0.004),表示联合诊断时恶性肺部肿块的检出率提高,但两者联合时特异度和准确性未见提高(P>0.05)。
Zhang等[11]认为,利用ARFI评估组织硬度时,不同测量深度及不同介质对物体弹性值存在影响。收集病例的过程中,尽量选取较一致的部位,测量尽量垂直,同时嘱患者屏气,以免呼吸造成的干扰。病灶靠近体表,皮下脂肪厚度1~2.5 cm,未出现皮下脂肪过厚的患者,呼吸均能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