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陈 吴可人
要谋划和推进实施一批重大发展平台,为区域经济增长提供新活力和新动能。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布局和各地重点打造发展平台的典型做法,浙江未来打造新发展平台可从挖掘区域优势明确发展定位、对接国家战略提升平台能级、吸引合作主体加快要素集聚、强化制度创新增强发展动力等方面着力推进
近年来,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全国各地立足自身基础和优势,相继创建形成了许多重大发展平台,并在科技创新、对外开放、跨区域联动、改革试点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当前浙江正处在创新发展的新历史起点上,进一步深入谋划和积极创建一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新平台,既是浙江全面对接融入国家战略、抢占区域竞争力至高点的必然要求和客观选择,也是浙江加快经济创新转型、主动适应引领新常态的基础、优势和潜力所在。为此,我们需要高度重视,在深入分析借鉴兄弟省市经验基础上,高质量、高效率地推进各类重大平台的创建工作,为浙江早日实现“两个高水平”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2014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为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落实,结合全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比较优势,已批复设立了9方面约200个区域性发展平台。其中,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3个,国家级新区19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17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8个,双创示范基地120个,自由贸易试验区12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13个,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6个。今年1月,国家发改委、国家海洋局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拟至2020年新设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10-20个。这些区域性重大发展平台的设立,不仅为全面落实国家重大战略提供了坚实的载体,而且正逐步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在国家的统一部署和协调下,各省(市、自治区)进一步结合自身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突出矛盾,集中优势资源打造了各具特色的重大发展平台60余个。根据各类平台所承接的主要国家战略,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即创新驱动发展平台、对外开放发展平台和区域联动发展平台。
(一)高起点打造创新驱动发展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在最近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要充分认识创新是第一动力,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十八大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全国各地深入实施双创战略,积极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涌现出一批高质量的创新发展平台,逐步迸发出巨大的创新创造活力。
合肥创建国际一流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该中心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环境等前沿科技领域的发展需要,开展多学科交叉和变革性技术研究,加快打造跨学科、综合性、多功能的国家科学中心,着力打造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超导核聚变、微电子、离子医学等七大平台,努力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自2017年1月该中心获得国家正式批复以来,高质量平台建设加速推进,高科技人才加快聚集,正逐步成为安徽转型发展的巨大引擎。目前,安徽已在核聚变实验、混合磁体磁场强度、量子卫星及量子通信技术等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而且,以创新为引领的安徽高新技术企业数、产业规模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幅均处于全国第一方阵,对进一步提升安徽创新地位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主引擎。2015年9月该示范区正式获批,其中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作为核心组团,通过打造一流的创新发展平台、创业孵化体系、创新产业集群、创新人才队伍、协同创新网络和科技金融服务,努力探索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径。一是打造一流的创新发展平台。着力建设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广州国际生物岛等创新平台,其中,知识城规划面积123平方公里,是粤新(加坡)合作的标志性项目,致力于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知识经济高地和未来城市样板。二是打造一流的创业孵化体系。着力构建以创业投资为核心的第三代孵化载体,形成了“创客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全链条孵化体系。鼓励民营企业、社会资本参与孵化器建设,依托骨干科技企业,形成内生孵化、外延孵化、协同孵化三大孵化模式。三是打造一流的创新产业集群。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不断健全企业成长机制,全区已形成电子、汽车、化工等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新材料、生物医药等500亿级产业集群。
贵安新区打造大数据引领发展的先行区。贵安新区把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战略重点和核心竞争力培育,依托国家批复的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贵安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贵安新区绿色数据中心试点地区,相继落地建设了一大批重大项目。新区坚持数据、端、芯、云等并重,推动大数据加快发展,把试验区变成示范区、大数据变成大产业、大机遇变成大红利。从2014年初批复成立至今,贵安新区的大数据产业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质的飞跃,已引进大数据相关企业400多家,累计投资2100多亿元。比如,数据中心建设方面,中国三大通信运营商以及华为、腾讯、富士康数据中心已经入驻,规划200万台服务器存储能力,已投入运营10万台服务器。2017年该新区完成大数据信息产业规模总量404.05亿元,同比增长54.9%,新区大数据聚集效应、规模效应正在渐渐释放。
(二)高质量打造对外开放发展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积极规划实施了以“一带一路”为核心的新时代开放路线图,全国各地结合自身的实际,也纷纷在自由贸易、双向投资、国际产能合作等方面开展创新探索,构建了一批新的对外发展平台,取得了积极成效。
海南成为积极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的先行者。今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不同于此前设立的11个自贸区,这次海南自贸区包括了全岛全域3.5万平方公里,而且要在2025年初步建立自由贸易港制度。这是改革开放40年来,海南重新肩负起一次重大的改革任务,也是一次重大的历史机遇。设立海南自贸区以来的两个月里,海南实施了商品住宅全域限购,开展了《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实施59国人员入境旅游免签政策,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等等。海南还将在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知识产权证券化、大力发展跨国邮轮旅游、创建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省等方面加大推进力度。同时,海南还将充分学习借鉴香港、新加坡、鹿特丹、迪拜等地区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在投资领域开放、金融开放和贸易自由化等方面加大探索力度,为构建自由贸易港制度体系夯实基础,为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提供示范。
福州新区建设成为全面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和推进两岸交流合作的重要承载区。2015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福州新区。近年来,福州新区充分挥国家级新区、中国自贸试验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四区叠加”的独特优势,以产业项目作为建设的主抓手,致力打造东南沿海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一方面,福州新区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乌龙江两岸的道庆州过江通道、纵贯福州沿海区域的滨海大通道、轨道交通6号线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多点开花,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海空港为主骨架主枢纽的现代化复合交通走廊正加快形成,福州新区辐射中西部地区、沟通祖国宝岛台湾的快速主通道已现雏形。另一方面,福州新区全面对接央企,加速推进产业大项目建设,产业转型不断加速。目前新能源、基础设施、高端服务业等诸多领域央企已在福州新区落户,以龙头之势“造链”、“补链”或“强链”,在各自领域描绘“产业链全景图”,对于做优做大做强福州传统优势产业、推动产业价值链向高端发展、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挥了强大的推动作用。
西咸新区空港新城打造丝路起点上的“国际节点”。西咸新区被国家赋予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支点的使命,空港新城成为实现这一使命的核心板块。近年来,空港新城以国际飞机维修基地为代表的临空产业快速发展。目前已聚集以东航技术、海航技术为代表的龙头维修企业,建成投用航投大厦、航空企业孵化器,成为西北最大的“民用飞机医院”。空港新城依托当地航空产业,发挥西安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区位、交通等优势,吸引了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目前已有20个多物流龙头项目入驻空港新城,建成和在建的高端仓储面积达78万平方米,平均日货邮吞吐量达2000吨。同时,空港新城积极加强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合作。2015年3月空港新城与意大利航空航天企业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5月“中意航空谷”中国中心在空港新城挂牌。规划至2025年,以空港新城为平台的西安国家航空城实验区将全面建成,实验区将连通国内外160多个城市280条航线网络,航空旅客和货邮吞吐量将达到6700万人次和70万吨。
(三)高水平打造区域协调发展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针对当前发展中面临的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进一步增强区域发展协同性、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开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是新时代区域发展的主题。为此,全国各地纷纷打破行政藩篱,以“五大理念”为指导,高水平打造了一批区域协调发展平台,为加快推进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雄安新区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引擎。去年4月1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今年4月21日,《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正式获批。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探索中的重大决定,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按照规划,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将大力引进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新材料产业和高端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积极打造全球创新高地和全球领先的数字城市,实现与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等周边城市的融合发展和错位发展。新区规划启动区面积20-30平方公里,起步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据有关单位测算,20年建设完成后,人口规模或达600万,总投资额4.5万亿元,年均复合投资增速24%,平均每年投资超过2200亿元。
珠海横琴新区共建粤澳深度合作新高地。横琴新区一直是粤澳协同发展最核心的引擎,于2015年4月成为广东自贸区的一个片区。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起航之际,横琴自贸试验区作为内地与港澳唯一陆桥相连的开放岛,迎来巨大历史机遇。目前,横琴与澳门各界形成了从官方到民间的无障碍全方位沟通协作机制,主要包括:澳门单牌车出入横琴政策正式落地,与澳门24小时通关,粤澳两地牌小客车检查结果参考互认,横琴口岸与澳门莲花口岸一次检查过关,对供澳商品实施“一次申报、分批出境”,“一检通”信息化平台实现境内外全链条全物流监管,跨境直贷试点,等等。横琴坚持“面向世界、优先港澳”原则,以促进澳门产业多元化和港澳地区的繁荣发展为目标,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无缝对接澳门、在优惠政策上倾斜澳门、在产业用地保障上协力拓展澳门、在营商环境营造上趋同澳门。目前,以粤澳合作产业园、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澳门青年创业谷等重点合作项目为载体,横琴与澳门产业合作高密度、高层次、高标准推进。
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打造东西部跨省际合作典范。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位于广东肇庆和广西梧州的交界处,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是中国唯一的跨东西部、跨省际、跨流域的试验区。试验区在新形势下打破行政壁垒,探索“一体化、同城化、特区化”开发的全新模式,打造两广一体化发展、东西部合作发展、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先行示范平台,形成珠江—西江经济带新增长极、西江流域生态共建区、省际合作机制创新区和东西部合作示范区,为区域合作提供“粤桂方案”。目前,试验区实行“两省(区)领导、市为主体、独立运营”和“统一规划、合作共建、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特别机制,探索建立新型的政府与市场关系,现有行政区划与跨区域、跨流域共同管理的关系,建立两省区联席会议、肇梧市长联席会议、试验区管委会和开发建设公司等四层管理运营架构。试验区按照“一主两拓多组团”“三大基地”“六大产业”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形成梯次产业集群以及独具特色的产业发展主线。截至2017年10月,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已入驻重点企业达到276家,3年累计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0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11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成为珠江—西江经济带新增长极。
围绕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确立的“两个高水平”的目标,全省上下将聚焦聚力高质量、竞争力和现代化,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推进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加快形成引领未来发展的新优势。特别是要谋划和推进实施一批重大发展平台,为区域经济增长提供新活力和新动能。国家发展战略布局和各地重点打造发展平台的典型做法,对浙江未来打造新发展平台有以下启示:
挖掘区域优势,明确发展定位。“八八战略”的核心思想就是优势论,要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和趋势,在充分挖掘自身比较优势的基础上,谋划建设一批新的发展平台。比如,珠海横琴新区抓住国家实施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其作为内地与港澳唯一陆桥相连的开放岛的区位优势,积极打造粤澳合作产业园、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等一批重大发展平台,正成为大湾区西岸发展的核心增长极。钦州市充分发挥地处北部湾经济区中心、拥有钦州港天然深水良港的组合优势,积极打造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区等一批国家级平台,引进了一批重大龙头产业项目,快速实现了经济结构从农业主导向现代临港工业主导的转变,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浙江应充分抓住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历史机遇,按照“八八战略”的总要求,充分发挥浙江毗邻上海、港口资源丰富、电子商务发达、市场机制活跃等优势,继续扎实推进舟山群岛新区、江海联运服务中心以及杭州、宁波跨境电子商务试验区等建设,积极推进以嘉兴为前哨的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建设,谋划建设G60沪浙科创大走廊、长三角科技城等一批区域发展的新平台。
对接国家战略,提升平台能级。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的落实推进,给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战略机遇。将地方发展平台积极融入到国家战略,一方面可以使得地方发展平台在全国范围内确立自身发展定位,谋求更大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与国家重点发展战略叠加的优势获取更多的改革权,从而优先享受改革红利。比如,福州新区和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成为了“一带一路”上重要的战略节点,也为自身的发展创建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合肥综合国家科学中心和贵安新区,积极对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承接了国家发展大科学发展和大数据产业的重要功能,迅速成长为实施国家战略的重要载体和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浙江应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创新驱动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扎实推进浙江自贸区、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等建设,积极争取早日设立中国(宁波)“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加快创建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同时,充分依托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未来科技城、浙江大学等双创示范基地,大力支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工程实施,大力支持先进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建设,进一步增强承接国家创新战略和创新平台建设的竞争力。
吸引合作主体,加快要素集聚。发展平台是各类市场主体及与之相关社会服务等合作主体的有机整合。只有明确功能定位,围绕产业链创新链融资链,充分调动各类合作主体的积极性,加快各类高端资源要素的聚集,构建起功能完善的经济社会生态系统,才能使发展平台具有强大的内生增长机制。比如,贵安新区依托阿里、华为、腾讯、富士康及三大通信运营商等市场主体对建立大数据中心需求,利用贵安新区地质结构稳定、气候环境温和的优势,以优势资源招引大数据企业,培育形成集“数据、端、芯、云”为一体的大数据产业链。福州新区充分发挥大型央企的积极性,在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大产业培育等方面,通过央企的引进集聚,建立“产业链全景图”,对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产生了强大的推动作用。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积极与新加坡、英国和以色列等国家的科研机构紧密合作,通过设立智能装备、生物等联合研究院和产业基金等方式,建立广州知识城等一批高技术产业合作平台。浙江要围绕产业链和创新链,加大对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引进力度,加强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快规划建设之江国家实验室,大力支持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杭宁温等中心城市科技城、“互联网+”世界科技创新高地、浙东南(宁波)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新兴科创平台建设,积极构建中欧、中捷、中德等一批国际合作产业园,加快打造钱塘江金融港湾和各类特色小镇。
强化制度创新,增强发展动力。与技术创新一样,制度创新也是保持经济长期繁荣的重要驱动力。一个好的发展平台一定要有好的机制体制,同时不断的制度创新会吸引更多的优势资源要素向平台集聚,进一步增加平台发展动力。比如,青岛海西岸新区和蓝色硅谷,就是通过积极推进政府治理、土地利用、投资管理等方面的体制创新,形成了15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创新举措,从而加快了各类高端人才和优势要素向平台的集聚,快速成为我国海洋科技创新高地。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和珠海横琴新区勇于突破区域壁垒,通过建立跨区域的沟通协作机制,加快资源要素在区域间的流通和优化配置,迅速为产业提升和经济发展开拓了新空间。浙江应充分借鉴全国多地跨区域平台建设经验,在国家级平台创建中强化跨区域统筹协调,争取在更大范围、更多市县、平台设立国家示范试点,进一步增强省内各地改革共推、政策共享、互利共赢的格局。结合浙江省域空间“大湾区大通道大花园大都市区”建设,谋划创建一批湾区经济、长三角国际化城市群、“两山”理论示范区等新型重大平台,并争取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浙江未来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