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宝青
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儿科,山东菏泽 274000
高胆红素血症临床亦称作黄疸,属于新生儿一种常见疾病,分成病理性与生理性黄疸,其中生理性黄疸无需干预,新生儿可自愈,而病理性黄疸若未予以及时有效治疗,可造成胆红素脑病,对新生儿神经系统产生损害,严重时可造成死亡[1]。目前,针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主要采取换血疗法以及蓝光照射方法进行治疗,能够有效达到消退新生儿黄疸的效果。该研究为明确蓝光照射与换血疗法结合治疗的效果,该院针对性选取2014年12月—2017年12月进行治疗的60例患儿资料予以分析,并作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收治的6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与研究组(30例)。将与《实用新生儿学》[2]蓝光及换血治疗指征相符者纳入,将并发心脏病、凝血功能障碍者排除。对照组(30例),男女比例 16:14,日龄 1~8 d,平均(3.56±2.29)d;体质量 2.27~4.12 kg,平均(3.38±1.91)kg。 研究组(30 例),男女比例 15:15,日龄 2~8 d,平均(3.62±2.31)d;体质量 2.31~4.24 kg,平均(3.46±1.22)kg。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该次研究方案均经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对照组予以蓝光照射治疗:擦拭干净患儿周身,放置于蓝光治疗仪内,进行双面蓝光治疗,对患儿心电进行监护。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换血疗法治疗:①首先进行血源选择,ABO溶血症者取AB型新鲜冰冻血浆与O型洗涤红细胞混合血,而Rh溶血症者则取同母体一致的血型;血浆血红蛋白水平控制为150~170 g/L,并置需输入血液于恒温水箱,维持温度35~37℃,换血时控制为30℃为宜,换血量是机体的2倍血容量;②换血前禁食3~4 h,肌注10 mg/kg鲁米纳,并输滴白蛋白,置于复苏台或穿刺台,并迅速建立换血回路,予以心电监护;③换血穿刺时尽量取头皮静脉,动脉穿刺取桡动脉,穿刺留置方法同普通输液;将10 mL新鲜血液输入外周静脉,并依据血压及心率变化,于桡动脉采集10~20 mL体内血,注入废血袋;然后推注0.5~1 mL肝素,确保管道通畅,并应用输液泵进行血液持续输入;当换血量至100 mL时予以1 mL葡萄糖酸钙稀释,予以缓慢静注;换血、输血同时进行,维持2~4 mL/(kg·min)速度,时间为 1~4 h。
对比两组临床观察指标,包括直接胆红素(DBIL)、游离胆红素偏高(IBIL)、总胆红素(TBIL);比较两组血生化指标[钠(Na+)、钾(K+)、钙(Ca2+)],观察两组不良事件(出血、血栓栓塞及心力衰竭等)发生率。
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行该研究数据统计学分析,采用(±s)表示计量资料,用 t检验组间比较;用[n(%)]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组间率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 1 两组临床观察指标[(±s),μmol/L]
表 1 两组临床观察指标[(±s),μmol/L]
注:组内对比,aP<0.05;组间对比,bP<0.05。
组别 时间 DBIL IBIL TBIL对照组(n=30)治疗前治疗后t值aP值研究组(n=30)治疗前治疗后t值aP值t值bP值57.92±45.79 21.71±6.74 4.285 1<0.05 57.98±46.05(16.18±7.76)a 4.902 6<0.05 2.946 9<0.05 394.68±136.82 205.63±12.78 7.535 3<0.05 395.78±135.94(188.81±12.69)a 8.303 0<0.05 5.115 3<0.05 443.67±163.44 224.36±18.10 7.304 9<0.05 444.59±162.89(205.03±18.20)a 8.005 5<0.05 4.124 8<0.05
表 2 两组血生化指标[(±s),mmol/L]
表 2 两组血生化指标[(±s),mmol/L]
注:组内及组间对比,P>0.05。
组别 时间 Na+ K+ Ca2+对照组(n=30)治疗前治疗后t值 P值研究组(n=30)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t值 P值137.89±5.66 140.57±5.88 1.798 6>0.05 137.99±5.87 141.01±5.90 1.366 9>0.05 1.987 5>0.05 3.68±1.53 4.23±1.10 1.598 7>0.05 3.59±1.48 4.03±1.29 1.227 5>0.05 0.646 2>0.05 2.23±0.52 2.32±0.84 0.499 0>0.05 2.25±0.47 2.53±0.90 0.934 3>0.05 0.934 3>0.05
两组治疗后临床观察指标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治疗后临床观察指标水平均较对照组优(P<0.05),见表1。
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生化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研究组未出现出血、血栓栓塞、心力衰竭等不良事件,对照组仅出现1例(3.33%)出血,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5)。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指的是新生儿血清胆红素的代谢出现异常,致使血清胆红素异常升高,从而引起皮肤、巩膜、黏膜发黄,属于新生儿常见病症[3]。该疾病病因较为复杂,临床若未予以及时有效治疗,患儿可因疾病进展导致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尤其是对于早产儿,因血脑屏障的发育不完善,所以更易引发脑损伤[4]。
该研究中,两组治疗后临床观察指标水平均优于治疗前,研究组治疗后 DBIL(16.18±7.76)μmol/L、IBIL(188.81±12.69)μmol/L、TBIL(205.03±18.20)μmol/L 均较对照组优;研究组治疗前以及治疗后 Na+(141.59±5.90)mmol/L等血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生化指标水平均无显著差异性;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未显示高度差异;此次研究结果与刘禹江等人[5]相似,其研究结果显示:应用换血疗法治疗后总胆红素(235.51±90.72)μmol/L,较治疗前(470.88±134.43)μmol/L显著低;表明换血疗法同蓝光照射协同治疗能够有效提升疗效,促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且无低血钙等情况发生,安全性高。蓝光照射治疗中,其波长主峰为425~475 nm,同血清胆红素最高可吸收光线的波长(450~460 nm)相近,因而被认为是进行人工照射治疗时最佳光源[7]。患儿经蓝光照射皮肤之后,能够和未结合的胆红素作用,促使其在光照后转为水溶性异构体,从而加速其于尿液与胆汁中的排泄速度,无需经肝脏代谢,有助于血胆红素水平降低,进而有效预防疾病进行性加重或出现胆红素脑病[7]。此外,由于蓝光穿透力较弱,可有效转化皮肤及浅层皮下组织未进行结合的胆红素,但一般对深层组织胆红素无显著效果,因而需结合其他方案进行治疗,促进疗效提升。临床换血疗法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有效手段之一,该方法有助于短时间内使患儿体内异常的胆红素水平改善,并确保其稳定于安全水平,从而避免胆红素脑病的出现[8]。随着近些年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传统经脐静脉换血法转变为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法,可有效避免颅内压波动较大、坏死性小肠炎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换血疗法中,使用的输血泵为半挤压工作模式,可避免因血液中红细胞破坏而出现溶血情况[9]。此外,换血疗法治疗过程中,严格控制输入与输出血量速度,使换血过程处于完全封闭回路状态,能够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率,避免输出、输入血量不一致引起的并发症出现[10]。换血疗法与蓝光照射结合治疗,可有效发挥协同作用,形成优势互补,有助于疗效提升。另外,二者联合治疗后患儿血钠、血钙、血钾等血生化指标水平无显著变化,表明治疗安全性高,无低血钠等并发症出现,患儿安全性得到保障。该研究受多种因素影响,尚未对治疗效果作详尽分析,需行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蓝光照射结合换血疗法有助于降低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血胆红素水平,且安全性较高,具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