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张坚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市,200127
唯一器械标识(Unique Device Identification,UDI)是医疗器械监管方式创新的研究热点,并于近期在国际法规协调和政府实施层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近年来,腔镜手术器械的应用日益广泛,对于其日常工作中的管理也成了难点。本文旨在阐述如何使用UDI编码对腔镜手术器械进行精细化管理,并对其提出思考和对未来手术器械信息化管理的展望。
1.1.1 UDI系统的概念
UDI是对医疗器械在整个生命周期赋予的身份标识,是产品供应链中唯一的“身份证”,应加印于器械的某个部位,可以包括纯文本(人可读),也可以采用机器可读的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Auto Identif i cation and Data Collection, AIDC)技术[1]。
UDI系统的概念可概括为以下6点:①UDI和UDI载体基于标准化;②UDI可在全球范围内使用并符合其监管部门对UDI的要求;③监管部门不能修改这些UDI标准;④UDID 数据库的核心元素不能够被修改;⑤在数据递交时,UDID数据库应使用HL7卫生信息交换标准结构的产品标签(Standard PHP Library,SPL)和互联网为基础的接口;⑥所有医疗器械均需通过UDI进行识别,除非该医疗器械已经被废弃。
UDI系统的作用是:通过提高器械的可追溯性,进行充分的医疗器械识别;可用在不良事件中识别医疗器械,减少医疗错误;可记录并纵向分析医疗器械数据,最终达到提升患者安全、改善医疗服务的目的[2]。
UDI系统的核心要素是:创建、使用和保存UDI; 采用UDI载体;建立带有符合定义的数据结构列表的UDID模型/结构;建立根据HL7 SPL和基于网络交换的数据递交格式的基本要求;建立通用数据交换标准的基本要求[3]。
1.1.2 美国、欧洲、日本的开展现状
美国于2007年提出实施UDI的原则要求。2013年9月24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正式出台了建立UDI系统的最终法规。按照法规的要求,医疗器械标签和包装中应标注UDI,UDI由全球协调组(The Global Harmonization Task Force,GHTF)进行全球唯一赋码。通过AIDC技术可对UDI中的基本信息进行读取。此外,UDI信息应提交至由美国FDA进行管理的全球唯一器械识别码数据库(Global Unique Device Identification Database, GUDID)。该数据库可供公开查询除病人信息外的其他数据。 法规对各类医疗器械的符合日期进行了规定,标注UDI码的产品类别将从高风险逐步扩大到低风险类别,对于可重复使用以及使用前必须消毒的器械,UDI码应标注在器械本身上[4]。2014年6月27日发布《UDI数据库行业及监管人员指南》,以使贴标商能在2017年9 月完成第III类产品,在2020年9月完成全部产品的器 械标识(DI)及相关静态数据提交[5]。法案对部分产品进行了豁免,部分低风险产品将免除UDI,绷带等大包装产品将共同使用一个UDI编码[6]。
欧盟从2011年5月起强制使用欧盟医疗器械数据库(European Databank on Medical,EUDAMED)。目前,欧盟计划发布新版医疗器械指令(Medical Devices Directive,MDD),提出在该版MDD发布后5年内,对所有医疗器械实施UDI。为尽量减少各成员差异, 欧盟委员会提出了UDI实施框架建议。
日本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积极推动医药信息化建设。在国家层面以国际物品编码协会(Globe Standard 1,GS1)为技术核心,所有相关的国家机构共享日本GS1的研究结果,目前国际医疗器械监管者论坛(International Medical Device Regulators Forum, IMDRF)UDI的实施要求与日本信息基础完全兼容[7]。
UDI系统由三部分组成,按照标准创建、生成UDI载体及将UDI-DI及器械核心要素提交至UDI数据库,通过“三位一体”的体系,实现对器械的正确识别。根据医疗器械的使用风险等级及追溯要求,UDI由器械标识静态信息(DI)和生产标识动态信息(PI)组成[8]。
UDI-DI是每种医疗器械的唯一数字或字母数字代码,是不随生产过程改变的静态信息,也是UDID的“访问密钥”。DI应是全球唯一的,目前IMDRF推荐的符合要求的DI有全球物品编码的全球贸易项目代码(GTIN)、保健产业条形码的贴标商标识码(HIBC-LIC)、国际血库自动化委员会的加工商产品标识码(ISBT 128-PPIC)。但是IMDRF指南并未限制DI必须采用以上三种,允许应用新的符合UDI要求的代码标准或系统。
UDI-PI是用于标识器械生产信息的字母或数字代码,是随生产过程不断改变的。根据追溯的需要,类似风险的医疗器械的生产标识符所包含内容应相同,如对于要求追溯到单体的产品,应包括序列号、独立医疗软件的版本号、生产日期和/或失效日期等;如要求追溯到批的产品,可包括批号、生产日期和/或失效日期等,有些风险较低的产品,不一定要求标识PI[9]。
1.3.1 现有医疗器械管理面临的挑战
随着医院的发展,手术器械的总量以及使用频率的增高,给手术器械的管理带来了巨大的难度,目前的管理难点有:①手术器械的流动性大,周转率高,清点统计和资产管理难度巨大;②交接过程频繁,手术器械丢失概率大,责任界定困难;③供应与使用脱节,专科器械管理难度大;④手术器械使用寿命周期、功能完好性难以统计和管理。
器械再处理流程见图1。
图1 器械再处理流程[10]Fig.1 The reusable surgical instrument cycle
1.3.2 UDI应用于腔镜手术器械的可能性
随着微创外科手术的开展,大量腔镜手术器械(图2)广泛用于各类手术的操作。腔镜器械由于昂贵、复杂、精细、容易损坏,且消毒灭菌方法特性,给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图2 腔镜手术器械Fig.2 Laparoscopic surgical instruments
过去由于缺乏规范化的管理,腔镜器械频繁出问题,不但影响手术质量,而且造成巨大的成本支出。手术室通过完善腔镜器械的精细化管理,使腔镜器械利用率最大化,节约成本;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确保手术质量;优化流程路径,保证手术顺利完成,是腔镜器械管理的主要目的。
通过对单品手术器械的UDI应用,医院可以对每个手术器械的使用建立完整的档案,记录它们的外观、 品名、制造商、生产ID,采购日期,消毒次数,维修记录和上一次的使用信息等等。这些丰富的信息对安全管理手术器械,节省成本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腔镜器械由于在清洗消毒时,需要进行拆分,并且其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也会发生破损、内芯不能与外壳配套的问题,通过UDI手术器械二维码标识技术,可以实现:①腔镜器械内芯与外壳不配套问题得以解决;②腔镜器械的使用次数、清洗消毒次数、灭菌次数可以被有效统计,从而估算出手术器械的使用寿命,可以及时更换;③可对腔镜手术器械进行资产管理,录入系统便于统计以及成本控制;④损坏的腔镜器械便于更换;⑤可追溯单把腔镜手术器械。综上所述,可实现腔镜手术器械的高效管理[11]。
手术器械标识系统见图3。
图3 手术器械标识系统Fig.3 Direct part marking device
直接零部件标记技术(Direct Part Marking,DPM),是将UDI永久标记于金属表面的技术,DPM分为激光标记技术和点阵式刻印技术。
激光标记技术已被各大手术器械制造商广泛使用。利用热灼烧原理,在手术器械金属镀层表面进行标记。由于手术器械需要经受清洗、消毒、灭菌等流程中的物理因素和化学物质的侵蚀,其镀层对于延长手术器械使用寿命具有决定性作用, 而激光利用热灼烧原理融化表面镀层,从而产生印记,对手术器械本身具有非常大的损伤。各大医疗器械厂商对于手术器械进行激光标记的技术,也都纳入了专利,调整激光强度、参数,以保证手术器械镀层的使用寿命,也大大增加了对于手术器械进行标记的难度和成本[12]。
点阵式刻印技术目前在医疗领域由日本Roland公司研发,是世界上唯一使用该专利技术对手术器械进行标记的公司。点阵式刻印的原理是使用钻石硬度的刻印针头,对手术器械表面进行撞击式刻印,在不破坏镀层的情况,在手术器械表面形成小的坑点进行光折射,从而形成二维码[13]。点阵式刻印技术具有成本低廉、可操作性强、操作简便、不伤手术器械等特点,可在医院内由工作人员自行操作,自定义各类二维码、条形码、中文文字、字母、图像等的刻印。电镜下高倍放大点阵见图4。
两种技术对比,点阵式刻印具有以下优点:①不伤手术器械表面镀层;②可在医院内安全操作(激光标记需安全装置);③刻印机专为手术器械设计。
2.2.1 硬件
①手术器械二维码标识系统;②手术器械二维码识别系统;③计算机;④手术器械:4个不同规格的腔镜内芯;⑤游标卡尺:用于测量腔镜内芯的电子游标卡尺;⑥图片及视频采集所用的放大设备:远景器械检查显微放大镜;⑦连接用USB数据线等配件。
2.2.2 软件
①标识刻印软件:用于设定、编辑和刻印二维码;②识别软件:用于读取刻印的二维码。
2.2.3 工艺流程
经测量器械尺寸,确认印刻部位后(表1),使用手术器械二维码标识系统及识别系统连接已安装软件的计算机,输入并调试二维码及内容,对4个不同规格的腔镜内芯进行印刻,最后用远景器械检查显微放大镜对其进行图片采集。
表1 腔镜内芯实际测量结果Tab.1 The actual measurement result of the instruments
2.2.4 腔镜器械应用UDI编码的评估效果
根据长期刻印二维码的经验,将打印内容输入并制成合适大小的二维码,调整其格式,并且选择了不锈钢材质高品质打印代替高速打印,确保最后的读取效果,设定参数(表2)。最后,使用远景图像器械检查显微放大镜进行观测记录。
表2 刻印参数Tab.2 Marking Parameters
使用点阵式刻印技术,可以对极细的腔镜器械内芯进行二维码刻印,从而达到器械高效化管理的目的。腔镜内芯实际刻印效果见图5。使用二维码对腔镜器械进行管理,可实现1.3.2节腔镜手术器械的高效管理的要求。
图5 腔镜内芯实际刻印效果Fig.5 Actual marking eあect
使用UDI对腔镜手术器械进行管理,可提高工作效率,加速消毒供应中心建立手术器械信息化系统现代化管理的进程,使护理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信息化、科学化,实现了供应中心工作的无纸化、自动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二维码的运用避免了一维码的缺陷,信息的保存更为真实和持久、客观,也为日后条码追溯信息的进一步完善预留了足够的空间。
完善了清洗灭菌质量过程的监督机制。通过管理软件可以跟踪、监控每一批手术器械灭菌物品的质量,监控效果可靠,使得各个操作流程有据可查,既节省时间又可最大限度地保证数据的准确性,真正做到动态观察并随时记录,增强了实时的信息沟通。同时可提供:械维修保养的精细化管理;不良事件的追溯管理;医疗器械的信息化管理;器械包优化等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