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大赛背景下四方联动建设高职医学“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实践研究
——以合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8-08-10 05:39孙美兰周晓隆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医学影像双师双师型

孙美兰,周晓隆 ,杨 斌

(1.合肥职业技术学院 医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1;2.安徽医科大学 附属巢湖医院,安徽 巢湖 238000)

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关键所在,更是学校发展、专业发展、学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必须把发展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1]。而今“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的局面出现,引发了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推动。因此,基于技能大赛背景下,本课题实践了政府、行业、学校、医院四方联动构建医学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路径方法,加快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了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1 “双师型”教师内涵界定

2016年安徽省出台了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皖教人[2016]6号),界定了安徽省“双师型”教师标准。合肥职业技术学院结合专业教学实际,实施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师“校本标准”,即在安徽省标准基础上,把影像“双师型”教师建设成为具有“双元双能双证”的“双师型”教师。“双元”即发展校外医院兼职教师队伍与校内专职教师几乎对半共同组成教师队伍;“双能”即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的讲授能力、教科研能力,更要具备专业操作技能;“双证”即既要有高校教师系列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又要有本专业或相近专业非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称。这类“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高专院校急需的,也是医学“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

2 “双师型”教师对于技能大赛指导的重要作用

技能大赛作为我国职业教育工作的一项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不仅是职业院校实践教学成效的展示,也是对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考验。它对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训基地建设有积极推动作用,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协办的全国高等院校(高职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技能大赛,自2015年开展以来已举办了三届。全国高等院校(高职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技能大赛按目前临床实际工作职业岗位需要设立,技能操作设置四个比赛单元,即DR摄影技术、CT扫描技术、超声检查技术、医学影像诊断,体现了“贴近岗位、贴近临床、贴近服务对象”的设计原则,其目的是对各专业院校实践技能教学水平的大检阅,也是对培养与职业岗位资格标准无缝对接的技术技能型影像人才的检验。

学生在整个备赛过程中需要“双师型”教师全程指导。但医学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虽然有足够的理论知识,甚至取得了执业医师证书,但临床经验和临床技能操作能力显然不足,指导不了学生的全部技能操作;而有经验和技能操作能力的医院临床教师,尽管取得了教师资格证书,教学经验仍然不足,指导大赛的讲授能力普遍较差。采取学校与医院联合组成大赛指导教师团队,在指导学生时共同讨论、分工合作、取长补短。经过一轮大赛的合作,双方教师“双师型”能力都有较大提升。

3 四方联动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实践

3.1 政府正确引导,提供政策支持和经济保障。

政府必须明确自身在当地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中扮演的角色,发挥其有效地位和作用。落实好“双师型”教师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做好对高职院校教师“双师型”培养和认定,加强对“双师”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在合肥市政府、巢湖市政府及合肥市卫计委和巢湖市卫计委的大力支持下,2017年合肥市第八人民医院成为合肥职业技术学院的非直属附属医院。医院较为先进的设施和病例资源给学校分享,给专业教师的临床实践提供了先进的场地,也解决了学校无设备和医疗资源的不足,增强了学校教师“双师”能力;学校与医院对经考核合格的兼职教师纳入聘用制度管理,形成长期有效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大大提高了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

3.2 发挥行业学会指导作用,人才培养贴近行业岗位的需求

教职成[2011]6号《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都需要行业的积极参与和指导,要借助行业相关专业优势培养人才。由此,积极邀请行业专家到学校讲座,指导专业规划、课程建设、人才方案制定。同时成立由合肥市医学行业专家和校内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每年开一次专业指导委员会研讨会,根据专业调研、行业现状需要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校外实习基地的遴选与管理等内容进行研讨。通过研讨会校内教师能及时更新专业教学内容和岗位行业标准,把握医疗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和方向,有效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3]。真正实现培养的毕业学生与行业需要之间“无缝对接”。

3.3 医院和学校医教协同,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施“1+1+1”人才培养模式,即第一学年在学校学习通识课程和专业基础知识,管理的主体是学校;第二学年在医院学习专业课程知识和专业技能操作,管理的主体是医院。第三年在第三方实习单位进行毕业实习,管理的主体是实习单位。为较好地开展教学,突出教学过程“双主体”功能。学校和医院通过以下工作,共同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3.3.1 共建专业教研室

学校内一个教研室,医院内一个教研室,学校和医院各委派一个专业带头人任教研室主任。由学校的教研室主任主管业务,场地交换着共同开展教研活动:教材遴选征订、教学计划编写、授课教学内容讨论、教案编写、青年教师指导、授课能力培训、专业进展讲座、教学信息管理平台的使用方法等等。要求参与教学的医生必须定期参加教研室活动,要求学校教师除从事日常教学外还需参与临床工作,按学年分别在医院影像中心一个职业岗位科室工作3个月,纳入教学工作量。教师通过教研室有计划安排的临床实践,提高了自身的临床岗位操作技能,也带回很多生动的临床案例,丰富了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果;医院影像岗位技术人员通过授课教学过程大大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授课能力。鉴于医务人员工作繁忙,在教学及学生管理方面的经验相对少,学校积极主动为医院在教学及学生管理方面提供服务。如图1所示。

图1 医教协同共建专业教研室

3.3.2 加强培训,增强教师授课水平和能力

医学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主要从医学院校毕业,可以说是“从学校(毕业院校)到学校(工作院校)”。虽大多拥有研究生学历,具有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但临床实践技能能力弱。医院兼职教师虽来自临床一线,解决实际问题的临床经验丰富,但由于教学理论和教学技能欠缺,课堂掌控能力较差。因两者都不是师范专业毕业,缺乏高职高专的教育理念,对高职学生教育特点了解甚少,故学校在暑假期间集中对教师进行一周的教学能力培训,并且要求两边教师互相听课,每学期完成至少4次听课任务,每次听课后集中课评,逐步增强教师授课水平和能力。

3.3.3 同台教学竞技,以赛促教

举办教学技能竞赛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将教学技能竞赛机制化。开展校、系两级教学技能竞赛,要求专兼职教师积极参与,如:说课比赛、授课比赛、教案评比、教师专业技能比赛、信息化教学大赛等系列活动,把大赛获奖纳入职称评分范围。激发教师尽快提高教学能力的能动性。

3.3.4 联合承办赛事、联手指导技能竞赛,促进教师“双师”能力

2016年安徽省首届医学影像技能大赛由我校与医院联合承办,根据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共设三个竞赛项目:医学影像解剖辨识、DR摄影技术、CT扫描技术,分三个赛场进行。学校设立医学影像解剖辨识1个赛场;医院设立DR摄影技术和CT扫描技术2个赛场,赛场直接设在医院的DR室和CT室,选手直接在医院真实的影像设备上操作。学校与医院教师联手共同组建指导团队。在这个过程中,专兼职教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有力地促进了“双师”能力的提高。

3.3.5 共同申报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提高教研能力。

教研能力也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一部分。我校在每次的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申报中,联合医院共同进行,共同开展项目研究。学校已与医院联合申报了省级校企合作教育实践基地建设(2013年)、院级特色专业建设(2015年),2015年联合申报教学成果奖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通过多次的项目建设,提高了教师的教研能力,直接促进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猜你喜欢
医学影像双师双师型
《中国医学影像杂志》稿约
结合多层特征及空间信息蒸馏的医学影像分割
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合理运用
影像组学在核医学影像中的应用进展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农村小规模学校“双师教学”美术教育模式探究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现代学徒制视域下高职院校双师队伍共同体探索研究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