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阳
(山西体育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体育舞蹈传入我国多年,在赛场上想要在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较好的身体形态会给裁判带来更好的第一印象,从而使自身更具有竞争优势。本文主要研究体育舞蹈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特征,通过身体形态各项指标的测量与分析,掌握太原市学龄儿童体育舞蹈运动员身体形态长度的特征,为运动员的选材和训练提供依据。
以太原市学龄儿童体育舞蹈运动员长度特征为研究对象。
1.2.1 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通过体育学术期刊、体育专业报刊、中国学术期刊网以“体育舞蹈”“身体形态”“运动员选材”“学龄儿童”等关键词的检索,共收集到与本课题相关度较高的文章80余篇,并且阅读了《运动选材学》《生理学》《运动训练学》等教科书为本研究提供非常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基础。
1.2.2 专家访谈法 本文研究思路和测试方法的问题,笔者通过从事体育舞蹈训练的专业教练员(教师)及其相似项目、选材等方面专家和教授进行多次访谈,听取了专家和教授关于体育舞蹈形态特征的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力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能够帮助和指导本文顺利地完成。
1.2.3 问卷调查法 调查了参加2016年山西省体育舞蹈教师、裁判员学习的教练员(教师)以及裁判共60位以及省内18 名体育舞蹈及选材领域专家。
1.2.4 测量法 选取10岁组、11岁组、12岁组别的前20名选手,每个年龄组各20人作为测量对象。因受到中外文化不同的影响,我国参加体育舞蹈训练、比赛的男运动员人数较少,无法达到男女一对一的搭档比例,故本次课题没有对男运动员做具体研究。对60名太原市学龄儿童的身体形态指标进行了测量。测量时,为了减小测试误差,对测试人员进行了分工,保证做到每个测试项目的测试人员、测试仪器的固定。
1.2.5 数理统计法 使用Excel、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1.2.6 逻辑分析法 将本文所收集、掌握、查询的相关资料进行系统整理与相关分析、总结,提出对运动员训练提高和改进有益的建议。
本研究在广泛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和参考《上海市运动员科学选材工作指导手册》《运动员科学选材》中身体形态方面常用指标的基础上,同时进行了专家访谈,提出了太原市学龄儿童体育舞动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的调查指标。
表1 太原市学龄儿童体育舞蹈运动员身体形态方面待选指标
对太原市多家俱乐部的教练员、运动员和选材训练方面的专家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各位专家、教练员根据自己多年的执教经验和专业知识对调查指标的每一项待选指标的重要程度按5分、4分、3分、2分、1分打分。在对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将平均数大于或等于4分的各项指标列为太原市学龄儿童体育舞动员身体形态特征指标。
表2 专家认定指标一览表
表2为专家筛选后的太原市学龄儿童体育舞蹈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长度测试的5项指标:身高、上肢长、下肢长H、下肢长A、下肢长B。
2.3.1 太原市学龄儿童体育舞蹈运动员的身体长度 身高是反映人体骨骼生长发育和人体纵向高度的主要形态指标。人体身高变化不仅受环境影响更受遗传因素的制约,男孩遗传度为75%,女孩为92%。我国儿童少年身高增长明显减速时,欧美儿童少年仍在增长的高潮中。
太原市10岁组学龄儿童体育舞蹈运动员平均身高145.5cm,标准差3.55cm,最大值147cm,最小值144cm;太原市11岁组学龄儿童体育舞蹈运动员平均身高156.4cm,标准差5.75cm,最大值159cm,最小值154cm;太原市12岁组学龄儿童体育舞蹈运动员平均身高161.9cm,标准差4.87cm,最大值168cm,最小值153cm。
由此可以得知,太原市11岁组学龄儿童体育舞蹈运动员平均身高比太原市10岁组学龄儿童体育舞蹈运动员平均身高高出10.9cm,太原市12岁组学龄儿童体育舞蹈运动员平均身高比太原市11岁组学龄儿童体育舞蹈运动员平均身高高出5.5cm。由此可见,太原市11岁组学龄儿童体育舞蹈运动员身高变化较为明显。
太原市学龄儿童体育舞蹈运动员在11岁时身高增长较快,11岁女子开始生长发育,身体结构开始变化,逐渐出现生长发育高峰,早于广州艺术学校和全国普通学龄儿童。由此可见,太原市学龄儿童体育舞蹈运动员身高指标在同龄人中较有优势。分析原因主要是遗传基因以及地域、生长环境、饮食结构导致,后天因素只能起到25%的补充作用。因此,在选择运动员时要选择同龄人中身高较有优势的运动员。
2.3.2 太原市学龄儿童体育舞蹈运动员上肢长 上肢长是指手臂自然下坠时肩峰点至中指指尖之间的直线距离。受遗传影响很大,男、女遗传度分别为0.80和0.87,是一个训练不易改变的指标。在运动员身体形体指标中,儿童少年的上肢长度同许多运动项目都有很重要的关系。体育舞蹈与体操同属难美性项目,完成动作时较长的肢体能带来更为优美的视觉享受。
太原市10岁学龄儿童体育舞蹈运动员上肢长的平均值是45.7cm,标准差为2.6cm;太原市11岁学龄儿童体育舞蹈运动员上肢长的平均值是56.8cm,标准差为3.5cm;太原市12岁学龄儿童体育舞蹈运动员上肢长的平均值是65.1cm,标准差是2.3cm。
由此可以得知,太原市学龄儿童体育舞蹈运动员的上肢长较短,上肢长是一个受遗传因素较大的指标,因此太原市学龄儿童体育舞蹈运动员11岁、12岁两个年龄组的运动员上肢长还处于劣势,体育舞蹈美的展现是通过肢体完成动作展现出来的,故在选材时要尽量选择上肢较长的运动员。
2.3.3 太原市学龄儿童体育舞蹈运动员下肢长 在舞蹈过程中需要让场上的裁判员尽可能的看到并评判自己的舞蹈,就需要有大幅度的移动,较长的下肢有利于完成大幅度的移动。一方面对以下肢运动为主的运动项目与爆发力、弹跳力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在身体形态指标中要给于重视;另一方面从形态美方面来看,较长的下肢更能体现挺拔的身体形态。通常用下肢长A/身高×100的指数反映运动员下肢长短通用的指数,一般情况下,指数是55%为身材等长,56%为下肢较长,57%为下肢明显长。
太原市10岁学龄儿童体育舞蹈运动员下肢长A的平均值是85.3cm,标准差是4.4cm。太原市11岁学龄儿童体育舞蹈运动员下肢长A的平均值是88.7cm,标准差是6.1cm。太原市12岁学龄儿童体育舞蹈运动员下肢长A的平均值是92.3cm,标准差是2.3cm。
由此得知,太原市11岁组体育舞蹈运动员的下肢长A/身高的派生指标指数为56.7%,该指数为下肢较长,但标准差较大,结合该年龄段上肢长标准差较大这一现象,本文认为太原市11岁学龄儿童体育舞蹈运动员下肢长A的派生指标有更多研究价值。
体育舞蹈中拉丁舞五支舞有四支舞节奏较快,一支较慢,都有大幅度的移动、抬腿等动作;摩登舞的5 支舞移动幅度较大,伴随有跳跃动作也需要有较大的腿部弧度动作。下肢长H指髂嵴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它反映了人体下半身的总长,近似人体重心的高度。A点与H点高度相等或者越接近,髂前上棘与髂嵴最高点相近,下肢动作弧度可达到最大。
太原市10岁学龄儿童体育舞蹈运动员下肢长H平均值为87.2cm,标准差为5.1cm,太原市11岁学龄儿童体育舞蹈运动员下肢长H平均值为92.3cm,标准差为7.0cm,太原市12岁学龄儿童体育舞蹈运动员下肢长H平均值为93.8cm,标准差为0.2cm。
通常用下肢长A/下肢长H的理想值为95%,来反映下肢动作弧度能达到最大。通过研究可以得知,太原市10岁组学龄儿童体育舞蹈运动员能完成较大弧度动作;11岁组学龄儿童体育舞蹈运动员能完成较大弧度动作,生长发育较为快速阶段各项指标变化明显;12岁组学龄儿童体育舞蹈运动员能完成较大弧度动作,结合生长发育特点来看,12岁女子各项指标稳定。太原市学龄儿童体育舞蹈运动员达到理想值的人数不多。
下肢长B指股骨大转子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是下肢真正的总长度。下肢长B/下肢长H的理想值为90%,用来反映运动弧度将受到的限制。
太原市10岁学龄儿童体育舞蹈运动员下肢长B平均值为82.6cm,标准差为3.9cm;太原市11岁学龄儿童体育舞蹈运动员下肢长B平均值为88.3cm,标准差为7.3cm;太原市12岁学龄儿童体育舞蹈运动员下肢长B平均值为90cm,标准差为2.3cm。
由此得知,太原市11岁组学龄儿童体育舞蹈运动员下肢长B/下肢长H派生指标达到了90%,与其他年龄太原市组学龄儿童体育舞蹈运动员相比较为接近理想值,说明太原市11岁组学龄儿童体育舞蹈运动员比较有研究价值。10岁组和12岁组尽管与理想值稍有差距,但仍然有89%的太原市学龄儿童与理想值接近。如果离理想的比例较远,一方面不利于动作中送髋动作的完成,运动弧度将受到限制;另一方面,给人视觉上的线条美大打折扣,也无法增强运动的艺术表现力。太原市10岁、11岁、12岁学龄儿童体育舞蹈运动员接近了理想的下肢长B的指标。
太原市学龄儿童体育舞蹈运动员在11岁时身高增长较快,太原市学龄儿童体育舞蹈运动员身高在比赛场上能占据一定的比赛优势。
太原市学龄儿童体育舞蹈运动员11岁、12岁两个年龄组的运动员上肢长还处于劣势,体育舞蹈美的展现是通过肢体完成动作展现出来的,故在选材时要尽量选择上肢较长的运动员。
太原市学龄儿童体育舞蹈运动员下肢长A的指数均为56%及56%以上,呈现下肢较长的身体形态优势。下肢长B,太原市11岁组学龄儿童体育舞蹈运动员达到了90%,10岁组和12岁组尽管与理想值稍有差距,但仍然有89%的太原市学龄儿童与理想值接近。下肢长H,太原市学龄儿童体育舞蹈运动员的下肢长符合理想长度,并能完成大幅度弧度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