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林军
市政府常务会议从小会议室搬到大会议室,邀请市民代表旁听,甚至搬到网上实时视频直播,市民不但可以通过网络收看政府的常务会议,还能直接和市长及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对话。2007年底,一项名为“开放式决策”的政府改革,在杭州开始实施。
2007年11月14日,杭州市政府举行第17次常务会议,首次邀请6位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列席。2008年4月2日,市政府举行第26次常务会议打破常规,邀请中央、省级媒体参加,并通过“中国杭州”政府门户网站直播。2008年5月19日,市政府第28次常务会议,在互联网网络直播的基础上加入网民与市长视频互动的环节。2008年7月8日,市政府第30次常务会议,6位通过互联网平台报名最后被甄选出来的普通市民代表出现在会议上。2008年12月10日,市政府第39次常务会议,由于市民的反对,会上讨论的《杭州市个人信用信息征集和使用管理办法》暂不通过。
2009年1月23日,杭州市政府正式出台了《开放式决策程序规定》,对市民参与常务会议的程序做出了明文规定:“除依法不得公开或公开后不利于决策实施和社会稳定的决策事项外,市政府常务会议均应通过‘中国杭州’政府门户网站、杭州网和杭州华数数字电视等进行全程直播,并与市民代表通过互联网视频连线开展互动,听取意见和建议。根据需要,可视情将市政府常务会议的视频直播扩大至其他媒体。”按照“开放式决策”标准化流程规范,政府在行政决策前,通过网络公开决策讨论稿,广泛听取市民意见;在决策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市民代表列席市政府常务会议,直接参与决策过程,并实行网络视频直播,列席人员与网民可以在现场或网上表达意见;会后,相关部门要及时对市民通过网络提出的意见给予答复,决策事项的公文在政府网站公布,会议视频在市政府网站上公开。至此,杭州市“开放式决策”已经演变为一个制度化的决策机制,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到普通市民,公众可以直接参与市政府的最高层决策会议,从允许媒体采访、网络直播到网络互动,政府决策走到了公众面前,不仅接受公众的监督,还实现了与公众的互动。
“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开放式决策”真正“让民意领跑政府”,把公民的知情、参与、表达,变成政府决策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将“自上而下”的精神贯彻与“自下而上”的民情诉求相结合,这是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增强政治生活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的重要创新,有力地推动了透明政府、回应政府、责任政府和服务政府的建立。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薄贵利曾评价,“杭州市政府‘开放性决策’不仅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更体现了新世纪对政府的要求,是政府管理创新的重要实践。它是政府公开的重要体现,体现了对公民权利的尊重;是提高政府公信力的重要途径,为拓宽政府决策空间,发挥执政外脑起到了重要作用。杭州市‘开放式决策’在进一步总结的基础上,可作为一种经验在全国推广。”
地方政府实行“开放式决策”,杭州是首创,也经历了多年循序渐进的探索。1999年,杭州市政府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事项行政决策程序的通知》,提出坚持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原则,市政府对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事项的决策,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同时要认真征求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
同年,杭州开通“12345”市长公开电话。2000年,成立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接受广大市民对城市发展的各种建议和意见,向社会公开征集为民办实事项目方案。2006年,建立杭州市决策咨询委员会,邀请专家参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项目和重要政策的咨询论证,对事关杭州发展全局的前瞻性、综合性问题开展重点课题咨询研究。这一系列改革举措,为党委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0年1月17日,经过陈述、答辩与选拔委员会专家投票,“让民意领跑政府”的杭州市政府“开放式决策”,荣获“第五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成为此次获得该项殊荣的国内十个政府创新项目之一。评选专家一致认为,“开放式决策”是政府治理方式的创新。“开放”的理念贯穿于政府决策的全过程,包括决策事项的酝酿、调研、起草、论证,直至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决策,以及决策的实施,都是开放的、民主的,既向市民开放,又向媒体开放,是杭州特色的“民主促民生”治理实践和共建共治共享机制的成功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