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代传承民革情

2018-08-10 06:12
西江月 2018年8期
关键词:民革梧州市梧州

李 俐

周安与丈夫在香港合照

2018年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以下简称民革)成立70周年。我家四代人里都有民革成员,分别是第一代周百熹(曾祖父),第二代周安(外祖母)、周世琦,第三代曾凡、伍智萍,第四代是我本人。

我的高祖父周之济(周百熹之父),是追随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党人,他本是陕西省高陵知府,蓝田食邑(清朝将蓝田县封予他管理及私有)。清朝末年,他看到清朝腐朽、败落,而孙中山革命起义和革命思想深得人心,遂不愿再为清廷卖命。当时,胡汉民及梧州革命党人甘绍相、区笠翁等请他回故乡开展革命活动,他毅然弃官归里,参加革命,在孙中山发起辛亥革命时,他首先响应梧州军政府推翻满清帝制,梧州因此成为两广首义城市。梧州起义后,广州、桂林、南宁、柳州陆续响应并起义。

我的曾祖父周百熹是第一代民革成员,他于1956年加入民革,当过学习组长及辅导员。受其父周之济的影响,周百熹自小就萌生反帝反封建思想。孙中山来梧州时,他曾参加欢迎队伍,聆听过孙中山讲话,深受鼓舞,并立下了爱国为民的志向。后来,他曾作诗曰:“龙舟壁垒行筹策,茶岭风云动旗旌。记取当年三驻节,吾人今向念先生。”以此表达自己对孙中山先生的深厚情感。

周百熹在青年时期热心支持共产党的革命活动,追随同学陈漫远(曾任广西省人民政府代理主席、中共广西省委第一书记等职)及外甥女李素秋(烈士)等开展革命活动。陈漫远被捕后,他发动罢课,疏通各种关系,设法展开营救,陈漫远出狱后又护送其至右江革命根据地。“文革”时期,北京工作组先后七次来梧,让他指认陈漫远叛党,但他始终坚持历史事实,不诬陷同志。后来陈漫远平反复出,先后任解放军后勤学院院长、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等职。

周百熹先后担任梧州政协第五届至第八届特邀委员,提出了许多很具建设性的提案,如“推广网箱养鱼”“建立水上水厂”等,得到梧州市政府的采纳,并得到自治区的表彰和奖励。

周百熹学识渊博,博古通今,对梧州人文历史了如指掌,曾为梧州政协主办的《梧州文史资料选编》撰写文字材料,被广西史学界誉为“梧州的活字典”。他时常教导子孙后代要为祖国建设多做贡献,动员在梧家人参加民革组织,故此我们家四代后人都有民革成员。

我们家的第二代民革成员是周安(我的外祖母)、周世琦,她们遵照父亲的意愿加入民革。外祖母周安是梧州市商品检验检疫局高级工程师,在外贸产品进出口一线把关,曾担任民革妇女委员,是《梧州市志》主编人之一,她提交的多项提案被采纳并获自治区、市级嘉奖。此外,她积极动员在香港的弟弟周成回梧投资,带动梧州经济发展,还动员香港、加拿大等地亲戚回国发展。

我们家的第三代民革成员是曾凡、伍智萍。他们承传祖先愿望,积极加入民革。曾凡在民革培养下成长,积极工作,是民革广西区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委员会委员,政协梧州市第十一届至第十三届委员会委员。

我们家的第四代民革成员是我本人。我自小跟随外祖母周安长大,了解到家族祖先的许多事迹,深受先辈们革命精神的感染和熏陶。在马来西亚完成本科及研究生学业后,我选择回到家乡梧州,为家乡的建设及教育事业做贡献,现为梧州学院国际交流学院教师。为继承家族的优良传统,承传祖辈的愿望,我加入了民革,我也将踏着祖辈们的足迹砥砺前行,不断开拓创新。

猜你喜欢
民革梧州市梧州
梧州市第八中学 勤奋创新 润心立德
梧州市第十五中学 三好学园 平安乐园 美丽花园
弘扬民革优良传统,以史鉴今资政育人
——民革中央近年来文史资料工作综述
文化自信视角下梧州岭南文化的当代价值研究
中共梧州城工委
墨韵书香
一城一舰 心心相印
民革涉农参政议政工作的研究
首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再申诉案件作出处理决定
我的家乡最美之梧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