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盛文与“茶船古道”

2018-08-10 06:12邓红霞
西江月 2018年8期
关键词:茶庄南洋古道

邓红霞

古时候,茶叶外销线路有“茶马古道”和“茶船古道”。“茶马古道”是以马为交通工具运载茶叶销往国外的陆上通道,而“茶船古道”则是以船为交通工具运载茶叶销往海外的水上通道。在“茶船古道”上,就有我的祖爷邓盛文的足迹。

邓盛刚(邓卓凡)像

邓盛文创建“文记茶庄”

清朝年间,常年在广东西江一带打鱼的邓国恒夫妇,为着4个儿子日后前途着想,上岸在郁南大湾狮子头村买地建房,并聘了教书先生和武师,教子学文习武。

邓家长子邓盛文聪明能干,因此父母让他学习经商。邓盛文在圩镇上开了两间店铺,后来成立“盛文农工商联合贸易公司”,又在广西苍梧县梨埠镇开发成片的鱼塘,经营养猪、蒸酒、磨豆腐等生意。

邓盛文的四弟邓镜芝(也叫邓盛刚),是1886年戊子科全国武举考试21名进士之一,是郁南县有史以来第一个武进士,皇帝赐名邓卓凡,钦点花翎侍卫,当时即封五品朝官。他伴随护卫光绪皇帝多年,深得光绪皇帝器重,后来加官进爵,并获赐两条围杆,立于郁南祖屋两边,地方官员见到围杆都要下马行礼。邓盛刚之母获封为一品诰命夫人,大哥邓盛文也获赐官职。

约1888年,在邓盛刚的协助下,邓盛文获得为宫廷采购茶叶的资金。时任广东都城地方官衔——彪旗都尉的邓盛文便率领几十人,其中包括五位风水先生,一起驾乘两艘渔船从广东都城出发,逆流西上往六堡河行驶,来到当时还是荒山野岭的广西苍梧县六堡镇合口村定居。

在六堡镇,五位风水先生商议后,认定这片神似奔跑的犀牛的山地是风水宝地,于是,邓盛文在“犀牛头”创建了 “文记茶庄”,在“犀牛尾”建“文记茶亭”。

光绪皇帝钦点邓盛刚为花翎侍卫的牌匾

茶庄、茶亭建好后,邓盛文就向住在深山的合口村民支付钱款,让他们在六堡镇附近山头开辟茶园,大面积扩种原种六堡茶,并回购优质芽茶上贡朝廷。另外,邓盛文把普通品级的六堡茶通过水路转运到广州,再通过广州港口销往南洋,这就是“茶船古道”的雏形。

邓盛刚对大哥邓盛文经营六堡茶非常支持。因为运送茶叶的船只经常受到沿途土匪抢劫,邓盛刚便出面派兵干预,确保沿途畅通无阻。

当时,南洋诸国属于殖民地,正加速发展锡矿区,开挖矿藏急需大量华工,因此,许多华工远赴南洋谋生。由于南洋诸国气候炎热,雨水充沛,矿井内常年潮湿、闷热,矿区内也是蚊虫肆虐。工人们长期在矿区作业,许多华工因水土不服或工作环境恶劣,染上疾病,命丧他乡。一部分带有六堡茶的华工,因为经常泡煮饮用六堡茶,没有出现身体不适的情况,而患病的部分华工喝了六堡茶后竟也药到病除。就这样,“六堡茶能当药用”的神奇功效,很快在南洋诸国的华工中传开。

一时间,六堡茶名声大振,价格飞涨,供不应求。有眼光的商家纷纷通过广州客商从梧州采购六堡茶。有一部分矿主甚至以可以免费饮用六堡茶作为务工待遇招揽工人。由此可见,六堡茶在南洋非常畅销。从此,六堡茶就源源不断地通过水路销往南洋诸国,后来还销往香港、澳门地区以及日本等国家,成为有名的侨销茶。

邓英才继承祖业

邓家祖辈经营的六堡茶事业一代接一代地发展壮大。到了民国时期,邓盛文的孙子邓英才继承六堡茶祖业,创立“英记茶庄”。

邓泽才

后来,邓英才返回广东都城创建布匹铺及药材铺,就将“英记茶庄”交由他弟弟邓泽才掌管。邓泽才从十六岁就开始掌管“英记茶庄”,并将店里经营的茶叶、竹木转运到广州售卖。当时茶庄最大的合作伙伴是广州“广元泰”商行老板梁生,另外还有十几位香港老板也接收“英记茶庄”转运到广州的货。

邓泽才(1910~1985年),出生于广东省郁南县,幼年入读私塾,15岁随兄长邓英才从广东到六堡镇学习经商。他经常深入六堡茶主产区,发动茶农扩种六堡茶,并为有困难的茶农给予资金支持,先行借款给他们,待茶农卖茶后再收回借款。邓泽才与人交往时,总是以和为贵,做生意时能公平买卖,童叟无欺,深受六堡茶农的欢迎。

当年,六堡镇大面积种植茶树,茶叶产量逐年增长,“英记茶庄”储存的茶叶一度积压。为解决茶叶积压问题,邓泽才经常往返广州、香港等地,以六堡茶为媒广交朋友,并且一直得到广州“广元泰”等商行的支持。

在邓泽才的悉心经营下,“英记茶庄”发展更加迅猛,还在广州开设了“英记茶庄”分店,规模不断扩大,仅六堡镇的“英记茶庄”员工就有几十人,茶庄每年通过广州商户把大量六堡茶销往南洋诸国。六堡茶成为南洋诸国很多家庭日常必备的饮品,更有爱茶人士把六堡茶当作收藏品。现在,个别南洋商家收藏的老六堡茶,就有当年由邓家出口到南洋的茶叶。

猜你喜欢
茶庄南洋古道
南洋爱国华侨三领袖的赤子情
茶马古道的前世今生
清闲
晋商渠氏长盛川考略
题蓝花楹
鸿德茶庄
茶马古道
猜字谜
史书上的“南洋”位置在哪里
访茶马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