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科普信息化对科技馆而言,既突破了科普方式形态、时空的限制,增加了科普内容的宽度和覆盖人群的广度,也为如何实现对公众的精准服务提出了要求。试以重庆数字科技馆为例,从重庆数字科技馆的建设、用户评价、探索方向三个方面,探讨信息化场馆建设经验,以及如何通过信息化平台的搭建,为公众提供精准的科普服务。
关键词:科普信息化;科技馆;精准服务
一、重庆数字科技馆的建设
(一)重庆数字科技馆建设过程
重庆数字科技馆是由重庆市科协主办、重庆科技馆承办,依托重庆科技馆实体场馆核心科普资源优势,服务市内各个科普机构并辐射全市大众的科普信息资源中心和在线服务中心。项目于2013年6月启动建设;2014年12月完成第一阶段“实体馆数字化平台、科普资源聚合平台、在线学习交流互动平台、线上线下活动联动平台”四个平台的搭建,正式上线;2016年12月完成第二阶段的提档升级,正式上线公测,新增了室内导航、720°全景游览、增强现实等功能体验。
(二)重庆数字科技馆建设经验
1.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扎实推进筹备
重庆科技馆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从建立门户网站,引进OA办公系统,到开通微信微博等,重庆科技馆逐步将信息化融入科普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科普信息化建设经验。并于2013年8月成立独立业务部门——科普信息中心,推进重庆数字科技馆各阶段建设工作。
2.发挥实体场馆优势,丰富平台内容
重庆数字科技馆以实体馆为依托,重点打造实体馆数字化平台,将实体科普展览教育服务做了系统化、信息化融合,形成了科普展览教育在参观前、参观中、参观后的全链条科普展览教育信息化服务。
3.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提供精准服务
重庆数字科技馆致力于搭建数字化、智能化、人性化的便捷平台,实现针对不同用户的精准化服务。一是利用WiFi定位为用户提供精准的室内导航服务;二是针对科普活动实现活动推送和在线预约签到;三是对志愿者实现数字化管理;四是结合展品制作AR效果、VR效果,为观众带来多元化科技体验。
4.多渠道宣传推广,做好平台运营
为积极打造重庆数字科技馆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展平台用户。重庆科技馆多管齐下,通过阵地宣传、主流媒体和第三方平台,多渠道推广重庆数字科技馆。
二、重庆数字科技馆的用户评价
至2018年1月,重庆数字科技馆已上线运营三年。为更好地了解用户需求,探索重庆数字科技馆未来建设和运营方向,重庆科技馆于2018年初向近500名用户开展了问卷调查。经调查整理发现:
(一)科普传播方式上:80%的用户希望通过微信获取科普和科技馆信息,51%的用户偏爱网站,43%的用户倾向于微博和APP,选择海报、报刊杂志、宣传单等传统手段的平均不到23%。并且,相比被动定期接收科技馆信息,73%的用户更喜欢主动获取信息。表明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加深,公众获取资讯的方式手段也更加网络化,科普工作的开展也应不断创新方式,同时把握对科普信息的精准推送,避免资源浪费和给用户带来困扰。
(二)科普展现形式上:就现有形式,图片和视频形式占77%比例最受欢迎,文字和动画两种类型占60%左右的比例。表明用户在浏览信息时,更倾向于生动直观,有视觉冲击力的,而我们对科普的展现形式,也应当更加立体多元,满足当前受众求新求异的猎奇心理,带给受众更丰富的选择和体验。
(三)科普内容上:相比科普内容的权威性、及时性,调查数据显示内容的提升方向在趣味性和互动性,可多开展现场活动,帮助公众获得科学健康生活方面的知识。说明公众对于科普内容的需求,重在参与感、即时获得、实用性。
(四)APP功能上:经调查,重庆数字科技馆APP功能使用频率最高的为:活动查询预约、展品二维码、场馆电子地图三大功能,并且90%的调查用户希望在参观科技馆时通过APP获得活动信息和参观信息。表明观众对信息化手段的辅助作用已然认可,并从中获得了便捷实用的良好体验,我们在进行实体馆的数字化建设中,应重点围绕用户使用较多的基础功能进行深化建设,更好地为用户提供精准的智能服务。
三、重庆数字科技馆未来探索方向
如何吸引用户、留住用户、活跃用户、保持用户稳定增长,怎样更好地为用户提供科普服务,成为重庆数字科技馆未来探索的方向。
(一)完成线下服务迁移,增加用户对平台的使用率
重庆科技馆平均每天有数千人次的参观量,如果能够实现用户变“线”,将进馆认证、停车、用餐等科技馆参观的线下必选服务转移到线上,利用微信或APP进行操作,那么重庆数字科技馆就将拥有更广阔和更精准的目标用户群,同时为用户带来便捷的线下参观体验。
(二)搭建用户积分体系,增强用户与平台的黏性
在重庆数字科技馆已经拥有一定的粉丝量后,增强粉丝与平台的粘黏性,就显示了建立用户积分体系的必要性。例如,引导用户获取积分,再为用户提供积分消费渠道,积分等级特权等。鼓励用户再积分、再消费,形成一个动态良性的循环,有效捆绑、活跃用户,使用户成为科普信息化平台的受益者和贡献者。
(三)建立大数据信息库,提高对用户分析的精准度
科技馆的科普对象是所有公众,个体差异会极大影响科普的作用效果。怎样对不同受众进行方式和内容上的精准科普?我们需要准确了解受众。采集用户数据,对用户数据进行有效分析,有助于提高对受众科普的精准度。
(四)从受众需求出发,提升科普内容的实用性
科学普及,内容为王。好的科普内容需要从受众需求出发,围绕公众关注的热点焦点,贴近生活实际普及科学知识,提供给受众最想了解的内容;同时,让科普内容去适应大众的阅读习惯,去配合信息化手段的傳播方式,增强科普内容的可读性、趣味性和吸引力,提供给用户能够理解的内容,从而提升科普内容的实用性和适用性。
四、结语
科普信息化建设对科技馆而言,是大势所趋,也是未来方向。借助信息化手段对公众进行科学普及,不仅突破了科普方式、科普形态、时间空间的限制,增加了科普知识面的宽度和覆盖人群的广度,更为实现对受众的精准服务提供了条件。以公众需求为导向,聚集人群、精确分析、精准服务,打造智慧科技馆,将是科技馆基于科普信息化的实践道路和探索方向。
作者简介:
任雅琳(1990-),女,民族:苗族,籍贯:重庆市,学历:大学本科,职称:文博初级馆员,毕业院校:重庆师范大学,主要研究方向:博物馆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