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哲学的视野浅谈中国文化发展战略

2018-08-09 09:08孙清艳
科学与财富 2018年18期
关键词:文化发展哲学马克思主义

孙清艳

摘 要: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涵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科学技术、道德伦理、政法制度、宗教信仰、文物典章、风俗习惯、哲学美学等诸多方面。文化的发展不仅代表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也代表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国力。本文探讨了哲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最后总结了哲学的作用与意义。

关键词:哲学;马克思主义;文化发展

随着新世纪世界经济飞速发展,文化建设已被各国放在更为重要的发展位置,文化软实力已被列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中国历来重视文化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每个时代的统治者对文化都十分重视。胡锦涛同志曾多次强调,“谁占据了文化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习近平同志也多次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要手段。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把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为重大而紧迫的任务进行谋划部署。颁布《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启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十六届中央政治局专门就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进行集体学习;党的十七大对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做出战略部署;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政策和措施。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又把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出新的部署。这说明,随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发展,我们党更加自觉地把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律,更加充分地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把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任务,作为文化产品创作发展最主要的领域之一,同时做出一系列的重大部署。《决定》明确提出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对巩固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重大问题研究、队伍建设、思想库建设、信息化建设等方面,都提出许多新举措。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这些重大要求和部署,对于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一定要结合我国实际和时代特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这也是党中央的一贯要求,更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体目标。

(一)巩固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决定》指出:“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定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指引人民推动社会进步、创造美好生活的科学理论。”《决定》还提出巩固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等许多重大任务。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认真贯彻落实这些部署,把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作为根本性、长期性的任务。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学科建设,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与学科建设,加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关键是掌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的那样:“要深刻领会它的精神实质,善于运用它的立场、观点、方法去指导具体的社会科学研究及其学科建设。[1]”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认真遵循这个要求,认真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不断提高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二)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建设

《决定》指出,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传统学科和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并重。这是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的基本原则。学科建设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基础性工作,需要认真研究学科建设面临的问题,加强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国际政治和经济、法学、历史学、民族学、新闻学、人口学、社会学、文学、语言学、考古学等各学科的研究和建设。把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紧密结合起来,以应用研究促进基础研究,以基础研究带动应用研究。要按照巩固、调整、发展的方针,加强传统学科建设,使之增强活力,适应时代发展。积极扶持新兴、交叉学科,使之成为哲学社会科学新的生长点,带动哲学社会科学的更新发展。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渗透。

(三)紧密结合我国实际和时代特点

当代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充分反映当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高成就、最新成果,符合时代精神,走在时代前列;要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心任务,为建设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体现社会公平正义、造福中国人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和广泛的认同基础;要深深扎根于中华文明沃土,富有浓厚民族气息,形成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风格和话语体系。要与本国国情和实际相结合,吸收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在实践中进行新的理论创造,努力建设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的哲学社会科学。

哲学思想作为上层建筑的构成部分之一,必将反作用于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模式、智力结构和心理特征。意识形态从来都不是虚空存在的,哲学思想也从来都不是独立于当下的现实土壤之外的,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续发展下去,完善自身和国家的价值体系。毛泽东同志曾指出:“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今天,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我们也必然会迎来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清形势,抓住机遇,明确使命,锐意进取,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M].第 1 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猜你喜欢
文化发展哲学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菱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唐宋交通发展对文化交流影响几何
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晾衣哲学
幽默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