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跑族最早出现,是因为一些高水平的跑步运动员需要陪练。后来,一些田径运动员退役后,有的会选择成为一名跑步教练,陪着客户跑步,这个行业也就逐渐发展壮大了。
陪跑族在国外已经有二三十年的历史,2012年,韩国导演金達钟还专门以陪跑族为题材拍摄电影《领跑人》,在国内,却很少有人听说过。
几年前,陪跑族在国内火了一把,《90后小伙陪跑月赚三千》之类的新闻集中涌现。这份工作听上去跟游戏取景师一样,玩着玩着就把钱给挣了,可有数学比较好的同学算了一笔账:以市面上的最高价格20元/小时来计算,一位陪跑族每晚至少要陪10个客人,每个月跑15个晚上,才可能达到3 000元。
当然,这一点对于那些运动狂魔来说并非不能做到,比较麻烦的是,像一位慕名做起陪跑生意的淘宝卖家所说: “有个女孩子想找我陪跑,可是时间地点都要求得很苛刻,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
抛却“跑步伤膝盖”等说法,我觉得跑步还是有很多好处的,比如本刊的一位女编辑就是在夜跑中遇见了此生真爱。在锻炼身体之余,跑步也是一种不错的社交方式。
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自身身体的当下,我和我周遭的同事们,哪怕对自己的意志力很崩溃,也还是会去办一张健身卡。健身似乎越来越成为一种流行的符号,没了它,生活中便少了许多谈资。
当然,如果我微信里的健身教练们能少发一些“有的人总没时间锻炼,但总有人有时间去医院”这样的“恐吓”言论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