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凌雁 赵欣
【摘要】:建筑制图是集理论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操作性极强的专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不同于专业课,所谓专业基础课是为专业课学习奠定必要基础的课程。该课程的主要特点是系统性、逻辑性强,有些知识比较抽象,所以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分析能力也有很高的要求。但近年来,由于这门课程的课时减少,导致学生的学习时间不充足,对于本门课程的知识透析度也不够全面。为此,本文就针对建筑制图的教学问题和教改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建筑制图教学;模式改革;措施分析
【引言】:建筑制图是建筑设计专业的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建筑图就是建筑表达采用的图示语言,也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专业课,学生进入高校后还没有学习到太多的专业知识。而另一方面,该课程又兼具形象思维、几何空间等较为抽象的内容,学习难度大。为适应社会需求,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文章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积极探索建筑制图课程相关教学方法。
1“微课”的主要特点
(1)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
(2)教学内容较少: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
(3)资源容量较小: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4)资源组成/结构/构成“情景化”:资源使用方便。“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这使得“微课”资源具有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广大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学业水平。就学校教育而言,微课不仅成为教师和学生的重要教育资源,而且也构成了学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
2建筑制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建筑制图课程内容多,难度大,同时,学生在初中阶段没有接触过立体几何,空间想象能力差,而建筑制图课程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其次,教学模式比较陈旧。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的灌入式讲解为主,不管学生有没有接受、能不能掌握,教师只是专注于自己的“一言堂”,长此以往,学生渐渐地对建筑制图课程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再次,教学课时分配少。建筑制图课时较少,导致教师为了赶进度,课堂上讲授的内容多,学生练习时间不充分,新知得不到及时巩固,绘图能力和识图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因此,实际情况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辛苦,课堂的教学效果不佳。
2建筑制图课程的教学目标
在讲授建筑制图这门课程时,教师要确立这门课程的核心目标——通过运用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掌握建筑制图的基本能力,同时构建起他们良好的空间三维立体模型的框架,为学生在之后其他建筑学专业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建筑制图能力是建筑学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能力,这不仅关乎学生现在是否可以把其他建筑学专业课程学好,而且也与他们未来的求职与工作过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端正自身态度,更新教学观念,运用新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投影的基本知识”这一部分的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把一个真实的正方体投影到大屏幕上,让学生对其的正投影、侧投影以及俯视投影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避免由于书本上相关投影不清晰造成学生困扰这些问题的出现,从而达到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与掌握相关建筑制图知识点的目的。
3教学模式的改革措施
3.1明确教学目标、加强各课程的关联性,提高课程的吸引力。
建筑制图课程有自己独特的教学内容体系,又和其它一些专业课程有着密切联系,要想使学生能够较好地学习到本课程相关知识,就要宏观地把握好建筑设计专业的发展特点,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把握好各专业课程的关联,对讲课内容及时间安排进行科学调整,认真研究教材和教学大纲,结合培养目标及未来发展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教学内容,使教学井井有条。
3.2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实践教学上,我们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教学方法,如实物教学、实训教学、现场教学等。实物教学——通过对实际物体为例来讲解本课程相应知识点,具有直观性强的特点,使学生能快速、牢固地掌握本课程的相应知识点,如在讲解组合体三视图画法时,采用这种方法就取得了很好地教学效果。任何复杂的建筑构件,从形体角度来看,都可以看成是由一些基本几何体组合而成,称为组合体。如何快速而准确地绘制组合体的三视图,是学习本门课程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3.3加强作业辅导
制图课不同于一般的专业课,新知讲授结束,教师必须让学生完成相应的配套练习来巩固知识点。这时,学生往往会说:上课内容基本能听懂,但是自己动手练习问题颇多,只要题目稍作变化,就难以动手绘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显得尤为重要。两节制图课80分钟,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分成教学时间和练习时间,最起码要留20分钟作业时间。可以先布置几道基础题让学生当堂练习,教师巡视面批,批改时一对一辅导,有效地发现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订正,以免学生课后独立做作业时大面积出错。对于基础很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安排优秀学生进行辅导。
3.4做好微课平台建设
微课平台是区域性微课资源建设、共享和应用的基础,须由区域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开发。平台功能要在满足微课 资源日常“建设、管理”的基础上增加便于用户“应用、研究”的功能模块。形成微课建设、管理、应用和研究的“一站式”服务环境。
3.5做好微课开发
微课内容开发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建设模式一般有“征集评审式”(面向教师个人)和“项目开发式”(面向学校和机构)。区域性微课资源建设一般要经过宣传发动、技术培训、选题设计、课例拍摄、后期加工、在线报送、审核发布、评价反馈等环节,才能确保其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和识图能力,教师就要重视基本功的教学,认真讲授新知,采用启发式教学,注重直观教学,加强作业当面辅导。同时,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要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养成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从而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罗珺方.基于培养学生实用能力的建筑制图课程教学改革[J].人才资源开发,2017(04).
[2]刘军.建筑制圖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山东工业技术,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