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分布规律及驱动力研究
——以休闲农庄和魅力乡村为例

2018-08-09 01:07焦士兴连玉珍王安周张建伟于正松赵荣钦李中轩
关键词:河南省景区空间

焦士兴,连玉珍,王安周,张建伟* ,于正松,赵荣钦,李中轩

(1.安阳师范学院 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2;2.西藏农牧学院 西藏高原生态研究所,西藏 林芝 860000;3.洛阳市第十九中学,河南 洛阳 454000;4.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资源与环境学院,河南 郑州 450011;5.许昌学院 城乡规划与园林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0 引言

乡村旅游地是指在传统农村地域空间开展的旅游活动,是以具有乡村属性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为旅游特色吸引游客,以开发农村进行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会务度假等项目为主体的新兴旅游方式[1]. 随着后现代社会的到来,环境污染、空间拥挤等问题,迫使城市居民向往田园生活,在此背景下,乡村旅游应运而生,成为改变农业生产方式,以及改善农民生活的新途径. 乡村旅游作为农村重要的经济增长点,逐渐受到学者的关注.

国外乡村旅游起步早,研究内容和方法比较成熟[2]. 国内乡村旅游发展较晚,研究多集中于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建设[3]、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4]、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5]等热点领域,但关于乡村旅游空间分布的研究较少. 从国家层面,王璐璐、许贤棠等分别研究了其空间分布演化[6]、特征[7]与影响因素研究;从省级层面,李伯华研究了湖南省星级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8].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和乡村大省,聚集了大量乡村旅游资源,发展潜力巨大,但有关乡村旅游地的研究多集中在定性方面[9]. 结合ArcGIS10.1、Google Earth等软件,采用集中化指数和地理关联率指标分析了河南省乡村旅游地分布规律及其驱动力,以期为优化河南省乡村旅游空间分布格局,促进河南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以河南省乡村旅游网公布的旅游地为研究对象,结合2004年获批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006年河南推出的“十大乡村旅游热点”、2015年河南省公布的110个乡村旅游示范点,在查阅河南省及各市旅游局网站基础上,遵循规模性原则和特色性原则,以休闲农庄和魅力乡村中的224个乡村旅游地为研究对象,采用Google Earth获取地理经、纬坐标,依据2015年《河南省省辖市统计公报》经济、人口等数据,以及国家旅游局官网的景区数据进行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 集中化指数

集中化指数又称莫兰指数(Moran’s I),是一个描述地理数据分布的集中化程度的指数. 其计算公式为:

I=A-R/M-R,

式中:I为集中化指数,在[0,1]区间内取值.A是实际数据的累计百分比总和,R是数据均匀分布时的累计百分比总和,M是数据集中分布时的累计百分比总和[10];I越大,说明数据分布的集中化程度越高;反之,I越小,说明数据分布越均衡[11].

1.2.2 地理联系率

地理联系率是反映两要素在地理分布上联系情况的指标. 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G是地理联系率,si、pi分别是第i项区域活动和经济、人口要素所占的比重,t是地级市总数.G1和G2分别表示经济—地理联系率和人口—地理联系率[12].

2 河南省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分布规律

2.1 区域分布比较均衡

在乡村旅游地数量上,河南省各城市呈均匀分布. 依据18个地市的224个样本,计算各市乡村旅游地数目占全省总数的比重,同时计算出累计比重,并绘制出乡村旅游地洛伦兹曲线(图1).

图1 河南省各市乡村旅游地洛伦兹曲线图Fig. 1 Lorenz curve of rural tourism of Henan city

图1表明:河南省乡村旅游地数量的实际分布曲线和均匀分布直线拟合度较高,说明河南省18个城市乡村旅游地的数量分布比较均匀. 公式(1)表明:全省乡村旅游地集中化指数I为0.16,说明各市的乡村旅游地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距离适中、交通便捷、资源丰富的乡村地区已成为休闲娱乐的理想地,乡村旅游地的数量呈增长趋势.

图2 河南省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Fig. 2 Rural tourism space distribution of Henan Province

2.2 空间分布相对比较集中

在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上,主要集中在中部、北部和西部地区(图2).

首先,利用ArcGIS10.1软件配准具有地理坐标的河南省地图;其次将224个乡村旅游地的经度、纬度坐标录入Excel表格;再次利用ArcGIS10.1软件,将其以点状要素标注在河南省地图上,最终获得河南省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分布矢量图. 图2表明:河南省224个乡村旅游地广泛分布于18个城市,相对集中分布在河南省中部、北部和西部地区.

根据河南省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分布形态和特点,将其分为4种类型(图3).

第一类是市区边缘旅游带:即以市区为核心、位于市区边缘的乡村旅游带,主要分布于平原区的郑州和开封,共有31个,约占总数的14%. 郑州、开封作为中原经济区核心城市,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客源市场大、交通条件便利、文化资源厚重等优势.

第二类是山地景区旅游带:即以山地资源为主、成熟景区周边的乡村旅游带,主要分布在豫北太行山区、豫西小秦岭、豫南桐柏山和大别山等,占河南省总量的62%. 从行政区划来看,主要分布于安阳、鹤壁、焦作、新乡、济源、洛阳、三门峡、南阳、信阳等9个城市,乡村旅游地数量达139个,约占总量的62%,分布范围最广.

第三类是过渡区旅游带:即位于山地与平原过渡地区的中西部乡村旅游带,主要分布于豫中、豫南和豫西地区. 从行政区划来看,分布于平顶山、驻马店、漯河和许昌,共有46个,约占总数的21%;从空间区位来看,则主要分布于山地和平原过渡区域的景区边缘和城市近郊.

第四类是小规模旅游带:即呈零散分布的乡村旅游地,约占总数的13%. 主要分布在豫东的商丘、周口以及豫北的濮阳,其中周口主要依托民俗文化、历史文化发展乡村旅游,而濮阳、商丘则依托水资源和农业资源等发展,占地规模相对较小,尚未形成明显集聚带.

图3 河南省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类型Fig. 3 Rural tourism land space distribution type of Henan Province

3 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规律的驱动力研究

3.1 自然驱动力

河南省地貌类型多样,影响了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分布. 河南省62%的乡村旅游地分布在豫北、豫西以及豫南山地,主要原因在于山区地域广阔、具有原生态的乡村旅游资源,满足了游客休闲娱乐、回归自然的需求. 水源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必要因素之一[13],乡村旅游地也呈现出明显的沿黄河分布规律(图2),三门峡、洛阳、郑州、开封等城市依托黄河开发了划船、垂钓、赏花等亲水项目. 因此,地形、河流等自然因素是影响河南省乡村旅地空间分异的重要因素.

3.2 人文驱动力

自然驱动力是开展乡村旅游的物质基础,而人文驱动力决定着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劣,经济、人口、交通、高级别景区等人文因素对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均有影响.

3.2.1 经济、人口因素

经济、人口对市区边缘乡村旅游地的影响较大. 采用2015年河南省统计公报数据,根据公式(2)计算经济—地理联系率G1和人口—地理联系率G2,结果分别为0.87和0.82,反映了其分布与经济规模的均衡程度、人口密度的配合程度较高. 经济越发达的地区,人们可支配的收入和闲暇时间较多,旅游动机比较强,区域乡村旅游发展较快. 因此,经济、人口等与乡村旅游地的发展具有高度关联性[12],也是旅游地发展的重要因素.

3.2.2 交通因素

利用ArcMap10.1软件,绘制出河南省国道、省道分布图,再将224个乡村旅游地的地理坐标以点状要素添加到公路分布图上,绘制出乡村旅游地与交通分布图(图4).

图 4 河南省乡村旅游地与交通分布图Fig. 4 Rural tourism and traffic distribution of Henan Province

图4表明:河南省乡村旅游地呈现沿交通线分布的特征. 交通密集处尤其是交通干道节点处,乡村旅游地的分布比较密集,如穿越信阳市的107国道和312国道交叉口,则分布了金牛古镇、老湾村、秀水山庄、环宇山庄等乡村旅游地. 乡村旅游又具有目的地在乡村、客源地主要为邻近城市的特点,而交通是连接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客源地之间的通道和桥梁,其发展必须依赖交通的可达性才能实现.

3.2.3 高级别景区辐射效应

乡村旅游地发展具有明显依托景区的特点,尤其是高级别旅游景区具有重要影响. 表1表明:4A级以上景区数量越多的地区,乡村旅游地的数量也较多,高级别旅游景区辐射效应带动了周围乡村旅游地的发展. 高级别旅游景区具有良好的知名度、完善的交通和稳定的客源市场,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良好条件[14]. 受高级别景区的启发,农村居民具有较强的乡村旅游参与性,利用景区优势投入到乡村的旅游开发和建设.

表 1 18个城市星级景区分布数量Tab. 1 The number of all level of stars in 18 city of Henan Province

3.2.4 政策支持

近年来,河南省重视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工作,将乡村旅游列入“河南省十项重点民生工程”,出台了《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等文件,启动了乡村旅游扶贫三年行动计划,不断加强政府的引领作用;同时各市旅游局举办特色旅游活动,也扩大旅游产品的知名度. 在相关政策制度推动下,乡村旅游品牌日趋多样化、乡村旅游参与形式日益丰富,乡村旅游产品不断向优势区域聚集,逐渐形成河南省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格局[13].

4 结论

本研究采用集中化指数、地理联系率等方法,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工具,对河南省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分布规律和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区域分布比较均衡,空间分布比较集中. 各市乡村旅游地均有发展,在距离适中、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的乡村地区,旅游地数量快速增长;且主要分布在中部、北部和西部地区,形成了市区边缘旅游带、山地景区旅游带、过渡区旅游带和小规模旅游带等. (2)自然驱动力是开展河南省乡村旅游的物质基础,而人文驱动力则决定着发展优劣. 河南省类型多样的地貌尤其是地形、河流影响了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分布;而区域经济状况、人口密度、交通条件、景区辐射、政府政策等对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分布影响较大. (3)河南省具备山地、水文、历史、文化、交通等优势,但从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分异规律来看,乡村旅游的发展还不够成熟和完善. 通过规划景区、整合资源、打造精品线路、加强品牌建设等,有利于实现河南省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4)乡村旅游地的数量和分布是制约定量研究的关键因素. 乡村旅游地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动态性,且认定标准尚未统一,尤其是缺乏官方发布的统计数据,未来需要紧密结合官网资料、统计年鉴,且以事实为依据,才能开展针对性的研究.

猜你喜欢
河南省景区空间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