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琳
【摘要】语文教学应该改变以往“一讲到底”或“一问到底”的传统模式,而应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注重学生对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在自主、合作和探索中发展能力,在开放、活泼的语文课程中快乐地学习。
【关键词】分开放; 活力; 语文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语文教学应该改变以往“一讲到底”或“一问到底”的传统模式,而应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注重学生对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在自主、合作和探索中发展能力,在开放、活泼的语文课程中快乐地学习。
在教学中,总有这样的感受:学生对语文课都缺乏了应有的兴趣,学习激情无迹可寻。在课堂上,学生充其量只能算“乖”,乖乖地听课,乖乖地回答问题,甚至是乖乖地提出问题……新课程提出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让语文回归生活”。的确,只有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调动课堂内外的一切资源,开放教材,开放生活,开放学生,让他们在真实的情境中去体验,去感受,去与文本、与生活深层对话,他们学习的激情才会重燃,张扬的个性才会重塑,创造的花儿才会怒放!
如何在课堂中激活学生这个主体的内在原动力,最大限度地把他们的潜能发挥出来,使他们乐于去学习,主动去探索,大胆地发现?我觉得作为我们教师,应该努力构建开放的课堂。那么如何去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呢?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在现代课堂教学里,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教材是开放的,情景是开放的,而课堂的主人——学生更是开放的!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语文课堂应该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放手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索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研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对学习和知识的热爱,从而使他们愉快地学习,主动地发展,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授课过程中,不能以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的主宰者的身份出现,而应把自己作为学生学习的一个合作伙伴,一个和蔼可亲的大朋友,尊重学生的意见和想法,肯定其独到的见解和体验,营造一个平等、民主的课堂环境。苏格拉底主张“教育不是知者随便带动无知者,而是师生共同寻求真理------师生在似是而非的自我理解中寻求难题,在错综复杂的困惑中被迫去自我思考,教师指出寻求答案的方法,提出一连串的问题,而且不回避答疑。”这就告诉我们,将自主的空间还给学生,并不是说教师就完全放手,袖手旁观,而要在学生疑惑时加以及时的指导、点拨,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应该用欣喜的目光,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表现的自主意识、积极态度、探究精神,大胆给予学生独自体验的机会,还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实现以学定教。
如今,现代教育技术正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步深入到各学科领域,深入到课堂教学改革中,它追求的是教育、教学的高效率和教学效益的最优化。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巧妙运用信息技术,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与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在教学《天安门广场》一课前,我了解到不少学生没有到过北京,对天安门广场是非常陌生的。如果像以前的教学一样,只是让孩子们读读课文,听听教师枯燥的讲解,是很难感觉到天安门广场的雄伟壮丽的。为了让孩子们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到天安门广场的雄伟,从而在情感上激起共鸣,我精心制作了教学课件。教学时,当那一幅幅精美的图片展现在学生眼前时,他们激动得叫了起来:“真是太美了,太壮观了!”那一幅幅直观的图片加上教师简单的介绍,孩子们很快就对天安门广场的主要建筑物有了深刻的了解,参与的积极性大大加强了。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的非常壮观的,也是孩子们渴望一睹为快的。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我选择恰当的時机,播放了升旗仪式的录像片断。国旗班战士优良的作风、雄壮的国歌声、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还有数以万计的围观群众,无不吸引着学生的眼球。观看后,我让他们说说自己想到了什么,有的说想到了在奥运赛场上奋力拼搏的体育健儿,有的说想到了解放军战士保卫边疆的辛苦,有的说自己将来也要为国争光……这一节课,架起了学生认知和理解教材之间的桥梁,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而且改变了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实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有机结合。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后,我引领学生阅读《安培的故事》、《达尔文》、《爱迪生》等十余篇文章,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科学家的故事,而且无形中又认识了许多生字。另外,我还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同时,我还鼓励学生拓宽阅读层面,文学类作品要读,天文、地理、人文、历史、各种各样的科普作品也要读。阅读的范围广了,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就会加强,阅读的兴趣就日趋浓厚,语文能力、学习能力也会在日积月累中不断提高。总之,我愿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我总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
语文知识的获取,不仅仅在课堂,更是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中。我鼓励孩子从生活中学语文,以作文教学为例,我时常鼓励孩子们以“童心看世界”、用“真心抒真情”。比如,在以《我的发现》指导学生作文时,我首先以自己每天上下班途中常常留意大街上的各种招牌,便发现许多错字,有的甚至还闹出笑话为题材写了一篇生动的下水作文,从而激起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的兴趣和发现的欲望。乘胜追击,我马上让他们在小组上交流曾有过的“发现”,顿时,教室里非常热烈。更令我欣喜的是,这次习作大获成功,尤其是在选择上各俱特点:有的孩子从实验中发现许多科学道理;有的从父母的举止言谈中发现爸爸妈妈把自己当大人了;还有的通过一件件小事发现了同学间只有有了谦让和理解才会有真正的友谊……看着一篇篇童稚而又充满真情的文章,我感触颇深,并有一种收获的喜悦。著名的教育家赞可夫曾说:“如果真正的、广阔的生活冲进教室的门而来到课堂上,语文的天地就开阔了!” 生活即是语文,语文是和生活联系在一起的。
当然,开放性教学内容的选择渠道多样,教师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课堂教学不仅仅是“诉说”,也是“发现”,更是“唤醒”。让我们携起手来,给孩子们一个开放的课堂,放飞智慧的翅膀,让他们在知识的领空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