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
有一天,我为某公益团体,去找一个企业家朋友募款。原本以为他会一口答应,没想到他叹了口气,接着苦笑:“那个公益团体一定不知道你来为他们募款对不对?要知道,你可能幫了倒忙啊!”我说:“他们确实没托我,是我自己觉得有意义,来告诉你,怎么说帮倒忙呢?”他指指我拿去的资料:“我早注意到他们这次的活动,今天上午才主动捐了笔钱过去。”我说:“太好了!”他一笑:“不是太好了,是好险哪!如果我还没把钱捐出去,看到你来募,就不会捐了。”
我有点不悦。“你先别不高兴,如果你是我,就懂了。”他拍拍我:“其实很多企业都这样。为什么?为了减少困扰!你想想,如果有人来募,你就捐,捐得完吗?当然,有捐的,有不捐的。这下问题来了,你凭什么标准捐?又凭什么不捐?那些团体开始质疑,甚至说得很难听,是不是有关系的、有上面交代的你就捐?搞不好,能帮你造假账逃税的你才捐?结果听了一堆闲话,惹了一堆麻烦。所以我后来定了个原则,想资助哪里,完全由我们自己决定,只要有人来劝捐,原本打算捐的也不捐。”
救命是要讲究方法的。救个溺水的人,你得绕到他背后,从后面抓住他,把他往岸上拖。如果你从正面去,已经意识不清的他,可能把你狠狠抱住,结果两人一起沉下去淹死。发放救济物资的时候,一群人涌来,争先恐后地又抢又哭又喊,没有人排队。你还没松手,手里的东西已经被抢走;你给了左边的,右边的就抓狂。结果是群众一哄而上,有人抢了一堆,有人一样也没有,没有的人又去抢别人,明明救人却可能先死了人,搞不好连你自己都被踩死。
举个例子。有一个很慷慨的大老板,每年都把相当多的利润,作为年终奖金。大老板有一天想,反正每年都从收益里分出一定比例作奖金,干脆告诉大家是怎么算出来的,这样比较透明,员工也比较能早点算出大概有多少奖金好拿,及早作财务规划。
可是从计算方法公布那天,员工们的表现就不一样了。很多人抱怨原来比例那么少,老板自己留那么多,不断要求提高比例。更麻烦的是,员工们开始盯着财务报表看,甚至怀疑公司做假账。突然间,老板发现全体员工都成为自己的债主。原本年终奖金是老板高高兴兴“给的”,现在却变成被逼无奈“吐的”。
我认识一对没有几文钱的夫妻,住在三个孩子中最富有的一家,某日无意中对那个孩子说:“我死了,我那点钱反正你也看不上,就都留给比较穷的老二吧!”非但供养他的孩子听了不高兴,连另外一个听了也不是滋味:“为什么不平均分配?”为什么不高兴?因为不平则鸣,这世上有多少老人家就因为不懂这一点,落得晚景凄凉。
不均会造成不平,不平会引发争斗,结果寡变得更寡,贫加上了不安。这道理可以用在治国,也可以用在治家,甚至可以用在我们每一天的处世。越是拥有权势和财力的人,越要注意分配的方法,免得弄巧成拙,把“给的”变成“欠的”,把喜剧变成悲剧。
人生百忌,忌不会给。
(摘自《莫愁》 图/亦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