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珥
拒绝并破坏两国贸易,是特殊历史年代弱国对强国的一种自戕式攻击。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叶,一系列发生在中国的抵制日货的运动正是这样的攻击。
中日甲午战争于1894年7月爆发后,李鸿章等上书总理衙门,要求在军事、外交之外应对日本展开经济封锁。李鸿章说:“倭土货多赖华销,应檄行各关暂停日本通商。”而一些昧于外情的颟顸官员,甚至以为只要停止向日本出口大米,就能很快饿死日本人。
在政府禁令下,对日禁运在全国范围内雷厉风行地展开了,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有资料可查的首次對日经济战。
这场主要由官方主导的对日经济禁运,甚至成为与时俱进的官场政争新题材,其威力之大,令权倾一时的李鸿章也深受其扰。江南道监察御史张仲炘等人上奏,弹劾李鸿章通敌,证据除了私放日本间谍外,更指控道:“至海上有事,米煤例不准出口,乃李鸿章,在上海以米三千石售于倭人,候补道张鸿禄为之经手,绝不避讳。倭商定开平煤三万吨,战事已兴,局员拟不售给,而李鸿章乃谓订买在未失和之先,且促其速交,满载而去。其畏敌乎?其媚敌乎?反复思之,竟不知其是何意见。”
西方相当多的资料显示,当时的中国,抗日及仇日情绪尚不浓厚,汉人的抗日热情远低于满人,民间的则远低于官方。英国驻天津总领事宝士德曾向伦敦报告说,天津水师学堂的汉人学生对抵抗日本毫无信心也无兴趣,甚至对日本的进攻还抱有一种期望,认为可以借此推翻清朝。
此时,既无足够的日货可供抵制,也缺乏足够的民意基础。各地零星发生的对日商骚扰,更像是借反日为名的敲诈。1894年8月3日,抗日调门相当高昂的上海《申报》,也用“流氓”字眼形容对日商骚扰的华人。报道说,虹口区天潼路上由日本人岩田氏赁开的杂货店,就曾被当地“流氓”十余人入内骚扰,双方发生口角后,“流氓”就恐吓说:“我们来这里是要把东洋人杀尽!”店主岩田大骇,赶紧报告巡捕房。
甲午战争以中国惨败而告终,这不仅震撼了世界,更震撼了中国,一个学习“小日本”的高潮在“大中国”掀起。同时,日本在巨额战争赔款支持下,经济进入高速增长阶段,通过各通商口岸,加速在中国进行经济扩张。日货大量涌入中国,与西货一起,直接冲击着中国传统小农经济、小手工业以及稚嫩的民族工商业,在此类经济冲突中,抵制日货的各种民意星火在迅速累积着燎原的烈焰。
中国第一次赋予抵制外货以强烈的政治诉求,并非针对日本,而是针对美国。为了抗议美国的排华政策,1905年,中国开展大规模的抵制美货行动。有意思的是,美国的媒体怀疑是日本人为争夺中国市场,在幕后鼓动中国抵制美货,美国报纸因此惊呼要警惕“黄祸”,日本驻美外交官则不得不在报端辟谣,声称日本将帮助中国人民了解到开放比闭关更有利于中国的发展。
(摘自《中国经营报》 图/高加索)